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了解什么是web3.0?
web3.0这个词是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 2014 年提出的,它是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在线生态系统。直白点说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个形态,当然这是建立在你相信的基础上。
既然提出web3.0的概念,那么肯定还有web2.0和web1.0,我们先从头来捋一下。
web1.0时代从万维网 www 诞生到 2004 结束,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互联网是由静态网页和各类超链接组成,主要是各类网站来提供内容,网页拥有内容所有权,网页通过广告将流量变现。而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产品,则是搜素引擎与门户网站。在这种情况下,由网页产生内容,网页拥有内容,网页通过广告等方式产生利润。
web2.0时代则是从 2004 年开始的,作为互联网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创新之处是内容从“只读”变为“交互”。用户不仅 能接收内容、还能创造内容,是一个强调用户生成内容的网络环境。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说完web1.0和web2.0,我们正式进入主题。
说起web3.0就绕不开 区块链,web3.0的定义曾经也发生过一次转变,在区块链风靡前,web3.0的概念更接近于“万物互联”,也就是计算机能读懂任何信息、人工智能负责筛选出更好的信息,计算机可以理解词条背后的逻辑关系,比如你搜索“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互联网会给你推送《蛙》这本书。这个定义下的web3.0就像用户身边的朋友一样,用户说什么,web3.0 就知道用户们想的是什么。但是随着区块链的出现与成熟,人们将其去中心化的特点与物联网相结合,对web3.0进行重新的定义,将控制权从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手中返还给个人,强调的是一个用户能对自己的身份和数据有更多控制权的互联网。
这种定义下的web3.0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互联网,互联网这个村子里的村民变成了 web3.0的使用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一亩三分地,用于记录自己的数据,比如自己家里有几块田,种了多少西瓜、小麦,这片一亩三分地上产生的利益自然也就归自己所有。
总之,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归属于用户,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与他人签订协议进行分配。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很nice?这就是web3.0,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的全新互联网世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如此完美的愿景早就提出来了为什么今年才火呢?为什么这个行业没有更早地 受到大量关注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技术的不断成熟,为web3.0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自 2008 年 11 月 1 日,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之后,区块链便开始了飞速的发展,即便是今天,大家对于比特币的评价还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比特币仍然是互联网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当然,人们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没有止步于虚拟货币,他们不断挖掘区块链的应用方法,NFT/非同质化通证、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元宇宙等概念应运而生(国内的数藏以及各种打着区块链旗号招摇撞骗的除外)区块链的发展与其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为web3.0 的孕育提供了土壤 。
第二,大众对权益的诉求与互联网巨头垄断的矛盾被激化。因为在web2.0时代,人们一直被互联网巨头压迫,积怨已久。原本web2.0是希望塑造一个用户和平台互相成就的互联网世界,每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但实际情况是加速了互联网巨头的中心化发展。用户们对自己权益的诉求不断增长,他们希望自己拥有自己创作的内容,摆脱互联网巨头的控制,对去中心化的需求日益强烈。
尤其 在 今年, 数字货币、NFT、元宇宙的全面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去中心化、虚拟身份、加密货币的讨论之中,也顺势点燃了科技界和投资界对于web3.0的热情。以红杉资本,A16Z为代表的风投开始跑步入场,从解构web3.0概念到提前布局相关公司再到游说监管部门调整政策,给人 一种web3.0大势所趋的感觉。
当然,现实也得认清。web3.0还面临着很多难题:当前的技术尚未能完美实现web3.0的要求、参与的用户数量有限、人类世界所有生产生活的分工程度也没细化到一定程度、AI并没有实现绝对的主体地位、手机端的局限性也难以承载区块链信息和用户高并发需求、交易过程的低效率和安全性达不到商业化应用的需求……总之,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分配规则一定会受到巨大冲击,互联网巨头企业对用户数据的垄断将被打破,让之前无法掌握这些数据的企业和组织也能够投身到相关的技术创新中去,从而推动整体技术的发展。可以想象,除非时机成熟,想要在 现阶段实现具有一定 难度,毕竟利益链错综复杂,资本的力量也无法估量。
不过话说回来,越是吸引人的概念、愿景,越容易被资本当作炒作的工具。什么元宇宙,什么NFT,什么DeFi,什么GameFi……上一个概念热度未消,下一个概念呼之欲出,然后就是韭菜蜂拥而上,最后落得一地鸡毛。资本的涌入绝大部分是为了割一波就走,但是技术的进步又离不开资本,所谓“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前段时间扎克伯格把“脸书”改名元宇宙后一片哗然,先不说值得 与 否 ,未来元宇宙的发展就离不开这些勇于开拓的先驱。马斯克也一样,用资本去引领科技创新,“火箭回收”“星链计划”野心勃勃,阳谋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即便知道对方居心不良而我们却无能为力难道不觉得可悲吗?鲁迅有句话说得 很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看国内的资本都在干些 啥,今天这个圈钱,明天那个跑路,后天核酸检测上市……“格局”一词体现得淋漓尽致。
说得有点跑题了,咱们继续说web3.0,它和上面提到的那几个概念一样,也是资本炒作的绝佳工具,随着美联储加息缩表,市场上的热钱被抽回,有限的热钱,必定会流入新的风口,毕竟资本是逐利的。后来时间也 证明,Metaverse股价暴跌,元宇宙概念已经逐渐失去了资本的青睐。web3.0的火爆,成了新的资本宠儿,或许最后也难免潦草收场,但是在来回炒作的过程中才会促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元宇宙是,web3.0也是同理。值得一提 的 是 ,在国内想要实现web3.0几乎不可能,因为咱们国内 禁止开放 公链,或者说只能在联盟链内实现相对的3.0,比如:腾讯系底层链的平台互通,百度链互通,但是联盟链如果出现无数个,那又何来的去中心化?那 和现在本质上就没啥区别了。所以 ,在国内 谈 web3.0其实 意义 不大 ,但web3.0的出现和发展,给予了那些期待新世界的人们一个真实的希望,这里充满着各种创造的自由和可能性,并且有着坚实的底层基础保证价值创造不被轻易磨灭。web3.0究竟是未来 造福 人类的 信息 革命 还是 挑战 “传统 互联网 ”的 炮灰 ,我们 拭目以待 !
#web3.0##比特币 # #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