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6日,在2022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了新一代CarPlay车载系统,并宣布了早期合作伙伴。
据了解,新一代苹果车载系统将全面接管包括仪表盘在内的所有显示屏,并呈现车辆数据如速度、转速、里程和油/电耗等。同时,用户可以个性化定制显示界面。另外,该系统新增了如天气、日历、时间等小组件的支持,用户可以在仪表盘上进行速览。
尽管新一代系统的发布仅仅占据开发者大会短短3分钟,却带来了该产品系列的一场重要变革,引燃了整个科技圈和汽车圈。此次革新,让CarPlay从原来的车载娱乐系统变成了智能座舱,也让在造车之路上“几经沉浮”的苹果,将手伸向了汽车产业更深层次的地方。
“目前,汽车正在向‘车轮上的电脑’的趋势发展,汽车未来也可能成为家庭最大的移动数字空间。”汽车资深工程师陈超卓告诉记者,因此汽车的智能座舱和车机生态未来势必会成为汽车企业和科技公司竞逐的重要领域,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这块智能汽车时代新生的“蛋糕”,苹果等科技公司将以什么身份参与?又将如何与车企协作?
深度入局再试探
如今,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此次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开表示,其将帮助车企去对应设计可以适配新一代苹果车载系统的智能座舱。具体能兼容系统的汽车将于2023年晚些时候发布。这也意味着,苹果已不满足简单的由屏幕映射所达成的车载娱乐系统,而是要和车企深度融合,渗透到汽车底层核心功能,其野心一览无余。
据外媒报道,苹果已经与现代、日产等汽车制造商接洽,并可能和起亚合作制造苹果汽车,那么,新一代CarPlay或许正是苹果汽车的先期产物,并成为一款真正嵌入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操作系统。
苹果在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美国98%的车都可以使用该系统,79%的美国消费者表示自己只会买支持这一系统的汽车。自2014年以来,至今有600多种车型可以搭载苹果车载系统。与之前娱乐系统相比,新一代苹果车载系统与核心驾驶系统的链接更加深入。这也让业内人士担忧,车机系统是智能座舱的核心,苹果拥有巨大的用户群体,一旦与车企进行深度合作,这会使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丢失掉在智能化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如果要搭载新一代操作系统,意味着要向苹果开放汽车底层核心控制权,这对车企来说无疑是交出数据安全的“钥匙”。
苹果的难点
目前,苹果的汽车生态之路可能会面临几个不可回避的难点。首先,2014年CarPlay问世之时,汽车产业刚刚打响信息娱乐屏幕的液晶化革命,并在特斯拉的助推下,车载大屏全面普及,而苹果车载系统良好的操作体验在当时解决了车机屏幕操作卡顿、界面落后等痛点。“但在如今,车企自研的车机系统、操作体验、内容生态等已逐步拉平与手机的差距,苹果的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已今非昔比。”一位从事汽车软件开发的前互联网企业员工说。
其次,由于此次新版苹果车载系统涉及控制车辆的功能,需要接入汽车端口,调用操作权限等触及汽车“灵魂”的举动,车企能多大程度开放自身的数据或技术主权,是否会引发汽车企业的抵触情绪将会是苹果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陈超卓表示,从技术角度上看,原来苹果车载系统是手机映射到车机,现在增加了车机融合,只需要手机和车机通讯互相开放或接口标准化,在现阶段技术上并没有难点。但对苹果而言,现实中最大的问题却在于车企愿意多大程度开放这种授权。
3年窗口期
从此次更新的本质上看,苹果是想实现从单纯占领信息娱乐屏幕向整个座舱操作系统进行转变。虽然此次苹果展现出了与汽车深度融合的意愿,但随着车企对自身车载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领地意识”的逐渐加强,苹果真正入局的时间窗口期并不长。在2025年前后,已有多家大型汽车企业将会推出自研操作系统,能分给苹果的市场可能并不大。
此前,德国最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就曾表示,要在未来“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成为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为此,集团成立了软件开发公司自研操作系统,计划在2025年实现自主开发60%的全栈技术,并全面应用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所有品牌的车型。
此外,豪华品牌梅赛德斯-奔驰也宣布将推出自有的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将由企业内部研发,预计在2024年发布。通过这一操作系统,梅赛德斯-奔驰将得以保留对所有车辆架构及用户界面的控制权,并会开发自有软件,帮助车辆实现高频次更新。今年年初,丰田汽车宣布计划于2025年推出自研的Arene操作系统。
从几大车企操作系统落地的时间节点来看,留给新一代苹果车载系统占领汽车座舱“操控权”的时间可能只有3年。“全新一代CarPlay搭载到汽车上还要假以时日,一些相对小的汽车品牌可能为了市场噱头快速跟进。但是大型车企需要反复验证。”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也就是说,中国未来势必将会成为苹果抢占车机生态的重要领地。但在国内,各大自主品牌均已经宣布推出自主开发的车载操作系统。更何况华为鸿蒙OS等中国科技公司的操作系统已经上车,未来苹果系统在中国将面临巨大的竞争。
合作模式待解
智能化和互联化向汽车的不断渗透,让科技企业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汽车生态和功能的建构中来。但也让此前相对封闭的汽车产业链心生警惕,去年6月末,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提出了自动驾驶等汽车核心技术“灵魂”被科技公司夺走,车企只剩制造躯壳的担忧。因此比起苹果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公司将以什么身份参与到汽车的产业链中,在不侵犯车企数据和技术主权的同时共同做大软件和生态“蛋糕”。
“我认为科技公司可以提供给汽车企业几种类型的服务,首先是合作关系已比较明确的芯片业务,其次是提供软件服务,因为不少车企还是难以协调软件层面的技术开发,还有就是操作系统,但这也是大型汽车企业都不会放弃的重要领地。”上述业内人士称,对于科技公司而言,长期入局汽车制造领域,就需要对企业文化、工作模式、组织架构等进行调整,而这或许会给科技公司带来一定的挑战。
陈超卓认为,科技公司需要在技术上和车企紧密合作,并与工程化和系统提供商紧密合作,成为技术上的一级供应商, 工程交付上的二级供应商。“不管在合作上是否存在抵触,万物互联的趋势已势不可挡,最后市场会决定双方的合作模式:苹果/特斯拉的封闭模式,安卓/产业联盟的开放模式,或两者共存。”陈超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