文 | 中童传媒记者 桃子
昨天,跟朋友闲聊。
她问:“618买了什么东西吗?”
我答:“什么都没买,如果非说要买了啥,买了箱卫生纸算吗。”
在面对各种购物节轰炸下,消费者已经疲态的反应。在618大搏杀系列文章中,上一篇《“出逃”购物节》中提到:“当代年轻人有分辨购物节优惠政策算法的能力,不会陷入大促活动的‘低价怪圈’里,他们已经开始‘出逃’各大平台建立的‘购物节陷阱’。”
今年的618,可以说是悄悄开始,匆匆结束。
与往年不同,无论是京东、淘宝,还是其他平台在预售前夕,都会进行广告投放,而今年的声量,貌似有点小。甚至在忙碌的上班族群体中,已经忘了有618这么个节日了。
毫不意外,今年又没有淘宝的数据,京东倒是很大方的公开了从预售到活动截至日的下单金额。
据Tech星球6月19日消息,京东公布了2022年618销售数据。数据显示,从5月31日20:00到6月18日23:59,2022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同2021年的3438亿元相比,增长10%。
公开的原因,是因为数据还有10%的增长,其他没有公布数据的平台呢?
为什么大家都对购物节疲惫了?
因为消费者识破了品牌和平台的套路,越复杂的游戏规则越说明了他们不想让消费者看到真相。
把消费者绕进去才是他们的目的。
“直播间优惠比京东、淘宝更大,等个啥618,直播间天天都是618、双十一。”
“对于38节、618节、双十一节、双十二节、双旦节等等电商大促活动,越老越没有吸引力了,我觉得算来算去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了。”
……
网友发表此类的声音越来越多,对消费者购物的心态应先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慌了。
消费者理智了,这也并不是品牌想要看到的现象。
疫情三年,全国经济下滑,大厂裁员,人均收入降低(或没有收入),除非必要生活必需品,大量囤货、大金额下单的购物节“盛况”已然不复存在。
近几年“内卷”一词的高频率出现,让很多人都找到了共鸣,把职场上的竞争概括的非常准确,也包括商业上的内卷。电商之间也内卷,这就等同于线下母婴店之间的价格战。线下价格战越发激烈,奶粉价格击穿,即使亏钱卖也要抢顾客;如今各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同样猛烈。
宝妈买一个奶瓶,现在不同的平台的比价,从而选择价格最优的那一个。笔者认为,未来电商平台之间的内卷不仅局限于价格,用户的体验感,在未来也一定会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