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黄华
编辑 | 谢欣
2022年4月4日,上海实施全市核酸筛查。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上海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487.09万人,人口数量在国内仅次于重庆。换言之,要完成“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核酸筛查,核酸筛查数目将约2500万人次。由此,各方资源正在被紧急调动。据新华视点4月4日发布,当前全国多地援助上海的医疗队总人数约一万人,于近日分批抵达上海。
如果说,待检测人口基数庞大是造成核酸检测压力的第一重难关,那么,核酸检测过程所涉及的环节众多、断点琐碎,都进一步加剧了这项工作的开展难度。
从核酸检测人员的召集分配,耗材与防护设备的分发,对群众的组织并实施采样,采样完成后的标本配送、标本检验直至上传结果并依照结果实施下一步核酸检测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匹配相应的人力、物流、技术等支持。并且,这一系列工作的实施环境尚处于全域静态管理状态,难度进一步加大。而在困难之下,也不乏尝试和应对。
大规模核酸采集家住青浦区的王改珍,是瑞慈体检在当地的机构主任,她近期带队参与了核酸检测采样的支援工作,在3月31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她正在为下一次的核酸检测支援工作做准备。王改珍表示,她和她的同事作为核酸采样紧急征集的预备队伍,最早接受到召集信息是3月11日左右,3月28日、3月30日已有2次在浦东的重点区域进行采样工作经历。
王改珍表示,最近一次的工作通知是在晚上22点才接到的,由于处于持续的沟通协调状态,一直到次日5点才确定了最终的集合地点,“我们出发前,对出发时间、集合地点、采样任务等都是不知道的,像预备队员一样,虽然大家因为等通知晚上睡不太好,但情绪都十分高涨”。
王改珍介绍,检测队员自行到了指定地点上车后,客车将她们带到各个需要支援人员的采样点,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带上随车分配的采样耗材后,在所属社区安排下对所在小区进行采样。“我们看耗材袋子也能看出工作量了,多就是今天要忙。”她说。
当前,王改珍及其同事工作时长一般从上午7点到下午3点,6个小时中,除了吃饭午休不脱防护服。连日来,核酸采集任务工作强度不小,每人次每天的采样人数可达600-1000次,是平日工作量无法达到的强度。而由于长时间做抬胳膊用棉签取样的动作,团队内很多人的肩膀都酸痛不已。考虑到任务强度大,王改珍所在机构在遴选支援人员的时候,原则上要求参与支援人员年龄不超50岁,“但很多60、70岁的老人家依然十分热心、参与意愿强烈。”她表示。
据她表示,团队的日常任务类型除了小区居民核酸采样,还会应对一些夜间突发情况。例如,当一些地区发现混检中出现了阳性样本,就要再次对相应的居民进行采样检测。并且,除常规固定点位采样外,还要进行爬楼上门采样,为行动不便或高风险人群进行采样。
截至3月31日,王改珍所在的瑞慈体检上海地区医护人员当前实际参与支援共120人,但累计报名人数达490人次。“4月1日到4月5日即将迎来新一轮核酸检测高峰,我们当前已经收到了集结通知。”王改珍表示。
由于在短时间内面临极大的核酸检测需求,上海市内的公立医疗采样、检测力量无法完成全市核酸检测需求。由此,类似于瑞慈体检机构、上海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美兆体检等民营医疗机构均响应号召,派出医护人员增援上海社区核酸检测工作。截至3月30日,上海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美兆体检累计派遣出近600名医护人员,陆续前往闵行、徐汇、虹口、黄浦、杨浦、长宁、浦东多个社区,共完成核酸采样22.6万人次。
在这其中,不少民营医疗力量已成为所在街道的重要核酸采集队伍。例如,4月1日至4月5日浦西封控期间,嘉会医疗将会承担漕河泾开发区虹梅街道九成常驻居民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仅在4月1日当天,该机构派出54名医护人员,一天内需完成27000多份采样,相当于每人每日检测500人。而自从3月13日至3月30日,其累计出动近300人次,分批支援徐汇斜土、华泾、漕河泾、徐家汇、龙华、长桥等多个街道近20个社区,其中还有多名外籍医生参与支援。
嘉会医疗质量与安全资深总监、新冠防疫领导小组副组长史伟明向界面新闻介绍,基层一线抗疫不易,每日都需要根据当天核酸检测结果来确定第二天的检测方案,所以团队拿到具体支援的街道和点位的时间都在后半夜;当前受疫情影响,全市多家公立医院陆续进行封闭管理,因此除了计划内的核酸采样支持工作以外,嘉会医疗有时还会临时接到通知,在社区采样的医护人员因公立医院闭环要求被召回之时,尽快协调人手及时替补,避免影响小区采样进程。
“在核酸采样间隙,我们的医生还能抽空为居民解答一些健康问题,前几日儿外科李会医生还为小区几个小朋友看了舌系带问题,大家都在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有小朋友为做核酸的医生画了画像,有居民给我们送巧克力,这些都是我们的动力”,史伟明表示。
4月2日,上海市上午举行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4月1日24时,第二批浦西地区第一次核酸检测采样超过1400万人。会议还提醒市民在排队采样期间须规范佩戴口罩,保持2米距离,不拥挤聚集,不聊天抽烟等。
此前的3月27日晚,上海发布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通告,自3月28日5时起,以黄浦江为界,从浦东至浦西,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4月1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于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4日之内,上海组织2次核酸筛查,采样人次超1800万。
当前,除了上海市内的医疗资源,为了进一步加速核酸筛查,沪外救援力量也在不断涌入。来自江浙、江苏、安徽等多省的核酸检测队伍,自3月28日起已陆续抵达上海。浙江、江苏两省分别派出1500人、500人检测队伍抵达上海浦东。两省的支援队伍将于3月28日至4月5日开展为期一周的核酸筛查。
而来自安徽省的7支专业核酸检测队伍,携4座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及5台核酸移动检测车,连夜驰援上海。与常规核酸检测流程相比,移动核酸检测车相当于移动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车内会分设多个区域,包括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分析区、消毒灭菌区等,具备样本前处理、核酸提取、检测和分析等功能。其最大优势就是可根据任务要求,快速移动至指定位置并开展工作。
当前,移动检测设备已经投入上海抗疫使用。3月26日,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启用。3月29日,润达医疗旗下的润达榕嘉可移动方舱也入驻世博园浦西园区并立即投入布建工作,用于浦西大规模封控筛查所需。同日,上海嘉定公众号发布,嘉定区中心医院优化工作流程,增加工作人员,启用新的移动PCR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达到单日单管3万份。
自动化设备引入核酸检验工作在以往,核酸检测完成样本采集后,通常由医疗机构或是检测机构内部将检测样本自行运输至实验室。而在当前,由于开展核酸检测的地方多在居民住宅区,采样完成后的样本离检验机构较远。因此,检验样本的运送也成了独立环节。
上海国际化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总经理魏兴向界面新闻介绍,其所在园区内的核酸检测工作当前都是统一安排;医生、护士都有专人专车接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群众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群众核酸检测完成后,检测样本有专门的样本箱采装,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专车送至检测点;核酸样本配送当前由政府指派作业。
此外,另有医务工作者表示,在他们完成自身核酸检测后,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统一安排其核酸检测样本运输,根据检测单位的不同,有的送至医院实验室,有的送至第三方实验室。
在采集样本完成运送后,核酸检测的检验工作终于开始。而此环节之内,与之前的人力需求相比,对技术的需求更高。因此,不少技术人员和检验检测设备开始赶赴上海并发挥作用。
圣湘生物上海技术中心负责人任靖介绍,圣湘生物上海团队一开始就是有十几个人的团队,包括销售人员、市场人员和技术人员;自3月初以来,随着上海疫情的发展,公司同事陆续从各地赶来支援,当前团队的规模已经到了30-40人。
当前,任靖及其团队工作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保障样本检验,即保障检验设备在样本量特别大的情况下正常运转;二是由于医疗机构检验人手紧缺,有上岗证的同事会帮忙承担相应一部分的检验工作。
任靖介绍,目前团队的工作时长约10-12小时一轮转,日检测量约10万管,而平时此数据是3-4万管。由于检测任务量激增,圣湘生物在上海参与的核酸检测基地、方舱实验室也在疫情期间开展样本检测,公司的技术人员、设备还会依照各区卫生部门需求进行统筹应急调配。
再进一步理解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样本在集采配送完成后需要进行样本前处理、病毒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结果判读等流程。其中,在进行核酸提取之前,样本需要进行灭活、转板等工序。而常规的灭活后转板工作需要手工进行操作,包括信息核对、开盖、移液、关盖这一系列动作。
这些操作在大规模筛查前提下,若是都使用人工方式进行,一来会影响核酸检测进度,二来也会因手工操作频繁接触样本,增大感染风险。基于此,一些自动化的设备也在此次核酸检测中起到作用。
例如,有自动化的设备通过将大量需要人工操作的前处理步骤整合到一个封闭系统中,从而支持灭活后的样本采集管原管带盖置入,不需要人工拧瓶盖,而是通过自动化开盖、关盖,同时录入条码信息。如此一来,检测人员只要将处理好的样本放进设备内,便立即可以去从事其他步骤,原本需要3-4人完成的工作量,当前交给机器即可,检测效率得到提高。
而由于在不同地区,所使用的采样管、检测技术、检测量需求的不同,自动化设备中的组成部分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工程师对设备进行组装调试。华大智造工程师王东辉在此次疫情里主要负责的工作正是如此。
王东辉表示,其从3月28日晚上接到通知,得知即将有从安徽马鞍山、安徽安庆支援的移动检测车抵达上海,为了保障检测车上的自动化检测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其和团队从3月28日晚21点开始调试,直至3月29日晚23点调试完成,前前后后几乎连轴转了2天。
除了负责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安装维护,王东辉和同事们还会对一些不熟悉自动化设备的医护、检验人员做技术指导,教他们使用自动化设备。并且,一旦客户的设备使用发生问题,例如,由于打包固定工作不完善造成了后续设备使用问题,团队都要立马赶赴现场解决。
医院内部如何开展核酸检测?当前,在居民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之余,各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工作也是重点。随着疫情趋紧,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的核酸检测筛查的频次在增加,患者在入院就诊、住院治疗期间的核酸检测需求也在增加。由此,医院如何做好核酸检测工作、保障院内医疗秩序也成为命题。
和睦家医院浦西医院主管门诊和急诊的护理副总监颜艳向界面新闻介绍,当前,该院的核酸检测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一是自家医院内的核酸检测工作,包括当前医生、护士的核酸检测,以及入院病人、住院病人的核酸检测;二是医院设立的对外采样点,方便附近居民、社会人士前来进行核酸采样,而无论是对外还是院内检测,都是一周七天全部开放;三是4月1日起成立的近20位核酸志愿者队伍,服从街道调度,支援上海核酸检测。
颜艳表示,在整个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付出劳动的不仅仅有护士采样团队,还有采样前指导患者使用健康云等的信息登记团队、采样后的样本运输团队、实验室检测团队、消毒消杀团队、后勤保障团队等。
当前,院内负责做核酸检测的护士都是从各个科室调配出来的。由于院内医生护士、病人及其陪护家属核酸检测频次的增加,尤其是院内医务人员的核酸检测频次已经加强到每两天一次甚至是一天一次,院内核酸检测压力在增大。
为了保障12小时内出核酸报告,和睦家医院浦西医院的PRI实验室几乎已经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为了在人手紧张情况下进一步提升效率,医院设计了合理的运送路线,以检验机器不停运为原则,演算了需要多频繁来取一次标本进行转运,算好前后时间差,做到无缝衔接、资源最大化利用。“我们还在一周之前又购买了一台扩增仪,现在也投入使用”,颜艳表示。
上海和睦家医院执行院长韩洁表示,在核酸样本运送方面,当前,该院的采样后核酸样本运输,由后勤保障部门派团队专人负责,在指定的独立通道上进行,运送人员全程三级防护并由专业的样本采集箱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