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普陀的街道工作,又在长宁区长大,这次自己家的小区遇到封闭管理,于情于理我都想多出点力,帮助大家一起平安度过这14天。”
“95后”小许是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土生土长的长宁居民。3月7日,他居住的新海小区需要落实封闭管理,14天不能去单位上班,小许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不能闲着”。于是,他找到了江苏路街道南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比他稍长几岁的“90后”徐冰冉,主动要求担任社区志愿者,参与小区的秩序维护、物资派送等工作。
疫情中,“90后”“95后”基层工作者们已经扛起重担,主动肩负起使命。
当“突发”来临
“刚刚在订菜,十点半开始我们就要陆续为老人送午饭,现在刚好是个短暂的空档。”
接通徐冰冉的电话,距离记者联系他已经过去了近20个小时,在此期间,徐冰冉和同事们为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了晚饭、早饭,还接听了无数咨询电话、送了数不清有几趟的外卖和快递。
3月7日下午,徐冰冉接到通知,自己辖区内的新海小区需要落实封闭管理,要立即召回在外的居民。
疫情发生2年来,虽然居民区内各类健康观察、核酸检测工作几乎没有“断档”,但第一次面对一整个小区的封闭管理,徐冰冉还是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安抚居民起伏的情绪。3月8日“上海发布”报告了小区封闭管理的信息,但3月7日下午居民回到小区时,得知未来14天都不能去上班,有人一下子“懵了”,感觉“吃瓜吃到了自己身上”。还有居民提出,工作单位需要知道小区封控的确切理由,这让居委干部一时有些为难。虽然大部分居民经解释后表示理解,愿意等待“上海发布”公布的官方信息,但也有心中不安的居民情绪比较激动,连翻询问居委干部何时可以解封。
封闭管理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情况。一位居民家中有住在外区的老人去世,原本正要去奔丧,却万万不巧遇到小区封控。得知无法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居民情绪一度崩溃。但随后,这位居民表示愿意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小区封控,令徐冰冉和同事们非常感动。
“失去亲人的痛苦其他人很难分担,我们居委干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关心居民的情绪,尽力帮居民解决困难和需求。”
不掉链子的一代
此次封闭的新海小区有24个门栋共554户居民,涉及居民数超过1000人,其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15人、独居老人32人,最年长的老人已经98岁。由于居民楼都是多层建筑,且大多没有加装电梯,3月7日晚召回居民期间,不少年纪大的居民都由居委干部背上了楼,落实封控后居委干部每天都会上门查看老人情况,送上一日三餐。
与其他封控小区稍有不同的是,南汪居民区的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在新海小区内,这让封控期间社区老人的配药、身体突发情况应急处置有了着落。为此,除了居委会6名工作人员隔离在小区,卫生站的6名工作人员以及3名小区保安也一同隔离,为居民做好封控期间的服务保障。江苏路街道还在小区安排了专人负责守好小区大门,属地派出所也派出民警每天早晚分批保障,整个小区内外每天有25人的保障力量。
就在3月7日落实封控的当天,3名访客也“意外滞留”,要在小区内度过14天。居委会第一时间为3人解决了吃住问题,徐冰冉同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作为小区临时志愿者,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参与小区的物资运送等工作。“听到我提议后他们都立即答应,非常感谢他们,这让我们居委干部也觉得很温暖。”
更让徐冰冉意外的是,小区里不少年轻人都主动提出帮忙,担任志愿者搬运物资、通知居民。
小许就是其中之一。“我从小住在新海小区,对社区很有感情,之前在工作岗位上也参与了隔离酒店的闭环管理,对核酸检测、秩序管理和防疫要求都有一些经验,所以第一时间想到自己能不能帮上忙。”
像小许这样主动站出来的青年白领居民,为徐冰冉和同事们的工作分担了不少。在小区封控的头48个小时中,居委干部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几乎都顾不上吃饭。除了运送物资、为老人送饭送菜,基层干部们还要落实楼宇消毒、小区消毒。“我们居委干部队伍里加上我只有2个男生,其她都是女同胞,几乎人人家里都有小孩,但任务一来,大家都第一时间到岗,没有一个人掉链子。”
“不掉链子”是当下年轻基层工作人员为自己定下的要求,因为“战时”居民们首先依靠的就是社区。记者电话采访的尾声,无论是徐冰冉还是小许,结束语都是“那我先去工作了,还有几栋楼的物资要送”。“不掉链子的一代”,未来可期。
栏目主编:周楠 文字编辑:舒抒 题图来源: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南汪居民区
来源:作者:舒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