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丁正如意 编辑 | 未生
五月的最后一天,相信各位90后们早已拗好了过节姿势。
最近,一段“10后怎么看待90后过儿童节”的视频登上热搜,视频内各位10后头头是道,句句扎心。看得90后不禁委屈起来:过个儿童节怎么了?谁还不是个宝宝了?
▲来源:微博
其实,如今的儿童节早已不再是儿童的专属节日了。
part.1 这届90后,儿童节主力
近年来,每到六一,总有一大批不同年纪的“宝宝”突然涌现,玩命般地蹭着儿童节。
90后儿童节1.0版本——怀旧派去各大快餐店点个儿童套餐,拿着玩具发朋友圈,不过是儿童节1.0的基础玩法,但尽管基础,“玩家”数目却颇为惊人。
▲来源:新京报
而周到的怀旧派,往往还要刷上几遍经典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的《灌篮高手》《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
怀旧派高阶玩家,更会为自己送上一份“儿童节大礼包”——不仅有干脆面、泡泡糖、麦丽素、跳跳糖、AD钙奶等“怀旧零食”,还有各种让人一秒回到童年的“怀旧玩具”——陀螺、玻璃球、万花筒、喷水枪、铁皮青蛙……
▲8090后才是童年玩具的主力购买者
据淘宝网数据显示,“80后90后经典怀旧玩具”在儿童节前夕的成交指数环比上涨高达313%。从购物评价中不难发现,这些玩具多数是成年人买来送给自己或者朋友的。
90后儿童节2.0版本——晒照派儿童节怕是仪式感最重的节日之一了。
为了儿童节,翻出来被老妈压箱底的红领巾,或者是抢上小学侄子的红领巾,周周正正戴上,自然少不了拍张照晒出来,再配上节日特制的滤镜挂饰,今天就是我的主场;
▲别人家公司,不用羡慕|来源:微博
或者鼓足勇气发张童年照,感慨时光流逝的同时,也在考验各位点赞之交“找不同”的游戏实力;
更有穿上校服or水手服的“制服诱惑”,朋友圈瞬间化身为大龄儿童cosplay聚会。
90后儿童节3.0版本——改名派儿童节可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改名的好时机,在这一天,你可以随心所欲把ID改成宝宝、宝贝,甚至有人在特意强调“今天我是X三岁,请大家多多关照哟”,只恨不能把“三岁”二字加粗,心中则感慨“六一居士”欧阳修的先见之明。
当然这都比不上官方卖萌。某年的六一,很多人打开某支付平台时,发现自己的昵称后被自动加上了“宝宝”二字,而且还无法去除。点开联系人,更是画风清奇——老爸宝宝、老妈宝宝、xx快递宝宝、xx超市宝宝、xx黄焖鸡外卖宝宝、xx打印店宝宝……各种宝宝,扑面而来。
90后儿童节4.0版本——要礼物派儿童节素来离不开礼物,大家怎么会错过这个要礼物的好时节——零成本、无负担,能要到礼物最好,颗粒无收也不损失什么。
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节也不是“法外之地”——
▲网友恶搞“儿童节收礼”
有要礼物,就有晒礼物。童年玩具、红包、转账记录……金额倒不是最重要的,6.1元的“六一”红包,充斥着“我也可以蹭热点拿红包”的小确幸,关键还是图一乐呵。
part.2 为什么这届成年人特别爱过儿童节?
小时候,我极力装得像个大人;当我已经不再是小孩的时候,我又希望像个孩子。
——列夫·托尔斯泰
在新加坡,成年人是可以合法过儿童节的。
新加坡节假日法规的第一条规定,儿童节当天不仅给小朋友放假,还要给所有大人放假。新加坡最大的国家游乐场还专门为儿童节制订了一条特殊规定——当天小朋友要购买全票,大人则要购买半票。这样不仅让小朋友高高兴兴体验做小大人的感觉,更让大人们重新找回童年时光。
再围观一下国内,为什么儿童节成了80后90后的集体狂欢?
如果说,个体成年人喜欢过儿童节,是个性使然;那么,当成年群体都喜欢过儿童节时,这已然成为一种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
英文用Kidult来形容“成人儿童”,他们以各种方式,守护心底的这份童真,用看似“无厘头”的方式,瓦解成人世界的无奈。
▲来源:微博
当996成为常态、生存压力日益增大,成年人的焦虑往往无处安放。在崇尚“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大环境下,一路高涨的房价与物价带来的生活压力加重了无力感。生理上的成年人,心理上的“儿童”,一些人不禁陷入了身份的迷茫。
有关报道表明,近七成的上班族,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情感解渴”和”精神休闲”。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会长王裕如分析说,“从心理学角度看,成年人喜欢过儿童节,是因为成人世界里的快乐不容易得到,而童年的快乐最简单,容易得到,所以让人格外难忘。”
于是,成年人过六一,无非是一年一度遛遛内心的“孩子”——短暂逃避现实,用无忧无虑的“儿童心态”消解当下生活的沉重压力,追求一种天真纯粹的快乐。
而且除了纾解压力,成年人的“儿童节情结”里还藏了一些补偿心理。毕竟并非每个人的童年都很快乐,成年后也会用补偿心理来弥补童年的阴影与匮乏,用一个“节”来解一个“结”。
尤其对于独生子女的80后、90后而言,他们是异常孤独的一代。从小奔忙于学校和辅导班之间、被繁重学业负担挤压的童年,并不完整。
尤其是儿童节对儿童来说,更多是个“儿童表演节”。儿童节文艺汇演是多少人童年的阴影:为了准备文艺汇演,每天都得额外排练好几个小时,午睡被取消,有时甚至还得占用周末时间……
▲被迫营业的儿童们|来源:微博
过六一,成为了对不完整童年的心理弥补。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在这过程中,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看来,在社交媒体上,要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很多人参与的时尚潮流,大致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这件事比较好玩;二是需要不断重复。
正是由于媒体上不断重复出现有关儿童节的信息,成年人过儿童节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part.3 “儿童节自由”其实也不简单
看起来,儿童节实现快乐是件简单的事,但细想一下,真没那么容易。
被迫营业的儿童,忙着买礼物晒演出的家长,拼着蹭热点促销的购物中心,比着煽情的广告语……
这么一看,好像能“自由过节”的也就这届90后了,但其实90后的“儿童节自由”也不容易啊——
朋友圈晒“卖萌儿童”照要分组,屏蔽掉老板客户和总是走清纯萝莉风的实习生;抢来最后一份金拱门儿童套餐,却又得小心计算热量;怀旧玩具又比去年涨价了;就连想找个“宝宝”互相腻歪下,都可能只有Siri和你对话……
到底什么才是“儿童节自由”呢?大家过节的最大动力与期望,无非是回到无忧无虑的自由状态。
▲来源:微博
其实追溯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诞生,并不是件轻松快乐的事。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源,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在儿童节,除了放松身心、保有童真,关注儿童面临的社会问题,或许才是这个节日的真正奥义。
你明天过儿童节吗?怎么过?
评论里分享下过节姿势~
[1] 张建梅,李宏翰. 大学生的角色退行与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2):117-119.
[2] 薛婧, 黄希庭. 怀旧心理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1(04):154-162.
[3] 李艺敏, 蒋艳菊, 李新旺. 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02):211-214.
[4] 毕圣,庞隽,吕一林. 压力对怀旧偏好的影响机制[J].营销科学学报,2016,12(1):38-50.
[5] 薛婧, 张睿. 大学生怀旧现状的调查研究[J]. 文学教育(中),2013(05):31-32.
[6] 王称, 杨晓苏. 浅谈自媒体时代下80后青年的怀旧情结[J]. 世纪桥,2014:65-66.
[7] 孙秀岚. 大学生怀旧心理与孤独感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8] 古今后. 新加坡:大人也过儿童节[J]. 政府法制,2009-07-20
[9] 李卓洋. 六一排练节目多,累了孩子,忙了家长[N].西安晚报,2013-05-30(A07).
[10]80后、90后六一抢购儿童套餐 小朋友哭诉“玩具都被阿姨带走了”[EB/OL]. 东方资讯. 20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