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撤出中国,是劣币逐良币的胜利,大家先别急着欢呼

亚马逊撤出中国,是劣币逐良币的胜利,大家先别急着欢呼

6月2日,亚马逊Kindle中国宣布将于2023年6月30日停止旗下电子书业务的运营。从2012年登陆中国,到现在宣布退出,Kindle在中国挣扎了十个年头,终于因水土不服而回家。之前,2019年的7月18日,亚马逊卓越网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市场,此次退出为彻底退出,中国的用户将无法再从亚马逊平台上购买任何的产品,也无法享受相关的服务。

亚马逊的水土不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水土不服?作为国内出版行业从业者及亚马逊美国的合作伙伴,笔者来聊一聊。

亚马逊在国际上有其进步意义,主要在于:(1)他们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把电子书线上销售业务推广到全世界的企业;(2)他们是头一家研发并将电子墨水技术(护眼)应用于阅读设备,并推广至世界的企业;(3)他们是头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允许全世界各国各语种的作家在世界平台上自主出版的企业。

如果还有人不了解上述三条的意义,笔者再细细解释一下:(1)中国如果没有当当、京东和淘宝,我们去哪里买书,大家应该是清楚的。确实,线上购书革了实体书店的命,但是给大众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优惠(实体书店是否可以复兴及如何复兴是另一个命题);(2)如果没有电子墨水技术,至少,我们的孩子就无法在护眼的前提下在电子设备上长时间阅读。中国人一直生活在Hard模式里,成年人对于护眼和省钱还是喜欢选择省钱的,所以很多人不觉得“电纸书”这种设备有多好,反而嫌手机之外多个东西麻烦。但是考虑到孩子们,现在上网课都要担心视力直线下降,如果长时间阅读呢?当然我们有打印版的纸书,而且很多教参要记笔记和划线等,但是纯粹的课外阅读材料,电纸书的便利度,不是纸书可比的。大家都知道今年语文高考题考《红楼梦》;(3)虽然在亚马逊之前,也有尝试经营全球出版的企业,但是真正做到了全球各语种自出版的,只有亚马逊。以前我们有个写网络小说的大神曾是库管员,他的小说系列,最早是在看仓库的闲暇时间,用诺基亚的非智能手机敲打手机键盘写出来的,发到了网上,后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想一想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做的贡献,他允许非洲或者印度的任何穷人,只要他有文学的梦想和能力,他就可以把作品发表,且被全球的读者看到,并获得版税收入

除此之外,作为亚马逊的长期合作伙伴,笔者来聊一下这是一家怎样的良心企业,虽然贝佐斯本尊曾在他本国内爆发过偷漏税危机:

(1)他们对待所有的合作伙伴是非常温和、谦虚、一视同仁的。即如笔者这种连虾米都算不上的小团队,当我们表达我们想要把中国的几位签约畅销书作家(请理解他们只是中国的畅销书作家,在国际社会相当于新人写手)推荐到世界的时候,亚马逊美国负责出版业务的副总裁甚至在他来华期间邀请我们到办公室详谈,给予了他权力范围内所有的签约优惠和营销推广协助,可以说,相当于把我们的事当作他们的事来对待。在合作期内,他们的客服十分敬业,只要收到任何疑难问题的邮件,在有时差的前提下也是尽量三天内处理完毕,有时只需要一天,这其中包括复杂的版税计算核对、中途支票毁损、涉及中国两国优惠协定实施中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亚马逊在全球有多少出版合作伙伴,机构+个人应该是一个亿级的数字,版税的结算从100美刀这么一个微小的数字起步,他们的客服有多敬业,管理有多完善,从此可见一斑。诸位如果在京东买过东西,对京东的客服到底是啥状况应当有所了解。

(2)他们对待自己的员工非常的绅士。不要说没有KPI这种事,根本就不要求你有业绩理念在脑海中。他们的做事方式是,我把资金放在这里,我把对的人招进来,对的人制定出正确的经营模式,然后给予足够的试错时间和成本,就可以了。在亚马逊开发中国数字阅读业务的时候,和我们接头的是他们的数字技术总监,他们的数字阅读技术团队负责的事实上是全球的数字出版、阅读、销售、结算、财务、税务等的全套管理系统,全球一套系统。仅需要照顾全球业务各国参次不齐的服务器水平和网速一条,就能折磨死你。这个系统的开发难度可想而知,这个团队国内外技术专家齐备,烧的工资是个天文数字。亚马逊给予了团队一年的周期,没有任何要求,只要你们每天坚持在做正确的尝试。

(3)他们对待用户也完美践行着“用户就是上帝”的理念,尽可能多地把适合你的书推荐给你。三天两头的搞活动给你优惠,希望能留住你。

我不是贝佐斯的托,也不是他的粉丝,我只想说,这样的一种企业家的胸襟,和这样一种尊重人之为人的企业文化,我从未在任何一家中国企业上见到过,包括华为。我接触过不少的企业,不是亲身拜访,就是朋友在其中任高级管理职务。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下面说一下亚马逊是为什么会撤出中国的。

先说卓越网。卓越网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跟当当网的销售业绩是不相上下的,就算少一些,也仅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早些年,谁也没有在京东和淘宝买书的习惯。但是两者对阅读的理解和受众的考虑截然不同。当时卓越主打的是精英阅读,当当则始终依靠低价策略卖尽可能多的书,占的是实体书店的份额。亚马逊卓越遴选出来的书籍,基本都是比较健康和有一定的长销空间的;当当什么都上。当时亚马逊还有另一方面的优势,就是他们可以从美国引进大量的英文原版书籍,这种优势是当当做不到的。

所以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亚马逊为什么最终没有做过当当,当当没有做过街头推着自行车的盗版贩子。

但是亚马逊撤出中国,笔者觉得是有遗憾的,因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需要英文原版书籍,这些大量的书籍,我们不需要等着译文出版社翻成中文,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都翻成中文,翻成了中文的是一小部分,学术类的就更少。但是现在,我要买一套给孩子看的英文原版读物,我得去天猫国际,而且挑出2-3套就没得挑了。虽然我们这个市场很小众,但是它依然存在,而且我们并不太希望它始终小众。随着下一代们的英文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他们是很有必要买到原版书来学习和深化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有人说,我们还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我们还有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是的,我的另一个闺蜜恰恰就是中图的人,但是你们直接从中图的书店买书吗?中图的实体书店据我的闺蜜说在全国各地是不少的,疫情期间,几千平米的空间一个人没有,员工都打激灵。我理解这些大国企基本上就是当批发商,到了零售层面,我没见着。换而言之,如果零售层面我能找到我想要的英文原版书,或许我也不会期待卓越网还存在。

有些网民会说,关我毛线事,我又不需要读英文原版。但是我们的国家有需要,设想一下工程师们、技工们,我们的科技如果要走到世界领先的水平,他们不需要了解别的国家的技术在干什么吗?别的领域我就不说了。

现在说一下当当为什么没有做过街头推着自行车的盗版贩子却活了下来,因为他们把自己变成了盗版贩子,只不过印刷技术好一点而已,所以现在你很少见到街头盗版贩子了。在笔者的小说出版的那些年,推着自行车的盗版贩子还是不少的,笔者还买了一本自己的盗版书来研究印刷质量。

偷印、隐瞒印量、不支付版税,是这个行业里早就公认的黑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个罪恶从民营出版起头的年份就开始了。我们知道中国的出版是要审核的,所以任何民营机构要出书,就要跟官方出版社合作,交一笔书号合作费,他们负责政审工作,民营机构负责内容和营销。但是一些大社拒绝书号合作,他们兢兢业业地出自己的书。官方出版社共享一个终端渠道的销量数据库,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作者,你在官方出版社出书,你想知道你卖了多少本,只要要求你的编辑提供这个报表就可以了,或者有一个朋友介绍另一家官方出版社的编辑,你就可以在这个数据库里查到,这是瞒不了的,而且查询0成本。但是你要是在民营机构出书呢,你根本不知道,也无从查起。所以他们就把这么一条黑心的规则当作了正常商业行为:只要你的书名没有出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你卖了多少册你都不会知道,你只能拿到你首印量的版税。一般来说,首印量是3000-5000册,要想抵挡新华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你至少要卖掉了10万册。5000到10万册中间的钱,他们全部拿走。本来图书出版确实就是个薄利而高风险的行业,大部分的书都很难卖,而且新华书店回款有时候也是比较流氓的,有些小的良心民营书商就这么被拖款拖死了。我之前写过文章,这是个要求编辑拿着大学生薪水拥有企业家全套能力的工作。但是,把风险转嫁给作者,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而且不脸红,觉得就应该这样。

上述是第一层;下面说第二层:你的书出版的时候都会签一个授权期,5-10年。过了授权期的书怎么样呢?你如果找不到第二家再版,你的书还是可以在当当买到的,没有谁去查民营机构有无授权。如果你给他们发律师函,他们会下架你的作品,但是这些年卖掉的钱,依然不会给你分一毛。所以,找到新的下家,才能终结原来的下家继续拿你的东西挣钱。但是大多数时候作者是找不到新下家的,因为书可能不是那么火,可做可不做,或者过了那个时间节点显得out了。但是,还有读者在买在看,沉底的这个量是惊人的,他们就继续吃着。

第三层:当当有些书,明显不是原版,行内人从排版和印刷就能看出来。长年6折这种折扣,总归大部分书是要低于新华书店,你们自己琢磨。质量这个问题,很多读者都反应过了,就不说了。但是当当会认吗?当当可以说是出版商给它的,出版商可以说这一部分印刷质量低了点,不好意思。业内人士都知道,说出来也死无对证,就这样。

再来说一下Kindle。

网络小说界平台的野蛮程度,那绝对是实体出版界最没有良心的书商见了,都有资格骂两句的。

首先,你不签约不给上架,不上架你就不能卖钱,于是没有收入,写来写去读者再喜欢也是累死狗。所以,签约就成了平台卡住作者咽喉的第一道槛。为了签约,你就必须答应所有不平等条款,这些都是公然写在合同里的。(1)比如说“十倍罚则”这种条款到处都是。法律上是不认的。如果你违约,法律会判你按给对方造成的实际损失赔偿。合同里全都是你违反了这个罚“十倍”,违反了那个罚十倍……(2)优先权条款:各种的优先权,比如你再写新书,或者改编影视。注意不是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权,而是一个无条件的优先权。这个条款憋死了无数的作者,他们事实上没法卖自己的改编权。笔者曾经非常欣赏的一个作家鬼马星(马雨默,人已经不在了),她的影视改编优先权全都被一名张姓制片人的公司一分钱不出骗走了,而且一直不拍。有很多的影视制作单位想拍,对方就是不放,也不谈条件。所以马雨默至死也没见到自己的作品影视化,虽然后来她身体很差,也顾不上这种事了。(3)签卖身契,也就是说作者约。也就是说你这个人无条件的终身写的书都只能在我这个平台出版;(4)签笔名:也就是说,你人可以滚蛋,但是这个笔名我们可以找个枪手继续干下去;(5)签死后50年:也就是说,你死了50年,这50年你的所有书的所有权益还是我们平台的;(6)打发狗一样的先斩后奏:某某,你的影视改编权我们已经卖掉了,给你账户打了1000块钱,记得给我们补个授权合同:(7)各种改内容:你这个男主不够歪,你在第几段第几行,给我把他写成xxxx;(8)贿赂签约编辑的年会:有资格上年会的作者们,都是平台的当家花旦。为了日后更多的推荐位,有些人是带着钞票去的,还有什么对女作者“一路嫖”的事,就不多说了。为什么大神作者们对普通女作者们有这个机会呢?大家自己琢磨。

以上,你不签,可以,你去别的平台。别的平台也类似,所以才叫行业默契。

后来,有一家叫小米的,也看上了这个蛋糕,进来开了一种叫免费阅读看广告的商业模式,后来发现广告收入比VIP阅读收入高,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成了全国皆知的秘密。于是有另一家名叫百度的企业,他们决定把整个行业的蛋糕靠广告的模式吃掉。他们先跟所有的版权方说,我们只要一成收入,九成给你们,你们再跟作者分,这个看起来很良心,对不对?事实上,你那一成是永远实现不了的,因为你上来了之后没人给你推荐位,读者根本找不到你。在平台上,唯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首页推荐位。所以,事实上,最后这笔钱能拿到的,只有排行榜上的前面那些机构和个人。大量的出版方的版权,就被一成条款拿走了。拿走了之后,百度阅读大量开放免费阅读看广告模式。这样一来,你不允许读者免费阅读看广告,非要收费,你就拼不过别人的书。于是进入了全民免费阅读的福利时代。要知道小米他们的时候,是没有打算做死付费阅读的,只是给了读者多一种选择。于是,广告模式倒逼创作,因为你只有写得足够长,广告商才有机会,才肯投放。以前网文就已经在付费阅读模式下,比实体出版长出了十倍不止,现在就更长了。谁也不在乎读者看到的东西有没有质量,反正你被蒙进来点广告就行了。

于是到了最后,作者没钱不写了,读者看着不好看走人。

我想说一位良心人物,这位人物当年创建了起点中文网,他开创了付费阅读模式,当时拍脑袋式地每章收2毛钱,网站一毛,作者一毛,就这么定了下来。对所有的签约作者,哪怕只有一毛钱收入,他也要分账,有点类似亚马逊的死轴。在这样一种执着的企业家精神和诚信度的保证之下,网络小说才从免费阅读时代步入了付费阅读时代,到了后来影视化的时代,可谓巅峰时期。但是这位创业者,经历了多年资本圈里浮浮沉沉的倒手之后,终于忍无可忍,离开了企鹅。他走的时候,适逢无良签约条款走向了极致,他们搞出了一个最新的花招,叫“签著作权”。“著作权”这是《著作权法》保护创作者的根基,也就是说,整个作品是你写的,它的著作权归你,任何一种授权,本质上都是使用权的转移,从而获得合法收益。但是“签著作权”意味着平台说,你写的东西从此以后它是我写的,他们打算把作家都变成他们的奴隶,而非合作伙伴。

作协能约束网站吗?约束不了。曾经有一位所谓的大神作者,还是比较配合的一位,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开办的网络文学培训班给新一期的编辑上课,笔者正好是另外一位同期被拖去上课的。早些年,我跟那位大神分别签约于不同的平台,先后被送往鲁迅文学院的网络作家班,我们的老师是同一批人。鲁院的老师都是斯文的文化人,收入微薄,兢兢业业,对我们充满了关爱。然而他们去上课,尤其是给某些版税收入已经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网络作家上课,他们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总是会有一些流氓学员张口就是“老师你是搞传统文学的,你不了解市场”,意思就是,我赚的钱是你的几百倍,你凭什么教我?笔者当时去讲课的那一期,另外那位大神适逢新买了一条几十万的翡翠满绿手镯,在作协老师的办公室里晃荡来晃荡去,聊的都是他那条手镯。

所以,怎么把这些野兽关回法律的笼子里去,让作家们认认真真搞创作,对得起“文学”这两个字,是这个行业未来要做的事情。

而今,我们靠着百度,终于又回到了免费阅读的时代,一年后,只剩几家看广告的阅读app还半死不活的活着,网络文学产生的又臭又长的垃圾文,中国读者10年也消化不完,何况很多都是先拿写作软件整出来了底稿,作者改改就扔出来的,完全没有阅读的必要。不然,号称行业奇迹的女作者一天写4.7万字是怎么来的呢?大家可以自己打字试试,看看一分钟纯抄能敲多少个字。这些垃圾,不如一同废掉来得省心。

Kindle电纸书的售价并不高,电子墨水技术台湾首创,成本大约每台设备500左右,Kindle的售价从1000出头到2000多。说实话,任何一个想保护眼睛的人都买得起。但是自从Kindle进中国后不久,所有的电子出版平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电纸书设备,最低的600多元。技术含量不高的一台硬件设备,没法成为竞争优势,还很快被抄袭。读者们看重的是内容,内容由作者和平台提供,作者和平台的斯德哥尔摩关系,请诸位参考上述。

那么,亚马逊在中国这种市场环境中,能活吗?

亚马逊的离场,到底是中国之幸,还是不幸?中国人到底应该欢呼,还是觉得羞愧?这不是我的问题,而是那些背着诸多血债的企业家和他们的高管的问题。有些企业家豪捐给了乡村,笔者觉得这种大手笔绝对是值得喝彩的,但是,他们把钱捐给农村,就能把他们血腥掠夺过作者们的这笔账,一笔勾销了吗?他们带个整个行业的毁灭性的打击,还可以回头找吗?他们让国外同行们看到的中国人最不光彩的一面,他们自己会出去跟外国人解释吗?一方面,我们国内有一群文化汉奸在出卖中国,另一方面,不要怪外国人骂中国人,有些人确实罄竹难书。他们的商业帝国建立在对他人赤裸裸地劫掠上。他们的作为,连最有良心的国际巨头都只能黯然离场。

如果这帮人都能遵纪守法,不侵占弱势群体的合理回报,疫情和经济下行来临时,会有这么多底层民众吃不上饭、交不上租、还不了贷吗?即便是在这些企业做到了N级的管理人员,经济下行的困境来临时,照样不是说裁员就裁员吗?谁真的把员工和团队当自己人了呢?就像一个作者曾经说过的,“你跟他们谈钱的时候,他们跟你谈感情;你跟他们谈感情的时候,他们跟你谈钱”。

西方经济学的寡头垄断研究表明,自由竞争市场,如果没有宏观层面的干预,必然走向寡头垄断。在这里面有一个两位小贩在同一条街道卖水果最后越靠越近的模型,感兴趣的人可以去看。西方世界发展市场经济多年,资本各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伎俩早就出现过了,所以走到今天,大多数企业都规规矩矩守法经营。笔者合作的德国出版巨头企鹅兰登,2019年被贝塔斯曼集团收购。今年汇款过来的一笔版税收入,因为写错了付款人而导致国内银行拒绝结汇。笔者尝试跟他们联系,然而失联了,估计原来的编辑已经被解雇。但是考虑一下这个事实吧,当欧洲遭遇疫情、经济下滑、俄乌冲突的当口,在数以万计的合同中,新来的投资者在子公司的档案柜里发现了跟笔者签的这份无关痛痒的合同,认真计算了版税,分毫不差汇款过来,唯一的问题仅仅是写错了汇款人的名称。相比之下,国内的从业者们,他们什么时候对合作伙伴的收入没有认真算计过?每当任何经营危机出现,他们总能在有一次突破底线的理念下,研发出一种转嫁危机的办法。

一旦寡头,或说独角兽站稳了脚跟,他们就可以在整个行业内为所欲为,其中包括为了自己的利益做死这个行业,更不要提侵占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权益,以各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打击逼退竞争对手。他们还可以跨界经营,至终把自己变成对这个国家举足轻重的力量,甚至有力量要挟国家。大家永远不要忘了拿着国家重要测绘资源的嘀嘀,是怎么偷溜着去美国上市的。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6月12日 21:08
下一篇 2022年6月12日 21:08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