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姓名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文字和语音,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你在这个世上的第一张名片,是你区别于别人的最基本的存在。
人的名字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但是你的姓氏,却从你还是娘胎里的胚胎时,就决定好了。
你知道吗?你的姓氏里,藏着你不知道的秘密。
现在的人大多都随父姓,也有很少随母姓的。但是你知道吗,在最初,姓是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的,氏是用来称男子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人类社会最早是母系社会,最初的姓大概就是部族的名称。
据说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所以中国人的姓氏,至少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总共只有几十个,其中最有名的是: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被称为上古八大姓,从这些姓的女字旁或底,就可以看出母系血统的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繁衍,有些部族就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部落,以致演化成国家。这个时候的姓,就成了单纯的血统关系的标志了。
氏本来是同一个姓的各部落的名称,如我们熟知的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等,后来就专指这些部落的首领了。我们现在说起这些名称,都是指伏羲、神农、轩辕本人。
因为国家的产生,就产生了各种官职,后来有不少官职就成了氏的代称。这些官职在当时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所以这个时候的氏,就是只有达官贵族才拥有的奢侈品,平头老百姓和奴隶,是无法拥有氏的。
所以同一姓下面就有了许多不同的氏。
那时候,无论封国还是官职,都是可以世袭的。当官的老子死了,儿子就可以顶上;当贵族的爹死了,儿子也可以继承,因此氏也是可以世袭的。
时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渐渐的,有些人就失去了原来的封国和官职。那些失去了封国和官职的后人们,仍然可以保有氏的称号,因此,氏就衍变成了一个家族的标志了。
家族越来越大,分支越来越多,同一个氏的后代又繁衍出更多不同的氏,因此氏越来越多。
到了春秋,就是氏产生的最频繁的时代了。
因为周王朝的分封制度,大大小小的王公贵族们,按照分封等级,以国名为氏(如毕,就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高,被周武王分封在毕国,被称为毕公高)。但他们的子孙,就属于分支族了,需要另外命氏。
分支有的以封邑名为氏。如赵,周穆王的驾车大夫造父,因在平判中有功被穆王封在赵,称为赵氏。
有的以祖名为氏。如伯,伯的本义就是“老大”,排行老大的就叫伯。
有的以官职之名为氏。如褚,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叫褚师,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称为褚氏。
有的以祖上的谥号为氏。如陈,周武王灭商后,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了帝舜的后裔妫满,并封妫满为陈侯。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他的后代就以陈为氏。
还有的就以居住地名为氏。如东郭、南郭、西门、百里等氏,就是在那时候出现的。
到了战国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的地位、职位、职业、居住地都经常变动,氏的变化就更加复杂多样了。
战国以后,人们一般都不称姓,只称氏了。姓的使用机会越来越少,就渐渐消亡了,所以后来就出现了姓氏合一的现象。 到了这个时候,姓氏有了姓和氏的综合特征,兼表血统关系,并逐渐稳定下来。
中国姓氏就基本完成了自己的衍化大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姓氏起源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成为后人追根溯源的依据。
本文图片为原创
资料来源:百度、《中国姓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