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情况时太原房价一直在涨,涨幅很大,未来3年涨幅会趋于缓慢涨的概率比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2016年30个省会城市房价合肥涨幅最高,高达46.44%,乌鲁木齐是唯一一个下降的城市,降幅为1.4%。而太原的涨幅聊胜于无,为2.42%,仅排在银川、哈尔滨、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前面。
但是,在2017年,太原房价终于迎来了一次突破。
根据搜狐焦点太原站的数据显示,17年初,太原市房价是7824元/平方米,一路高涨,在12月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30元/平方米。
然而,同期济南的二手房均价为17943元/平米,新房均价为13346元/平米;石家庄二手房均价为16302元/平米,新房均价为13323元/平米。
在省会城市中,即使与相邻省会的房价相比,太原的房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而且,从长远来看,太原楼市仍然存在着很多掣肘因素,制约着房价的进一步攀升。
第一,小产权房乱象仍未彻底根治。
几乎与太原市正规普通商品房出现的同时,小产权房也随之出现。当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迈入有序发展的时候,太原楼市却是小产权房林立,由此造成的五证不全问题更是比比皆是。而且,小产权房所占市场体量较大,一度占到在售项目的一半。
第二,太原流入人口较少。
2016年,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34万,而2011年为424万。五年的时间里,太原人口仅仅增加了10万人。
第三,工资水平较低。
在太原,上万元的工资很少。2017年,根据太原市人社部门对全市部分企业职工工资性收入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岗位的工资为4000-5000元。
第四,库存较高,而土地供应过大。
2016年,根据新浪乐居发布的《全国30城房地产库存排行》显示,太原库存最高,去化周期达到60个月。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太原市2016年土地出让面积为663.44万平方米,2017年土地出让面积为367.56万平方米。而房价比太原高出一倍的石家庄,2016年和2017年土地出让面积分别为421.43万平方米和518.14平方米。也就是说,在销售市场相差巨大的城市在土地供应上势均力敌。
第五,经济转型尚未完成,缺乏支柱产业。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产业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深水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城市的经济转型是必然面对的课题。
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太原的经济过依赖于煤炭行业和钢铁行业,但随着这两个产业的产能过剩,一度让太原经济在全国省会垫底。
未来预期无限
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各金融机构信贷叠加收紧……对于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调控大概率难以放松,2017年已到达销售顶峰。预计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涨幅将继续放缓,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可能在2017年基础上有所回落。
然而以上分析,对于太原而言,似乎并不受用。春节期间,三四线城市很多标杆房企开启了抢收销售,从2018年整体来看,去库存与抑过热将成为三四线城市的调控主要内容。那么太原楼市面临着怎样的变化?
山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作为待售面积减少量历史最多的年份,从商品房待售面积消化周期看,以2017年月均销售量为基数(201.3万平方米),截至2017年末,全省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为6.1个月,比2016年末减少4.2个月。
业内人士分析,太原作为非热点二线城市,全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但房价涨幅位次逐步前移。2017年新建商品房价格呈持续上涨走势,进入三季度后突破7%,整个房地产市场呈现“价增量减”的格局。
不仅仅是对于商品房,太原楼市二手房的涨幅也已节节攀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太原二手住宅环比价格涨幅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昆明。据统计,太原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平稳,全年各月均运行在上涨区间,同比价格全年月度最高涨幅7.9%,最低涨幅为4.7%。数据显示,新建住宅改善型房源购买较多,二手住宅则是以刚需为主,但总体看改善需求逐渐增多,市场已由刚需向改善住房转变。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线城市调控政策趋严,太原成了许多区域性开发房企眼里的“蓝海”,旭辉、蓝光、远洋等品牌房企落址太原,中梁、中铁诺德、融信等一线房企也试图寻找合适的机会进入,对于各大开发商来说,太原这座弱二线的中部省会城市,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无法布局情况下,是一个绝佳的价值洼地。总体而言,伴随大型房企的品牌效应,开发楼盘的品质和配套设施、房子精装修等投入,以及太原大规模的棚改和城改及其货币化补偿政策,释放了大量购买力,助推了太原楼市活跃度,进一步推高房价。
支持我的观点,留言点赞,关注我!
每日更新最新山西及太原楼市资讯、优惠团购新楼、教育、交通等规划。
如果你是有房者,那么恭喜你,你的的资产跑赢了通胀,增值了!
如果你是投资者,听我句,尽快滚,太原没有接盘侠!
如果你是无房者,能快上车尽快上!
2017年太原的房价刻骨铭心,17年以前大多太原的房子基本维持在6000-8000,手里有个20万首付还是可以看看房,挑挑房。17年反应迟钝的太原房价,如打了鸡血般一天一价,目前再难寻觅万元以下楼盘的身影。对于一个实际平均收入3、4千的弱弱二线省会城市来说,不可谓不高。但是,但是,千万不要期盼房价会跌,那是不可能的。原因:1、拆迁都是现金补偿,不买房住哪里;2、修路、修桥、修公园,没有税收,不卖地卖什么;3、本土小开发商,小产权卖不了,大产权就那么几个大开发商,买的没有卖的精,人家才是同盟。
2018年的太原房价肯定会涨,只能期望涨的慢点!
首先说下结论:结论就是未来太原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刚需闭着眼睛也应该赶紧买了。
我就想问问那些整天喊着涨价的人,太原的房价拿什么涨,凭什么涨。人口本身就少,增长率也不高,没有支柱产业,没有地理优势,收入低,物价高,人才流失严重。有钱的几套甚至几十套了,刚需该买的也都买了,买不起的现在的价格更买不起了。拆迁户都有自己的安置房,闲分的少的都奔小产权去了。抛去国家政策限制房价不说,就说城中村,一百多个村子都拆完了,总要建设吧,哪得盖多少楼盘呢?这些楼盘又怎么消化呢?大家不要被迷惑了,楼盘开盘一片繁荣,都是假象,至于原因自己想吧。在这就无需我多言了。
短期房价的预测是个相当难的事情。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市场受政策影响大,决定房价短期内价格走向的因素大多是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
但房价长期未来走向是很容易预测的,一个字,涨! 从中国近几十年发展来看,纸币过度贬值是肯定的事,过去的几十年是这样,以后也肯定是这样。
有人说中国城市房屋空置率有多么多么高,达到了多少多少,但认真看过你会发现,这样说的都没有翔实的调查数据做支撑,说的轻点是猜测,严重点是信口胡说。
中国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货币在贬值;老百姓投资渠道单一;人民币没有国际化;国人长期形成的投资理念等,以上种种,结果就是长期房价上涨,尤其是一线城市,处于二三线的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
未来太原的房价还会上涨,但是上涨空间有限!(如图,房价前期上涨过快,已经累了,后期上涨有限)
太原做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这几年在耿彦波市长的带领下,修健了很多快速路,改造了许多老旧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地铁2号线的施工,对170余个城中村先后进行拆迁改造,极大程度上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各大著名房企先后进入太原开发房地产项目,例如万科城,城市花园,富力城,融创一号,凤玺湾等等相对大盘,这些房企的加入,推动了太原房价的上涨。
虽然太原的房价还在上涨,但是随着政策的调控,“房住不炒”概念相继实施,而且库存量在不断提高,银行房贷利率也浮动上调,房价再要上涨的空间有限!(此图出自于网络,这是3月份太原房子均价)
房价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一个城市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发达,其中房价就能够看出来,就好比在北上广可能都买不到20平米的地方的钱但是能在太原这样的地方卖到100平米甚至更多的地方,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比太原要发达的多,所以这些地方的人当然也就越来越多,人越多,就需要有地安生,要安身的人越多,当然就要有更多的房子但是地永远是那么多,但是人却是不断的变多,所以房价就会不断的上涨。
而太原这两年的房价也在不断的变高,尤其是在小店区的长风街地方,这里是太原房价最高的地方,就是因为这里是太原最发达的地方,而且太原这两年的经济也是在不断的变好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发展自己,希望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商机,所以太原的房价自然而然的涨上来了。要说太原将来的房价会不会上涨,只能说从现在来看是要上涨的,但是人么生活水平是会不断的上涨的,挣得钱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从相对的角度来说可能还是合理接受范围之内的,现在太原的房价也是可以的,想要买房子的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
房价就跟股票一样,除非你买的房子是福利房,就跟股票原始股一样,成本价,如果商品房,请擦亮你的眼睛,区域,环境,配套,学校,医疗,功能划分需求不同,今后房子会出现两极分化,不会再跟你们说均价了,就跟平均工资一样,别被平均了。好地方越来越贵,烂地方有价无市。以后都不缺房子,但是有些地段的房子是不可再生的。
未来太原的房价走向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尤其是那些还没有住房的年轻人,以及刚来太原打拼的外地人和大学生。
太原未来的房价或许还是看涨的,目前来看全国还没有绝对下行的房价,都是一片涨声。2017年,大量知名房企进入太原市,开始疯狂拿地开发,也简介推高了太原市的房价,太原市的房价也是在这一波浪潮中很快突破了一万元的大关,从而向着15000元进发,这也让很多市民感到了深刻的压力。
太原是发展速度和房价上涨的速度确实有些不成比例,尤其是市民的收入根本没有房价上涨的速度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掏空更多人的积蓄,只为了一套房。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这是国家层面对于房子的定义,也期望那些房企不要一味炒高房价,让市民有家可归,才是正常社会应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有责任大企业应该做的社会责任。
所有人不相信的事!它就会发生!事物发展定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