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周泽中
作为一年中电商平台的重头戏之一,时间跨度达半个多月的“618”刚刚结束,商家们忙着发布各类“战报”。在稳住经济大盘的当口,今年的“618”注定被电商平台及大小商家寄予厚望。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是电商平台角力的赛场,更背负着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使命。
受疫情尤其是反复反弹、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影响,今年“618”开启前,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对此持悲观态度:消费者口袋只有“碎银几两”,怎么会还有购买欲望呢?事实不全是如此。今年“618”,便捷省事的小家电,质优味美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这显然与疫情下居家时间变长,存储意识提升有直接联系。尤其是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物流行业最为重要的江浙沪“版图”正在补齐,电商行业正在慢慢反弹。
今年的“618”,正发生着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变化。从多个品牌、平台的“618”答卷来看,其对消费人群和风向的判定愈加清晰。譬如,唯品会数据显示,上海、北京、深圳成为订单量最多的城市,健康消费、品质生活消费成为一大趋势;小米则表示包揽了多个平台安卓手机品牌销量、售额双第一;老牌电商京东表示,价格在2-3万元的按摩椅、虚拟现实(VR)设备以及家用投影仪等高端产品的销量,预计将比去年增长50%-60%。显然,各大平台都在根据自身资源和经营发展需求,主抓差异化竞争,期待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悄然出现的变化,正是提升消费进而稳住经济大盘时所期待的路径:既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让消费者审美疲劳,又能充分发挥国产商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的优势,扶持一批性价比更高的新兴品牌,用更具吸引力的新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总的来看,今年“618”,消费者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提升,冲动型消费减少,刚需增长。一个很显著的特征是,由于“战线拉长”,那些卡着点蹲守的火爆场面和几分几秒破亿的华丽数据变少了,商家的眼光变得更加长远、审慎。毕竟,“618”后,还有“双十一”“双十二”。借用业内专家的话说,“618”是一面镜子,它照射出来的是行业的嬗变;“618”是一双眼睛,通过它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未来。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对于商家来说,任何“套路”都抵不过诚信为本来得长久。避免伪降价,假优惠,多替消费者算账,才是商家“正道”,才能在消费的不确定性中找到“大促”的确定性,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