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在《围城》里面有一段话特别经典!
这两种人放在现实生活中,前者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后者则是懂得延迟满足,快乐则会更加长久。
先甜后苦的人,终将付出相应的代价
每个人生活中的得失,基本都是等价的,上天给予你的东西就是那么多,如果你提前先把生活里所有的甜,都拿走吃掉,那么剩下的便全是苦,这便是生活能量的守恒定律。
一般先选择甜的人,面对生活的困苦之境,承受能力也是十分脆弱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家里做生意的,家境十分殷实,从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宠爱有加,有求必应,自然也没有吃过什么苦,每次他花钱都是随心所欲的有多少花多少,直到后来,他家生意经营失败,他才知道他之前肆意挥霍,吃喝玩乐,没有攒下一分钱,提前透支了自己的人生,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这样迟早是要为自己得人生付出相应的代价。
先苦后甜的人,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选择先苦后甜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明白当下的快乐只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他们知道耐心的等待则会有更加长久的快乐。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延迟满足感”,意思就是心甘情愿地为了更有价值的、更加长远的目标,而放弃当下即时的享乐。
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目标,带着希望去完成,这样的快乐长久、稳固且更有意义。
有个很有趣的小实验。
他有两组小朋友,分别进入两个放有很多零食的房间里,并告诉他们,如果能忍住不去吃零食,等大人回来之后,会给他们更多的奖励。
之后通过监控发现,每组都有几个孩子对零食蠢蠢欲动,最终忍不住吃掉了那些好吃的零食,吃完之后便在房间里无所事事了。
可见提前吃掉东西的朋友,他们的快乐只有吃东西的那一小片刻,随之而来的是欲望被满足后 的无聊等待。
而那些忍住内心的躁动,没有去吃零食的小朋友们,虽然克制的很辛苦,但他们都期盼着看向窗外,等着大人们回来。
等大人回来,吃零食的孩子知道自己违背了约定,有的惭愧 有的无所谓,而那些忍住欲望的孩子,得到了最终的奖励。他们非常开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情绪会对他们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是个喜欢先吃坏葡萄的人,把好的留到最后,这样的我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好,生活充满着希望,那些选择先苦后甜的人,对生活的期望都将会幻化成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