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学生他的父母只有初中学历,而他却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为什么一些学生他的父母只有初中学历,而他却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长成才,最根本的是好品质的养成,有些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做人做事所表现出的优良品质,正是滋养孩子的精神养分,激励着孩子勇敢向前。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都有十人左右能录取清华和北大。

学生的家庭情况来看,一半以上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但仍有不少出生普通人家,还有的是特困生。

贫寒人家的孩子照样可以录取清华北大,原因何在?

据我观察,这些孩子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有家长的因素和学校社会的因素。

一,最重要的是家长

父母是知识分子的话,孩子耳濡目染,从小经受过文化的熏陶和启蒙,入门容易,学习也轻松些。

那些贫寒人家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就是;为人朴实,文化不高,情商较高。

别以为官宦人家的孩子和福贵人家的孩子情商一定更高,那些贫寒人家的父母虽不懂文化,不会讲道理,却将人生的基本道理渗透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

某学生王同学,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没文化,但到了长假,父亲就带孩子一起打工,在上海的工地上挥汗如雨。

他们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汗流浃背,脸被晒得通红,低头干活,抬头看到的是上海延至天边的高楼大厦和一眼望不到头的宽阔马路,长龙般错综复杂的立交桥,下班后,当一对对身着时装的情侣出入西餐厅时,父子俩只能去十元的小饭馆,与那些打工仔一起胡乱地混一顿。

眼头的景象给王同学强烈的对比,将来,自己是重蹈父亲的命运,继续窝居在工棚里?还是努力在大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一张办公桌、一间房?

父亲不会说教,但他用活生生的现实在引导着孩子。

还有个学生杨同学,上初中的时候,每到周末就骑着自行车陪同父母往菜市场送自家培养的豆芽菜,路上遇见老师同学,从来没有自卑的样子,反而非常大方地打招呼,人小老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考取了清华。

还有一个女生顾同学,在父母的建议下,利用暑假到辅导班授课,挣的钱作下学期的学费。

有一个学生李同学的爷爷奶奶,没有文化,每个节日,都挑些家里种植的红薯、大米等送给老师,面对这样的“厚礼”,老师们无法拒绝,也很感动,平时对孩子更关心了。我亲耳听奶奶说过:虽然我们贫穷,但我家从来不会忽视老师的培养,我不能让孩子在学校受人歧视,要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

话很朴实,但比那些喜欢对学校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家长明白一些道理。

这些家长身体力行,引导孩子要懂事,要尊重他人,要发奋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二,孩子的因素

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的品质,就是从不迷恋物质生活,从不贪图眼前的虚荣,目光高远,自控力特强。

王同学对我说过,我现在的贫困是上帝对我的厚爱,他让我懂得自小吃苦,将来才能成人成才。

杨同学的学习生活特别有规律,午睡只有二十分钟,一分钟也不肯多,当别人中午都在家午睡后到校时,他午饭一吃就到教室静静地学习,中午人少特别安静,能静静地思考,然后就趴在桌子上休息。放学时,别人在校门口长长的队伍中缓缓出门,他却比别人晚走十分钟,这十分钟很安静,能把半天所学的内容在大脑中过滤一遍。

李同学一到课间,就不见了,原来她躲在走廊的顶头悄悄地背书,直到高考后她才告诉我真正的原因:课间周围的同学习惯拿出牛奶面包等食品分享,以补充能量,而她由于家境贫困从不带食品,吃了别人的自己总要还个人情,但条件不允许,所以只好躲出去,另外她还怕美食的香味诱惑了自己,只好眼不见心不烦。

这些同学很强的自控力,不仅对勤奋学习有利,我想也必定对将来事业有成更有利。

三,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帮助

老师们最敬佩的学生就是这类学生,学校有各种方式的困难补助,社会团体也有各种各样的扶贫途径。

但是,我发现,这些学生和家长都很有骨气,不会追求这些补助。

有位考上北大的同学,政府要他协助办理相关证明手续,好申请政府补助。

他却不愿办理,说,我还能活着就行,接受补助只能让自己习惯别人的同情,我要自立自强。

他的父亲听说要提供五保户和乡政府的证明,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家庭的贫困,我也不想为了一点钱,求爷爷告奶奶(找政府有关部门),我不想让孩子老是想着自己是贫困生,我们需要的不是怜悯和帮助,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努力与勤奋!

当时我还有点不高兴,但听了他们的话,我不由得更加敬佩!

总之,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是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强不息的,他们的父母也是家穷志不穷,他们懂得高考是打破出身和门第,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仅令我敬佩,也让另一些学生胆寒。

他们的优良品质令人尊敬,作为老师,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初中学历的父母,孩子一样可以考北大清华。孩子能不能考上北大清华和父母的学历没有绝对的关系。

01

孩子的父母虽然是初中学历,这是和中国教育历史相关,年纪稍大一点的都知道,我们经历了十年内乱,拨乱反正之后才恢复了高考,这十年当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上山下乡,他们没有考大学的机会,并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那段特殊的历史造就了这样的结局。

但是他们的下一代正好赶上了恢复高考、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所以再加上自己的个人努力,考上北大清华也是很正常的。

02

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都是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坚强的毅力,他们也许并不是十分的聪明,但是一定会非常的用功。

我认识一个考上北大的孩子,还出生于农村,他的父母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父亲还常年卧病,这个孩子并不算是太聪明,但是特别的努力。

努力到什么程度?干农活压水的时候在看书,帮妈妈烧火做饭的时候在看书,火烧出来把裤脚都烧着了,都没有感觉。当年所读的学校还不是什么重点高中,就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人家依然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后来自学法律在北京又开了律师事务所。学中文的,后来能考过律师证,然后自己开律师事务所又出书,这需要多大的毅力!

考上北大清华的孩子,不一定父母有多大的背景,也不一定父母有多高的学历,但是这个孩子本身一定有特别优秀的东西!

03

相反我还见过这样的父母,父亲是985的博士,母亲是211的硕士,但是两个孩子依然是班级的倒数第一和第二,从遗传基因上来讲,这两个孩子也应该非常聪明,而且父母都是高学历的人,在辅导孩子、教育孩子这一块,也应该做的很好,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所以,父母的学历真的不能决定孩子成绩的好坏。

父母的学历不能决定成绩的好坏、家庭条件、学校的好坏,还有其他的影响都不能决定成绩的好坏,最终决定成绩好坏的在于孩子自身。

是不是有非常强的求学欲望,是不是有坚定的梦想,是不是有好的学习方法,是不是有极强的毅力,是不是有责任有担当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高度。

在这样一个国富民强的时代,需要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梦想的孩子去参与更伟大的国家建设当中,成就自己,胸怀天下,志存高远!


感谢邀请。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离不开两点,首先就是天赋高,不得不承认天资聪颖就是最大的利器,学什么都快,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这就已经胜过一大批人了。

其次就是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再聪明的孩子不学习不上进也没有大出息;而禀赋平常的人如果非常勤奋努力结果一定不会太差,至少能达到一般水平,但是这样的人想要拔尖似乎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如果天生聪明又异常努力,那么想要拔尖成绩优异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而大概率的讲,聪明是可以遗传的,父母文化低也许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可能是他们没有机会读下去或者受政治原因影响不允许读书,也可能是太穷了等等。但不代表他们就不适合读书读不好书。

另一方面,父母的品质和教育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拥有勤奋努力的品质和追求,那么自然就给孩子很好的示范,孩子大概率也会传承这种优秀品质。

至于其他方面,现在这个开明的社会,几乎都不可能成为阻挠,比如没钱读书,可只要成绩好学校都会争着要,费用不是问题甚至还有奖金。比如课后辅导问题,只要你足够优秀又积极主动,在学校里找任何老师他们都愿意帮助!

所以父母和家庭能够成为孩子的助力,也能成为阻力,但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良好的品质终究是让孩子走的更远的前提。


是“智力”因素,智商确实是存在的!

世界上只有一个牛顿,只有一个爱因斯坦,只有一个霍金…………

此外,还有环境条件,自身的努力等原因。

我在高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高中坐在前面的同学,是少年班的,比班级同学都小2岁,上课常常看见他看课桌里的卡通书,或者打瞌睡。

高考成绩出来,5门科比我多30分,少年班高考考5门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考取了中科大少年班。

而我们天天背单词、背语文、刷数学题,还是考不过他,感觉被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很正常,不奇怪!是否会读书学习,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影响,但非绝对!再者父母学历低也许并不是不会读,而是其它原因所致。


答:初中学历的父母一般因为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果,便更加重视教育,希望将来能够考好点的大学。于是再苦再累他们也要把孩子们供供出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其次父母是初中学历,相对来说也不能找到什么省力的工作。省力的工作赚钱多,吃苦的工作反而赚钱少。那么除了累,他们还节约。正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孩子肯定都会将这些看在眼里,孩子将会从父母身上看到坚定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值得他们学习的。

当然除了父母的教育,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努力,才能考上这么好的大学。父母从小把孩子习惯养好了,孩子肯吃苦,遇到困难不退缩,为了省钱,人家补课他自己钻研。在成绩上一点一滴都是他付出的血汗,强烈的求学欲望和坚定的毅力,好的学习方法,以及考个好大学便是他梦寐以求的目标。

因此,父母的学历不高并不能决定孩子成绩的好坏,关键是父母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了,后天决定成绩的应该是自己。


谢谢悟空邀请,这个问答不科学,甚至还有偏见,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莫言小学毕业还获得诺贝尔奖呢。我更觉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出问题的人有歧视思想,为何初中学历的儿女就不能考北大清华,难道一定要是高学历的儿女才能考北大清华,有些文盲的儿女也照样可考北大清华呢!

2)出问题的人无非就是想描述父母是初中学历的儿女能够考起北大清华,为何一些高学历的儿女却考不起?

3)这个问题也反应了我国高考是目前选拔人才的最佳手段和每个公民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4)初中学历的父母或许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自己的儿女,没有高学历,没有考好大学将会很难过上“好日子”,让自己的儿女努力学习,自然也就可以考上北大清华,相反,有些高学历的家长,现在可能生活地位都很好,在儿女教育方面忽视了学习动力的引导,有可能没有考起北大清华;

5)北大清华这样名牌的大学不仅有只有初中学历父母的儿女,也有其他高学历的儿女。

6)是否能够考入北大清华与父母的学历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动力,社会环境,个人因素等决定的;

7)在中国很多农村孩子把高考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把考入大学成为很多年青人命运的分水岭,实际上这种学习动力带有一定局限性,有时考入大学不一定会改变什么啊,包括考入北大清华,北大清华还有被迫退学的呢!

8)我觉得应该把北大清华作为一个事业的奋斗目标会比较好,也就是告诉大家,这个社会,只要肯努力,无论家庭背景怎么样,终究会有成功的机会!

总之,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谁努力,谁拼搏,谁将会取得成功!


从哲学的角度讲:"知识的获得是先天与后天获得的问题,实质提出这个问题就说基因起多大作用的问题。本人认为基因天赋不能抹杀,但后天的勤奋是主因,另外象毛泽东这样的伟人父母也没多高的学历,同样成为世界级顶尖人物!象施一公,颜宁搞生命科学研究是世界上顶尖人物,父母也没多高学历。但有学历高的父母,祖辈对孩子成才,肯定有影响,实际不是主因。总之我的观点是天斌加勤奋,是进名校的主因!


我说一下我身边的例子,小学年级120多人,最后上大学的有10来人,这些人的家长都是普通工人,只有一个体育教师的孩子。但是基本家长都有一个聪明的,例如高中学历。基本没有家长都笨的。也就是他们父母的普通基本都是历史原因。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6月19日 06:49
下一篇 2022年6月19日 06:5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