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袁隆平院士、钟南山院士等,中国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院士们。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李小文:中科院“扫地僧”“布鞋院士”
中国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
2014年4月21日,网上流传一张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李小文先生知识渊博、教书育人,因穿着简陋,曾被保安当农民堵门外
他把自己的长江学者的津贴拿出来,用自己故去女儿的名义成立了李谦奖学金,后来他又把100万奖金拿出给学生们做了基金。
有一次,李小文因为连着带了两个大的国家项目,经常是一天到晚就吃点米粥、咸菜。
李小文累得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结果是营养不良,“这个年代了,院士还能得营养不良。”
2015年1月10日,李小文院士在306医院离开了人世。
李小文先生最后的愿望是:“不使用紧急抢救措施强行延续生命,绝不浪费国家资源。去世以后,丧事简单举办,不举行追悼会。”
科技成果
李小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973项目等重大遥感基础研究项目,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人物评价
李小文这种被神化的“扫地僧”精神和气质,可以说是对时下知识精英界“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一种批判和反讽,也是对知识阶层期许。(新京报评)
在现在的学术界,像李小文这样的个性学者也并非个例,我们真正缺的,是包容不同个性人才的制度环境。相比围观李小文们的“怪”,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怪人”的生存处境。(齐鲁晚报评)
李小文老师身上有侠气,不拘小节、潇洒随性、喜欢喝酒。他从来不反对学生的意见,会用打赌的方式让学生勇敢尝试,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人民网评)
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评)
李小文先生谦逊朴实、宽厚待人,深受学界及各行业人士的衷心爱戴,被称为“布鞋院士”,被评为“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先生治学严谨,淡泊名利,为我国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是我国定量遥感科学的一面旗帜。(中国科学院评)
二,高伯龙:“背心院士”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夏天,穿着一件五块钱的背心,十几年都不换,被称“背心院士”。到了冬天,身上一件穿了30年的羽绒服,家中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
有网友对此评论:“高伯龙院士穿着五块钱的背心,干着上亿元的大事。”
多年高强度的工作,让高伯龙患上严重的哮喘和糖尿病。哪怕后来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也放不下工作,还在关心着我国激光技术的发展。
1993年四频差动激光陀螺工程样机鉴定出现问题时,高伯龙:“我花了20年时间,花了国家那么多钱,搞成这样,我是有罪的。”
2017年当学生们将卫星首次搭载激光陀螺发射成功的消息告诉病床上的导师时,高伯龙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灿烂的笑容
89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还在攻关新型激光陀螺惯性制导系统。“唯一能安慰的是,没有做过亏心事,到底还干了一些事,对人民和社会能作交代,虽然还很不够。”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激光陀螺研制
1975年起高伯龙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1978年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
他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为当时中国国内领先;
已研制出的新的激光器,使中国成为继美、德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最关键技术水平的国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解决激光陀螺研制中的高精度光学检测问题,研制出一系列精密检测仪器。
【激光陀螺被誉为现代战争终极致胜的“武器之眼”
高新装备跨越星辰大海、实现精确运行和精准打击的“导航之芯”。】
教学成就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7月,高伯龙为中国激光技术领域培养造就了一批高质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人物评价
澎湃网:高伯龙毕生兢兢业业,严谨求实,教书育人治学。科研上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教学上传道授业,蜡炬成灰,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无数人才。
人民网:这位“军用光学第一人”就像陀螺仪中那束高速旋转而始终精准锁定方位的激光,足够强大、足够纯粹,能在动荡与混沌中穿透一切黑暗、击破一切阻力,令人高山仰止,值得永远铭记。
三,刘先林: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前院长、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测绘专家被誉为测绘界的“工人师傅”
高铁二等座上,满头白发、脚穿旧皮鞋的刘先林,很专注地修改着图纸。
长期以来,我国的先进测绘仪器主要依靠进口。外商漫天要价,一套仪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民币,甚至把一些零部件拼凑在一起,高价向我们出售并不成熟的设备。
在测绘仪器几乎全被国外产品包围的情况下,是他为国产测绘设备争取到了一席之地。
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给国家节省出更多的科研经费,他拒绝配备专车和专门的司机,自己掏钱买车、开着车上下班;自己装修、修下水道、去4S店修车
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
“我们的国家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在快速发展,但是自主创新成果相对来讲比例太小了,科研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希望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人物成就
科研成果
刘先林和他的创新团队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测绘仪器,为中国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其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中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测绘生产力水平。
有的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测绘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刘先林几十年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用很少的经费,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
他打破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器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将中国测绘仪器研制水平推进到世界先进水平
人才培养
1997年至2006年期间,刘先林培养的硕士、博士共11名
人物评价
人民日报:刘先林,一位具有工人品质的高级知识分子,一名朴实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用他始终不渝的自主创新实践,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打破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器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感动测绘人物”推选委员会颁奖词:您是测绘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您以崇高的爱国情怀,勇敢扛起自主创新的旗帜,累累硕果让中国测绘科技蜚声世界。满头银发记录了您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征程,笑意盈盈展现了您研制新仪器、跨越新高度的自信。您把测绘装备中国创造的惊喜,不断绽放在共和国的广袤大地!
央视网:刘先林院士对科研永无止境的追求,与他对生活的低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就像一块磁石,以平易近人、不拘小节、淡泊名利、博学严谨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急功近利、飞扬浮躁的时代,刘院士就像一盏明亮的航灯,指引着科技界前进的方向
四,叶叔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有着“北京时间之母”的称号。
亲眼看到祖国遭遇战火
“只有体会过什么是亡国奴滋味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忱,才会明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鼓励女性要努力去打破玻璃天花板:
“如果你想要一样东西,就要勇敢地去争取它。这不像拳击赛,女性在赛场上并不会带来什么伤害。但对于女性来说,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机会……你要展示你的能力,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得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50—60年代,叶叔华主持建立和发展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其精度从1963年起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60年代后期起,开始研究运用新技术测定地球自传运动(世界时和极移)和地壳运动的方法,在上海天文台建立了与世界同步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和甚长基线干涉站。
20世纪70—80年代,叶叔华从事地球自转研究并推进有关新技术在中国建立,使上海天文台成为亚洲唯一的具有三种新技术设备的国际地面参考坐标基准站,开拓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并与美国宇航局以及法、德、俄、日、澳等有关研究机构在多个研究项目合作。
90年代,倡导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的专家,共同承担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她担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历时十年,采用新技术取得的数据,得出中国地壳运动第一个定量图象,同时开展了有关的研究,在多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叶叔华倡导将射电甚长基线(VLBI)技术应用于空间探测。21世纪初,在中国探月工程中VLBI技术列为探月卫星测轨的重要手段,中国VLBI天文测量网作为测控系统的测轨分系统在嫦娥一号测轨中起到关键作用。她作为“VLBI测轨分系统”的顾问,一直关注分系统工作的开展,并且推动把VLBI技术应用到其他深空探测项目上。
教学成就
叶叔华长期热心于科普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社会活动。她时常为青少年学生指导科学实验活动、作科普报告、在广播和影视媒体上讲课、出席大型科学普及宣传教育活动、编著《新世纪版的系列丛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学普及著作以贯彻“科学普及法”的实施和加强“四科”的宣传教育。
人物评价
叶叔华主持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并长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负责建立了中国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网,这个观测网无论是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还是在90 年代末开始的“探月工程”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女性杰出人物,叶叔华对女性问题,其中包括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女性成才等方面的问题,自然格外关注。对于男女平等、妇女教育、妇女参政议政等问题,她有着自己的见解。 (科普中国评)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