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地外文明的探索
文/高建锁
在启动对地外文明的搜索后,“中国天眼”取得重要进展。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中国地外文明搜寻首席科学家张同杰教授透露,其团队使用“中国天眼”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术痕迹和地外文明候选信号。张同杰说,这是几个不同于以往的窄带电磁信号,目前团队正在抓紧进一步排查中。
无独有偶,前些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也宣布,在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小行星“龙宫”样本中发现了20多种氨基酸,这是人类首次直接确认“在地球外存在氨基酸”。而氨基酸正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这一发现引起人们对于外星生命的更广泛的猜想。
星河浩渺,宇宙无垠。从宇宙的一端到另一端,一束光要走930亿年,一架飞机要飞113490690000000000年。宇宙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人类百年的探索连她的万分之一都无法达到。人类站在最高的山峰上,在满天繁星中呐喊,喊声却被淹没在无尽的星河中,再无踪迹。
人类生活地球,而地球在太阳系中犹如沧海一粟。而太阳系于银河系来说,则更是微乎其微。多么遥远的距离,多么渺小的人类。银河系浩翰10万光年,但比起目前我们观测到的宇宙120亿光年范围来说,又只是恒河一粒沙。而120光年以外是怎么样呢,无法知道。
宇宙浩瀚,理论上应该不排除有比人类更高级的文明,这种高级文明也不一定非要以人的形式存在,如果把蚂蚁比作人类的话,其实在它们眼里的外星文明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类,这种比喻很确切也很颠覆人们的已知。
研究、探索地外智慧生命或外星文明,早已成为一门严肃的科学。早在1950年的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外星人和飞碟问题时,突然冒出来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此言一出,在科学界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否存在地外文明?地外文明又在哪里?许多科学家、思想家为此孜孜以求付出毕生心血。他们提出的理论、假说、观点,往往一新天下耳目。
中国天眼,它的全名是“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的直径达到了500米,绕着它走一圈约40分钟。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保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准确可靠,经常要依赖外国的先进设备和数据。1994年,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作为国之重器,望远镜的建造历尽千辛万苦。
1994年,“天眼之父”南仁东首次提出FAST工程构想;2006年,项目定址贵州省黔南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2021年3月31日,正式向全世界开放……
2020年9月,“中国天眼”正式启动了对地外文明的搜索,搜索方式主要是共时巡天观测和系外行星目标观测。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在搜寻地外文明上也被寄予厚望。该设备在低频射电波段上极高的灵敏度,对于搜寻地外文明有着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三方合作,组建了地外文明搜寻研究团队,共同攻关。
“可疑信号是某种射电干扰的可能性也非常大,都有待进一步证实和排除, 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张同杰说。在观测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团队针对FAST19波束观测模式,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地外文明搜寻多波束匹配模式和地外文明信号频率漂移和偏振判据,使地外文明信号的鉴别过程更加科学完备。
我们该不该去主动探索他们,成为人类社会长期争论的话题。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这是天才物理学家霍金给人类的警告。因为在霍金看来,面对地外文明发来的信号,人类属于最初级的文明,此时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不要回答。得到人类的文明高度发展时,再去回答联络不失为明智之举。
我们都看过刘慈欣的三体小说,小说中作者将整个宇宙定义为一个黑暗森林。在这里隐藏着无数的猎手,他们为了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都隐藏在黑暗之中,默默无闻。这样可以规避高等文明会对低等文明的毁灭,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不受到威胁。记得这样一句话:当非洲的一只大猩猩第1次仰望星空10秒钟的时候,高等文明的预警机制就已经叫响了。很警示意义。
宇宙的永恒扩张决定了天体数量的无限,同时也意味着存在生命的天体数量无限。虽然无法发现、联系,但无知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目前,按照人类已掌握的知识来认识地外生命,是一种科学的探索,这是必要的。当人类跨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相信总有一天,在地球人类,或者外星生物的科技发展,会使得宇宙不再沉默。
只是这种探索的本身是科学人类需要严肃对待,地外文明的探索需要时间,不仅要投入大量具备尖端的设备,需要科学的态度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心理和现实准备,因为当另外一个文明突然来临时,我们是否做好了已经迎接它的准备?
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