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深蓝队长,体制内多年,回答下这个问题。
虽然很多人说都一样,但其实真的不一样,甚至差距很大。都一样对待指的是考试的时候,入职了以后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说一下我们单位的情况:
16年的时候,我们单位新入职人员是9个,其中学校最好的是北大,还有两个985高校的,剩下的有普通一本,有出国留学回来的,也有三个是地方上的XX学院,也就是三本院校。
新入职人员一般统一分配到基层工作,在我们这就是大厅,做的是基础工作,要学的东西也很多。但楼上的部门有时候会调人上去帮忙,尤其是人事、纪检、党建等行政部门,这个时候区别就开始出来了。他们都是优先叫北大和985的那三个人去帮忙,实在忙不开才会叫其他人,基本不会叫那三个三本院校的。
时间一长,那三个好学校的接触人就多,与领导自然就熟悉,有机会也就第一个落在他们身上。入职五个月的时候,那个北大的就被办公室要走了,不在大厅工作了,其他两个985的也很快陆续任命到其他综合部门。而那三个三本院校的,直到现在,入职四年了,还有两个待在大厅,而那个北大的已经是副科长。
当然,这只是个例,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我们不能说所有清华北大的都很优秀、所有三本院校的都不行,但这里面有个概率问题,清华北大之类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普遍有上进心,三本院校则相反。
我之前接触过三本院校中的一个,说实话,很崩溃,一个很简单的工作给他讲了三遍,他愣是听不懂。他除了在大厅干最基础的重复机械操作,他什么岗位都胜任不了。
机关单位就是这样,差距都是前五年拉开的。同样入职五年后,有的人已经确定会走领导职务,而有的人也被定性为一辈子只能当科员。学历和学校就是那块敲门砖,它可以给你更多的机会,让你有更大的把握。
作为一名公务员,对此我深有体会。
我们当年那一批公务员考的是赣州的乡镇公务员,考上后分配在各县(市、区)的乡镇和街道工作,这批公务员,大部分是非985的二本生(我们那时候三本生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只招二本以上的),但也有少数重点985大学的学生,其中一个复旦大学的,一个武汉大学的,清北的倒是没有。
到了乡镇后,按规定我们必须在乡镇工作两年以上。但事实上是,那个复旦大学的,到了乡镇后一个月就被市委办借调去了,武汉大学的则去了县委办,半年后当了县委书记的秘书。除了这两人,还有一个兰州大学的,很快也去了县委办,后来直接提拔县委办副主任(注:以上几个在不同的县,具体的哪个县就不点出来了)。这几个人,几乎都是在工作五年左右,也就是28岁之前,就提拔为正科级了,其中一个现在已经是某省厅的副处长。而那些留在乡镇的二本毕业生,现在十五六年过去了,很多还是副科级,仍然在乡镇苦苦奋斗着。差距有多大,不言而喻了吧。
以上我说的例子中还没有清北的学生。复旦、武大的尚且如此,假如有清北的,估计还在党校培训的时候,他们就被市里的厅级领导或县委书记们瞄上当秘书了,他们在三十岁前提拔正科不是什么难事。而那些二本毕业的,如果家里在地方上没什么势力或关系,估计要在乡镇当多年的副科领导,四十岁之前提拔正科的概率非常小。
总之,有了清北的光环,清北毕业生的平台会比二本毕业生的宽广的多。正常的话,此后的路也会走的顺利的多,政治前途也会好的多,二本毕业生与他们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经历,欢迎大家讨论。
没当公务员的时候,公司有同事是清华的,当公务员之后,身边也有北大的,不可否认,他们真的比一般院校出来的厉害,升职也快。
个人认为,他们至少有以下几点是比较值得学习的:
01.眼界很广,不纠结于小事。
当年在公司的时候,清华的同事,真的是不在乎公司给的那点工资,他们工作,就像是来体验生活一样。其他同事在为工资拼命干活的时候,清华同事说,自己考了律师资格证和金融类的注册资格证,就算不在我们公司工作,一出去多大把公司抢着要他。并且,他本人在股市里有投资,收益不少。
工作上,他也有很多门路,遇到问题,找找同学什么的,很快就能解决,思路真是很宽广,同学资源,不是一般院校出来的人能比的。
02.学习能力强,工作上手很快。
北大出来当基层公务员的,刚开始和其他一起同时考进来的人在同样的岗位,基本做同样的事,但是北大的处理事情,很有条理,特别是处理文件,抓重点抓得很准,遇到不了解的,主动去问,别人说一遍,他也就会做了。但是一些一般院校进来的,就有差距了,极端一点的,手把手地教,都还是懵逼的,有时候真能气死人。一旦熟悉了工作方式之后,他们的区别就出来了,领导也喜欢用上手很快的人,最终,北大的提拔很快。
03.他们心态平和,做事不急不躁,不极端。
也许他们认为,基层工作只是他们的历练而已,终究是会被提拔的。所以他们心态挺好的,做事情不着急,有耐心,对人也平和,不势利眼,思想也不极端。
有些刚进来的公务员就不行,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还老是觉得上级傻,布置的工作没意义,可是他本身又没能力去改变。落实工作的时候,太任性,做不好需要完成的工作。
清华北大出来的,总体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厉害,和一般院校不在一个层次。
记得有一年,10月2日晚上九点钟左右,党政办的东哥打电话过来,通知我,明天早上七点钟准时到政府大院集中,一起参加违法占用农保地建房的强拆行动。
我跟东哥说:“明天不是法定节假日吗?也要强拆?”
东哥愣了一下,说:“法定节假日不能加班吗?你不是第一天在乡镇工作,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我只好回答:“知道了,明天我会准时参加的。”
这个事情被同事笑了很久,领导也在开大会的时候,把这个事情作为典型,不点名地批评部分党员干部,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节假日为借口,不愿意加班工作。
我也百口难辨,因为整个镇政府,应该没有人明白我的意思。
最后,我抓住一次汇报工作的时机,跟镇委书记解释了一下。
并不是我以节假日为借口拒绝加班,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第四十三条 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现在的行政执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粗放式管理了,必须把流程做完善,要经得起被执法群众的行政诉讼。
我还告诉领导,根据相关法律政策,行政诉讼如果输了,涉及到国家赔偿的话,只要有赔偿,就必须要有人员的追责处分。
我是一名乡镇基层公务员,我是一名全国前十985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我在我的家乡当一个乡镇基层公务员,属于广东省珠三角边缘乡镇,虽然不是广深佛莞地区,但也算得上是发达地区。
但在我们乡镇政府里面,我的学历就已经是最高的了,是唯一一个985毕业生。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比单位里面那些三本毕业的公务员强很多!
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
现在的工作有比较繁杂,也有很多新的系统平台,要认真理清里面的各种关系,还是需要花时间的,我会比我的同事们快很多。
甚至我会觉得我的同事们,怎么那么简单的问题,我一听就明白了,他们还反反复复搞不清楚?
二是文字表达能力强。
虽然我是理科出身,但我能在20年前考上全国前十的985大学,我的文科也不会差,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远领先于单位里的其他公务员同事。
曾经有一次,镇里发生一件大事,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书记交待由党政办主任亲自执笔写这个报告。
写完之后,书记让我帮忙核一下稿。
我拿过来一看,有点无语,就像看小学生的作文一样,堆满了华丽的辞藻,却逻辑混乱,条理混乱,言而无物,看完报告也不明白汇报的是什么内容。
三是工作思路清晰。
乡镇基层里面,有很多的工作人员是傀儡式工作人员,领导和上级交待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和上级交待怎么做就怎么做。
如果领导和上级交待不详细,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有理论基础不扎实的原因,也有工作思路混乱的原因。
工作思路清不清晰可以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体现出来。
我在乡镇工作也有好多年了,历任领导对我的评价里面,一定有“工作思路清晰”的评价。
我相信清北毕业的本科生,在这些方面会比我更强。
答:请看
1、目前为止,公务员中没有三本。
2、清华北大是咱祖国的顶级高等学府,怎么与三本作比较?
3、题主什么意思?请直白
有过几个清华北大同事,我的感受是没差别,没啥厉害不厉害的。
我们同事最常用的一句调侃:考上清华北大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要和我们一起做公务员。
之所以大家会这么调侃,是因为我们单位从三本到清华北大,啥人都有(实际上深圳公务员系统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不少,哈佛大学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也有),根据我的体会,大家各方面也没差多少,公务员更看重学历,这个是组织制度决定的。
就算你是清华的本科生,进来也一样要从科员做起,而哪怕你是再不入流的大学的研究生,进来也一样直接认定为副科。
1、提拔任用方面。我见过清华大学毕业的,现在45岁,仍然只是一个科长,也见过普通二本毕业的,现在33岁就是副处。
整体来说,单位的级别已经决定了每个人的上限,如果你在一个科级单位(县直单位),那你熬到退休也无非就是个科级;如果你在处级单位(市直单位),那到退休最高一般也就副处。所以,清华北大的也好,三本的也好,对本科生来说,提拔方面大家最后差不了多少。
2、工作能力方面,除了部分人中龙凤,也差不了多少。俗话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只要给你机会,一般人干个局长或者科长是可以胜任的,毕竟大家都读过大学,一般的能力也都没啥问题。另外,能力这个东西,需要培养,需要锻炼,即便你是清北的,整天摁着你打杂,你能力有多大提升?
3、清华北大本科生很少做公务员的,大部分都是读研读博了。根据学校发布的就业报告,清华北大的本科生,60%都继续深造了,现实中的感受也确实是这样,尽管清华北大毕业生做公务员做老师的新闻很多,但大部分都是硕士或者博士,被提拔的主要是博士。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没有什么比较意义。
我是岭南通途,我来回答!
清华北大的本科毕业生当公务员,会比三本毕业生公务员厉害多少?我看网上有很多人说进入公务员岗位以后,两者区别不大,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认识清华北大毕业的朋友,也不知道清华北大的学生厉害在哪。
清华北大的学生和三本的学生进入公务员工作以后,差距会越来越大,刚开始也许大家都是科员起步,但是十年以后,清北学生已经到处级领导岗位,三本学生可能还在科员岗位工作!
对这个问题我想其实不能一刀切的回答,不是说每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就一定比三本的学生厉害,三本里面当然也有厉害的学生,北大清华也有学渣。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总体上来看,从目前统计意义上来看,在公务员的发展过程当中,北大清华的学生他们能够成功的概率要大大高于三本学生。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名校效应。
这是不可否认的,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都非常厉害,但是他们头上的光环还是给他们提升了不少的亮度。比如在我们学校,如果招到一个北大清华的硕士或者博士来学校,那么这个学科还是会认为自己招的这个学生还是不错的。在公务员系列里面也是一样的,如果是北大清华的学生和一个三本的学生在一起,如果在没有接触他们之前,很多人肯定会主动选择来到清华的学生,这是一种人之常情。
第二,个体能力的差异。
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结果就未必一定是北大清华的学生可厉害了。但是在实际的我们所接触的人的过程当中,发现北大清华的学生总体上还是比三本的学生要综合素质更高一些。那么这个主要是来自于他们所经历的学习,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以及他们的一些视野和眼界。这样一些综合素质会体现在个人的能力上面,这种能力的体现,最终大概率事件是北大清华的学生比三本的学生要更厉害一些。
第三,校友的影响。
可能很多人在公务员体系当中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校友问题。目前北大清华在很多部门单位里面的领导所占的比重肯定比三本的比重要更高一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北大清华的学生毕业到公务员体系里面来,那么必然他们会形成一定的校友的效应。因为目前北大清华非常注重各地的校友对青年校友的这样一种提携。虽然说不上是任人唯亲,但是这样一种内在的校友的关系,还是客观上使得他们所获得的机会更多一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并不是北大清华的学生个体能力更强,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校友够多,特别是做领导的校友更多。
不会有多大区别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读清华北大本科生与普通三本生并没有多大差别,在报考公务员时,都是以本科生身份,报考相同职位,同台竞争,一视同仁,充其量在专业区分上有所不同,专业与所读学校无关。
所以,孩子们万万没有必要纠结北大、清华、985、211大学,还是三本、二本、一本的区别。
反之,在某种程度上,三本生却比北大、清华更有优势,这是因为往往很多北大、清华等重点、名牌大学生,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成了所谓的“书呆子”,而这些三本生却有着丰富的、全面的,社会交往知识、人际沟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特别是面试环节,更占优势,接地气,有实战经验,反而会超越名牌、重点大学的人。
这就如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或者如《红楼梦》中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尤其在考入公务员以后的工作中,这一点更容易突现。
因此,普通三本生一定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
【鲨鱼职场观点】厉害不厉害是另一回事,首先清华北大的本科生当公务员相比三本毕业生当公务员,会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把握。
01
为什么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把握
答案是因为清华北大本科生稀缺。
比如高考,学校如果出了个清华北大本科生,学校、班主任、学科教师无不跟着得到相应的奖励,学校更是大力宣传,对于考上清化的考生更是各种奖励层出不穷。那么你见过学校有奖励三本的吗?没有吧。
因为考虑上三本的学生多了去,但可以考上清北的少啊,所以稀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清北,宣传对于学校提高知名度大有好处。
举个例子,清华北大的本科生与三本的毕业生一起到基层,那么在别人眼中,三本到基层,没有什么,正常,从低做起嘛,是驴子是马得出来溜溜。
但清华北大的本科学不同啊,本身他们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就证明了他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现在公务员单位,985、211的本科毕业生不少,但是清华北大的不多。
本来三本毕业考上公务员,已经是非常厉害了,但是相比清华北大的本科生,还是不够看,特别是遇上这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还会做人,说话好听,擅长沟通汇报,敬酒敬烟,招待到位。
那么这个清华北大的主管更会感觉,清华北大的学生都这么低姿态,让我这么舒服,简直前途不可限量,栽培他!而且出去谈业务,也可以吹一翻,我部门旗下有多少清华北大毕业的职员,交给我们的业务放心就行,一定给你办好。
更关键的是,不能瞧不起这些人,因为他们以后可能是自己的领导。所以趁他未成长之前,处理好关系,日后对自己的升职也是有好处的。
02
成长速度会更快
名牌大学,地位上就占领了优势,更别说清华北大的这样的顶级学府,更是无限尊荣,
一穷二白的大学生,没钱没地位,有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加持,可以说是非常 大的助力。
而三本毕业生,同样的没钱没地位,更无名校加持,要达到同等的高度,要付出的,必然要更多。特别在你未做出成绩之前,大家都用审视的目光看你,如果心态不好,则更可能会止步于普通的科员职位,从事一些执行层面的工作。
同样的奉迎讨好领导,别人对三本毕业生评价可能是纯讨好,你姿态越低,反而会感觉你好欺负。
但换了清华北大来做这各,领导可能就会受宠若惊,你资源越低,对方越觉得你前途无可限量。效果上,在讨好这事上,三本的绝对不如清北学生来的好。
不可否认,经历顶级学府的百年文化传承的影响,对他们的改变不是普通的大。更低调和务实,更具备独立的思想和追求。
总结:
起步阶段,三本和清华北大相比,确实是处于劣势,但只要具备坚韧的性格,从清华北大的这些毕业生身上挖掘亮点,学习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加速自己的进步,让自己变得稀缺,凡事皆有可能,三本未必就不能超越清华北大学历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