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朝的哪种服饰最帅,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飞鱼服。为什么呢?因为受到最近几年国产影视剧的影响,尤其是《绣春刀》系列。
但是,我个人认为,明朝最帅的服饰是蟒袍。原因也很简单——能穿上蟒袍的人,基本上都是位极人臣的人中龙凤。相比于龙袍,蟒袍更加“亲民”;相比于飞鱼服,蟒袍也少了许多负面色彩。
但是,大多数人应该对蟒袍都知之甚少。没关系,正好张丰毅在《江山纪》中饰演的徐达身上就穿了一件蟒袍。那他穿的这件蟒袍符合历史吗?历史上的蟒袍又有何特色呢?今天,我就结合这部剧的剧照,同大家聊一聊关于明朝蟒袍的文化和知识。
张丰毅在《江山纪》中饰演的徐达身穿蟒袍
蟒袍到底是什么样子?孔府旧藏和明代画像给我们提供了参照蟒袍,顾名思义,就是绣了蟒的服饰。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样的:衣服上绣的是蟒蛇吗?
按道理来说绣的应当是蟒蛇,但实际上,蟒袍上的“蟒”,和龙袍上的“龙”一模一样,唯一一处不同在于,龙是五爪,蟒是四爪。
比如,在明朝皇帝的画像上我们就能看出,龙爪的样式:
明朝皇帝的龙袍是五爪
所以,天子穿五爪龙袍,位极人臣的公卿大臣和皇子藩王,等等,皇帝可以赏赐他们四爪蟒袍。
所以,蟒袍和飞鱼服一样,实际上是一种“赐服”,尤其是对大臣们来说,一般只有皇帝赏赐蟒袍给他们,他们才能穿。
在《江山纪》当中,张丰毅饰演的徐达身穿的就是四爪:
蟒袍为四爪
那在历史上明朝的蟒袍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真得感谢孔府所收藏的明朝赐予孔子后人的蟒袍了,否则清朝近三百年,再加上从民国到现在的这一百年,明朝蟒袍能保存下来的将少之又少。
目前,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孔府蟒袍有多套。
有橘色的襄色盘金绣蟒袍:
襄色盘金绣蟒袍
还有蓝色的蓝罗盘金绣蟒袍:
蓝罗盘金绣蟒袍
有红色的大红罗地织金妆花蟒袍:
大红罗地织金妆花蟒袍
茶色罗织金蟒袍
当然了,也有黑绿色的绿绸画云蟒纹袍:
绿绸画云蟒纹袍
等等。
根据山东省的统计,孔府传世的明清服饰有8000余件,包括绫、罗、绸、缎、绉、纱等多种面料,刺绣、缂丝、手绘、印染等多种工艺手段,涵盖了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吉服、便服、丧服等男女服饰种类,以及服装配饰、头饰等附属品类,等。
数目之大,种类之多,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衣服,孔府还藏有明代梁冠,对中国文化来说,孔府收藏的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明代五梁冠
如果不是孔府收藏了这么多明清服饰,尤其是明朝服饰,我们在还原明朝服饰时必定会更加麻烦。
原因很简单:衣服的面料,在长达三四百年的时间里,即便是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也会受到岁月侵蚀,化为尘埃。
此外,明朝的画像也给我们留下了参考。
第六十一代衍圣公画像
这是明朝第六十一代衍圣公画像。
衍,其实就是繁衍的意思。圣,指的是孔圣人。所以衍圣公其实就是孔子后代中的嫡长子。历朝历代,不论时局如何变化,孔子的后代嫡长子都会被朝廷封为衍圣公,赐予蟒袍。
这种惯例一直持续到民国35年。
第六十四代衍圣公画像
这是第六十四代衍圣公,身穿的也是蟒袍。
因为是孔子后人,所以国家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照顾和尊重。
这些人被视为国家礼仪和文化的象征,所以在去世之前一般也都会画像保存,流传万世。
这也就给我们留下了参照的依据。
明朝名臣、著名文学奖王鏊也有两幅身穿蟒袍的画像遗世。第一幅画像中,他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色蟒袍:
王鏊像
第二幅当中,他头戴幞头,身穿蓝色蟒袍:
王鏊像
类似的绘画不在少数,也都给我们提供了参照依据。
讲了这么多,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明朝蟒袍的颜色多样,而且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交领蟒袍。比如孔府收藏的茶色罗织金蟒袍,就是交领。第二种是圆领蟒袍,这种数量似乎多一点。
我个人观点,交领蟒袍可能是明朝前期服饰。明朝前期服饰受蒙古曳撒影响比较大。在《江山纪》剧照中,徐达穿的就是交领。
曳撒
明朝中后期,随着文化的发展,服饰逐渐又偏向了宽衣大袖,官员的服饰也多倾向于更加正式的圆领。
这里也并不是说交领在中后期就一定不会出现,而是说出现的几率可能小一点。注意这件茶色罗织金蟒袍的袖子:袖口较大,这是明朝中后期服饰的特点。
茶色罗织金蟒袍的袖子袖口较大
蟒袍、斗牛服、飞鱼服傻傻分不清?判断蟒袍的两个依据蟒袍和斗牛服、飞鱼服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你有关注过明朝赐服的话,肯定觉得这几样东西特别难以分辨,因为这三种服饰上的纹饰实在是太相似了。
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
首先,斗牛服中的“牛”其实也不是牛,而同样是四爪的蟒。但同蟒不同的是,斗牛服中的蟒是牛角。
斗牛补
大家注意,孔府旧藏的这件红地斗牛补常服中的补子,同斗牛服中的纹饰是一样的。
补子中的角是弯曲的牛角。
所以,斗牛服中的纹饰是这样的:牛角,四爪。其他的同蟒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斗牛服
那飞鱼服呢?
孔府旧藏香色马麻飞鱼袍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照:
香色马麻飞鱼袍
它同蟒袍的区别在于,身上有鱼鳍、鱼尾。
蟒袍中的蟒除了爪子少了一只,其他完全是龙的形制,飞鱼服的头部与蟒袍一致,用鱼鳍鱼尾以示区别。
飞鱼服上有鱼鳍鱼尾
有意思的是,在明朝后期,飞鱼服十分泛滥。起初,飞鱼服只赏赐给做出重要贡献的文武大臣,到了后期,甚至连东厂太监也都穿飞鱼服。
比较著名的还有锦衣卫,也都穿飞鱼服,佩戴绣春刀。飞鱼服和绣春刀,一般也都是皇帝赏赐的。
不过,明朝中后期由于社会的宽松,奢靡蔚然成风,不仅穿飞鱼服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人故意把飞鱼服绣成了蟒袍的样子,连皇帝也分不清了。
明史《舆服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嘉靖十六年,群臣朝见皇帝。兵部尚书张瓒穿了“蟒袍。皇帝大怒责问说:你只是二品的尚书,怎么能穿蟒袍呢?张瓒回答说:我穿的是皇上您老人家赐的飞鱼服啊,只是像蟒袍而已,但不是蟒袍啊!
嘉靖皇帝
由此可见,在嘉靖朝时,飞鱼服已经非常神似蟒袍了。
附上《舆服志》中的原话:
嘉靖十六年,群臣朝于驻跸所,兵部尚书张瓒服蟒。帝怒曰:“尚书二品,何自服蟒”。张瓒对曰:“所服乃钦赐飞鱼服,鲜明类蟒,非蟒也”。 那为什么人们非要把飞鱼服穿成蟒袍的样子呢?
这是因为蟒袍在地位要高于斗牛服,斗牛服要高于飞鱼服。正德年间,一般赐一品官斗牛服,二品官飞鱼服。正德之后,一般四品之外赐飞鱼服。可见,泛滥趁着的飞鱼服地位是逐渐下降的。
电影《绣春刀》中的飞鱼服。晚明飞鱼服已经十分泛滥了
徐达的蟒袍的错误之处:颜色可能不对,纹饰夹杂现代人的审美讲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在给大家普及相关知识。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终于可以点评《江山纪》中的蟒袍了。
在《江山纪》的剧照中,张丰毅饰演的徐达身穿蓝色蟒袍,而且是明初风格的交领。
从制作上来看,我怀疑剧组是参照了孔府旧藏的蓝罗盘金绣蟒袍:
蓝罗盘金绣蟒袍
大家可以比对一下,色泽和纹样很像。
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孔府旧藏的蓝罗盘金绣蟒袍是圆领,徐达穿的是交领。
徐达穿的蟒袍
在质地上,徐达穿的色泽也要更明亮油腻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同吗?
有。
张丰毅所穿的蟒袍纹饰更加“逼真”一点。
细心的朋友们在看明清电视剧的时候,也许也都发现了——明清龙袍上的龙真的有点萌萌哒啊。
明朝龙袍上的龙
确实也比较萌:大大的眼睛,傲娇地翘起两只脚。
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这样的龙或蟒似乎有点“卡通”。十分像国产动画片中画质较差、制作不精的那种龙。
所以,可能是为了让服饰更加好看,《江山纪》中对蟒袍中的蟒纹饰进行了一些改观,使它看起来更加逼真一些、正式一些。所以,这里实际上是夹杂了许多现代人的审美观的。
这样的改动,即便和历史稍有不符,其实我也是可以接受的。除了纹饰,我觉得徐达如果穿红色会更好一点。
明朝将蟒袍的颜色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为红、绿、黄、白、黑,这五种颜色较为尊贵。下五色指紫、粉、蓝、湖、香,稍次之。
这里的粉差不多就是粉红色,湖色差不多就是淡绿色(接近湖水的颜色),香色差不多就是茶灰色。
比如,我之前就给大家放出了一张香色的蟒袍,大家感受一下它的颜色:
这就是香色,差不多就是茶会色
所以,徐达这样的建国首功之臣,皇帝赐予的蟒袍应该会是更为尊贵的上五色,尤其是红色。
当然了,这都是一些小细节,目的在于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蟒袍也是稍微有所区别的,根据不同颜色就可以分辨出一个人的级别。
我在这里也并非是吹毛求疵,毕竟《江山纪》的服饰我已经比较满意了。
明朝影视剧中,出现的蟒袍大多数都是错的纵观我国影视剧发展的历史,在关于明朝的电视剧中,蟒袍出现的几率少之又少。即便出现了,也都是错误的。
比如胡军版《朱元璋》中太子朱标所穿的“蟒袍”,如果你要说它是龙袍,好像也未尝不可。
胡军版《朱元璋》剧照
换句话说,中国导演,对明朝蟒袍几乎没有概念。
甚至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蟒袍的存在。
相反,倒是清朝的影视剧中,蟒袍出现的概率会大出很多,比如《步步惊心》中的参与夺嫡的“九龙”,一般穿的都是蟒袍:
《步步惊心》剧照
但清朝蟒袍和明朝蟒袍已经几乎完全不同了。
所幸的是,《女医·明妃传》开了一个头,几乎是第一次把蟒袍给用对了。
《女医·明妃传》剧照
比如,这张剧照中出现的“蟒袍”,差不多就是参照了我在文章中和大家所介绍的茶色罗织金蟒袍。
我在这里之所以给蟒袍打上引号,是因为严格来讲,这种黄轩饰演的朱祁钰这里所穿的属于衮龙补服。
明朝时期的补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圆补,即衣服上的纹饰呈圆形,这种服饰是皇帝和皇族用的。第二种是方补,即衣服上的纹饰呈方形,绣有兽、禽等图案。朱祁钰是皇子,所以用的是圆补,但圆补中的图案是四爪蟒,而不是团龙。
如图,明朝官员补服为方补
顺便提一下,剧照中右侧的太监身上穿的,应当就是飞鱼服。它的图案还是比较符合历史的。
这都是非常值得欣喜的地方。
尤其是纵观今年上映的和即将上映的几部剧,包括《长安十二时辰》、《江山纪》、《孤城闭》,等等,服饰上都可圈可点。
《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朝,《江山纪》还原明朝,《孤城闭》还原宋朝。能观这类电视剧,简直是一种享受。
《孤城闭》剧照
相比于以前,现在的影视剧市场已经好了很多了。
我坚信,未来中国的影视剧市场会越来越好。有朝一日,在服饰上甚至是文化上,我们一定会不比韩剧差。
我们可以翘首以盼,拭目以待。
但是,同样的,这也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一起理解并掌握我们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