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举办“瞰见”对话科创人物系列论坛,聚焦新材料产业

复旦举办“瞰见”对话科创人物系列论坛,聚焦新材料产业

近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对话科创人物第10辑,聚焦“构建‘硬科技’骨骼,与新材料产业共振”主题,邀请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彭慧胜教授,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和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上海锐尔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永林博士等参与线上论坛连线,分享科研创新成果,探讨如何以开放式创新、数字化战略赋能产业,推动全产业链规模化扩张。

彭慧胜教授发表重点介绍了纤维锂离子电池、纤维太阳能电池、纤维发光与显示器件、纤维传感器,以及纤维电子器件的集成与未来应用。

他指出,电子器件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朝着微型化、柔性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电子器械的结构从三维块体向二维薄膜进行演化。在二维的基础上,彭慧胜团队做成了一维的纤维电子器件,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弹性和高度的微型化等特点。纤维电子器件的直径最高只有几百微米,可以实现高度集成,能够纺织成透气而导湿的织物。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彭慧胜团队从2008年开始得到了变色的纤维器件,目前已创建了二十多种不同功能纤维器件,实现了纤维电子器件的储能、发光、发电、显示、传感、治疗、计算、通讯等系列功能,有些已经可以进行规模化的制备和生产。

把纤维电子器件进行集成,可以实现功能的定制,应用于从能源系统到信息技术到物联网、人工智能、大健康,以及未来太空探测领域

谢永林博士以“颠覆传统制造,助力转型升级”为题,从国家缺芯少屏的现状谈起,重点介绍了锐尔发研究和生产的喷墨芯片以及喷墨芯片的市场应用和竞争格局。

喷墨芯片是将集成电路生产方法和MEMS制造方法结合起来制造出来的器件,喷墨技术具有非接触、绿色环保、个性定制、智能化等优势,将芯片电子封装为喷头后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图文领域、广告喷绘、书刊印刷、喷码标识、包装等诸多场景。谢永林博士指出,在数字化浪潮中,喷墨技术作为数字化制造设备之一,能够用在数字印刷、纺织印花、显示、柔性电子、3D打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谢永林博士介绍,上海锐尔发作为中国唯一一家研发显示领域喷墨打印头和喷墨芯片的公司,开启了中国对喷墨芯片国产替代的里程。锐尔发成功研发出了国产的喷墨芯片,实现中国喷墨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在解决喷墨行业“卡脖子”问题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目前,已经基本建立整个喷墨芯全产业链的生产线。利用热发泡技术、压电技术和连续喷墨技术,公司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图文印刷和工业制造领域。

圆桌对话环节,彭慧胜教授提到,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现在是跟跑者,在有些地方变成了并跑者,后面可能会变成领跑者,“接下来不光要攻克国外的技术壁垒,还要建设自己更加有效的产学研融合科学的机制,来促进以后高端材料研发的良性循环。”他同时认为,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建立兴趣导向的基础研究文化。

“碳达峰”和“碳中和”意味着高耗能、高排放及落后技术的逐步淘汰,新材料企业应如何应对?复旦大学刘晓春校友认为,要利用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工艺和装备对企业进行升级改造,“虽然短期内势必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但是长期而言,技术的突破和转型可能会带来产业的颠覆性升级。”

谢永林博士分享了纺织行业染色领域的例子,指出“双碳”对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说,染色导致的水和能量消耗非常高,锐尔发开发了用喷的方法代替染,把刚好需要的染液量喷在布上,而且材料不需要水洗和固色,节省好几道烘干、水洗的过程,能大大减少能量的消耗。但同时,“双碳”对行业也有很大的压力,单设备更换就并非易事。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6月14日 15:23
下一篇 2022年6月14日 15:2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