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适合“野生”状态,经风历雨中活得更有韧性,如同野生的荷,任风雨来袭,摇杆托举,凌波绽开。
“无效社交”,这种言论已久,说的人飞沫乱飘,听者入心入肺,好像极其痛快,成为很多人共情的点。
有些狠话,乍听确实是那么回事,但鸡汤好喝,喝多了也要毁人。
那所谓的“无效社交”是智者选择贤者的辨识能力,而不是某些人提出的“社恐”当成时代主流来避世,那是不对的。
如果将“无效社交”最大化,搞非主流,走六亲不认的步伐,那只是“无能社交”,绝非“无效社交”。
社交是能力的体现,更是提高一个人层次的社会活动。有些说法,当个玩笑,当个梗,笑笑也就罢了,不能认真,更不能掉进去。
又如人们总讲“内卷”,好啊,你清高,你不卷,难道努力有罪?
努力的人叫“卷”,不努力又叫“废物”,你叫青年人怎么活。
好赖话都让你说了,是不是有些不讲道理,无理取闹。左一个理儿,右一个理儿。正的,反的,你都能说出花来,我咋看你觉得世人都是大笨蛋,唯独只有你是个大聪明,整天各种“大课”放毒。
有没有觉得某些人“好讲”、“好为人师”,我觉得“好为人师”的人才是原罪,才是始作俑者,你觉得呢?
能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好事儿,是值得世人尊敬的人;但好为人师则不同,不仅不能传道受业解惑,反而误人子弟。
如果你传输给人是有用的,那你就应该是受到尊重推崇的人师;如果你传输给人是无用的,那你就是毁人的祸害。
有几位朋友受到别人蛊惑,去听别人讲课,被骗了,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女性朋友居多,她们表示听“老师”讲得云里雾里,没听懂,什么用都没有,学的方法根本赚不回来,最后大半数课程没听完,钱也要不回来。
我说,你是让人“毒”得太重了,到现在为止你还口口声声喊人家“老师”,你要搞搞清楚,现在只要站到众人面前拿着话筒敢开口说话的人,都会自称老师。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你搞清楚没有。
为人师者,一定需要德行品性的,那些纯粹冲着利益而去的,你觉得能在短期内教会你什么呢。你花重金求教,他有那么大的本事,哪有时间来教你呢。
有时间在你面前做“大聪明”,又让你掏很多钱的人,你就要注意了。那么明显的一个坑,你看见了却当做没看见,主动往里面跳,这就是你与别人的区别,你不够“大聪明”。
是利益促使他们上蹿下跳表演,同样是利益促使你心甘情愿当个认真的傻瓜,跑去听无用的“课”。
那些绕来绕去的内容,让你云里雾里飞来飞去,不叫“课”,那叫“扯”,东一下西一下,你的思维跟着飞一阵子,就接不上自己的“信号”了。
为什么有的朋友看起来挺精明的,也会上当呢,利益,还是利益关系问题。想要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想要速成,想要短期爆发,这种贪便宜的心态容易产生“赌一把”的心态,殊不知,十赌九输。
生活就是这回事,人嘛,还是要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活,还是要往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去突破。假使你超能力发挥了,那就是新的成长,是突破自我能力范围而变强的拓展。
我说野性生长,并非是荒废式,而是一种耐力的体现,是抗摔打能力的养成,更是坚韧不拔的志气。
温室效应,不是不能生长,但一定需要更多的人来守护,否则,一场风雨就是一场不可挽回的浩劫,直接覆灭。
我希望你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走好人生每一步,不畏前路坎坷,不畏将来是否需要披荆斩棘才能前进。
我远远地看着你,看着你成长,在某一处安静地陪伴。
即便没有言语,也是满眼期许——
遥祝你好,我亦安好。
#翻开我的生活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