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大师,他一生育有七个儿女,按理说,儿女成群,会是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临终前,却没有一个儿女前来为他送终,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其中的六个儿女皆是发妻所生,在发妻全身心的投入到丈夫身上时,他却出轨了一个比他小29岁的女子,最小的女儿便是外室所生。
茅以升先生的事业如此成功,他的家庭却被他亲手毁了。这还要从他年轻时说起。
夫妻恩爱,事业成功
茅以升的家境优渥,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祖父是晚清时期的举人,父亲是秀才。民国时期,父亲也身兼要职。他从小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自然读书方面也不比其他人弱。
他与结发妻子戴传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是门当户对的结合。年轻的戴传蕙眉清目秀,温顺体贴,气质超群,结婚后,茅以升也对这个妻子非常满意,婚后生活说得上是幸福美满。
很快,俩人的长子茅于越出生了。因茅以升对桥梁建筑非常感兴趣,所以在长子出生后,便去海外求学了。
他出国之前,妻子怀上了二胎。戴传蕙是典型的传统妇女,即使怀孕,她也无怨无悔地在家照顾公婆、做家务、带孩子,是丈夫坚实的后盾,也使茅以升能够安心在外求学。
等他学成回国之后,被唐山交通大学聘请为教授。学校还为茅以升配备了教职工宿舍,他将妻子、长子和不满周岁的长女接到了唐山,一家人才算团聚。
但是因为茅以升工作的特殊性,家会随着他的工作而搬迁。他经常忙于工作,而妻子戴传蕙却忙于搬家后的琐事、照顾孩子以及家庭生活。
这样看起来,还是戴传蕙要更加辛苦一些。她是茅以升的合格妻子,丈夫在外忙于生活,她则帮助丈夫操持好家里的一切。茅以升每天按时出去上班,回到家便可以吃上热饭菜。而戴传蕙则要从早忙到晚。
到了1933年,一家人刚刚搬去天津不久,茅以升便突然收到朋友的来信,邀请他共同参与修建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后来为我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看到消息,心里十分激动,自己的专业终于要派上用场,付诸实践了。他想都没想,便立即决定要辞去工作,举家前往杭州。
戴传蕙却是忧心忡忡。三年前,丈夫担任江苏省水利局局长期间,岂料那年因洪灾,家乡的桥被洪水冲垮,致使几万灾民流离失所,数以万计的人伤亡。
茅以升是水利局局长,所以有义务有责任冲在灾区前线,几次差点因为洪水受伤回不来。也正是因为对丈夫的担心,让戴传蕙心里留下了阴影。
但是面对丈夫如此的兴奋,她扭转不了丈夫的心意,只能跟随丈夫再一次搬家。这一次到杭州之后,戴传蕙更加提心吊胆了。
茅以升现在的脑子里除了修建钱塘江大桥就没有别的事情了,于是他每天早出晚归,戴传蕙更是担惊受怕。
修建钱塘江大桥是一件技术活,也是一件困难重重的活儿,戴传蕙每天在家里一直打听着丈夫的事情,生怕丈夫有一天不回来了。但茅以升却没有注意到妻子的变化。
他晚上不回来的时候,戴传蕙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每天都处于失眠焦虑的状态。听说丈夫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修建不好的话,就要投江殉职。戴传蕙更害怕了,甚至患上了精神分裂,在茅以升好几晚不回家的时候,还写下了遗书,想要自杀。
终于有一天,她病倒了,被送到了医院。茅以升听说妻子的病情,急忙赶回家,他看着妻子消瘦的面庞,突然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关心过妻子,自责不已。但他心中又牵挂建桥的进程,此时更觉得内心痛苦。
但也仅仅是内疚了几天。之后,他带着妻子前往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把妻子送到医院,托好友照顾以后,自己又回到了杭州参与建桥事业。
幸运的是,当茅以升参与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建成以后,妻子的病不治而愈。因为她不用再为丈夫的安全而担惊受怕了。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修建难度更高了,大多数时候是在日军战机轰炸的环境下进行的,虽然建工辛苦,但它为了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淞沪会战时,支援战士们的物资数以万计的车辆都是有了钱塘江大桥才顺利度过的。
但为了不让这座桥为日军所用,政府决定摧毁这座桥。这座桥用了茅以升全部的心血,自然对这座桥的感情十分深沉,但他还是忍痛炸掉了自己亲手建造的大桥,为此还大病了一场。后来因抗日战争,一家人最后辗转到了湘潭。
背叛婚姻养外室
本以为一家人能够和和美美的生活下去,但是茅以升最终没有对妻子继续忠诚下去。
在1946年的时候,他因为工作原因和妻子分居两地,来到了上海工作,而妻子留在了南京。或许是因为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抗拒,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在这一年,他经历了让他悔恨终身的事情。
在上海工作的他,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小二十多岁的姑娘权桂云。俩人熟悉之后,便迅速坠入了爱河。
茅以升或许是喜欢这个姑娘的年轻活力,权桂云也久仰茅以升的大名。最终,他没有想到远在南京的妻子和儿女,权桂云也没有介意俩人之间的年龄差,毅然决然地同居到了一起。
就这样,权桂云以茅以升外室的身份,给了茅以升一个“小家”。茅以升也没有向家里人提起,他打算永远隐瞒下去。
权桂云虽然年轻,但也是一个沉稳冷静的女孩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让茅以升觉得与她相处十分舒服。不久,权桂云怀孕,生下了一个女儿。于是,他更加小心翼翼。
戴传蕙确实没有发现,还是丈夫自己将秘密“曝”了出来。解放后,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茅以升深知瞒不过,他决定向妻子坦白。但是又兼顾到妻子的身体,所以他一直在寻找着机会。
突然有一天,一位朋友因为养外室的事情被发在了报纸上。他决定以这件事来试探一下妻子的态度。
他将此事告诉了妻子,戴传蕙也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不以为然地跟丈夫说肯定是外室的问题。
茅以升听到此处,觉得妻子肯定能够理解他。他将实情告诉了妻子,戴传蕙内心却像翻江倒海一般。
她仿佛回到了俩人刚结婚的时候,再一次听到丈夫对自己的誓言;又仿佛看到了这几十年甜蜜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切让她觉得自己仿佛是跳梁小丑一样。
然而,从小的教养不允许她对着丈夫大吼大叫,她甚至没有对丈夫说出了一句责备的话,而是一言不发的离开了。
此后,戴传蕙的病情更重了,精神分裂也越来越严重,直至她的晚年头发开始一把一把地掉。要说对丈夫没有半点怨恨是不可能的,但她更多的是还是对丈夫工作的担心。
她照常每日送丈夫到门口,目送他离开,眼中满是不舍,因为知道了丈夫外面有了家庭,所以心中更是害怕他将这个家丢了。
因为一生生养了六个儿女,又操心着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戴传蕙的身体很快被压垮了。1967年的一天晚上,她如同往常一般睡下了,但到了第二天,茅以升喊妻子起床的时候,却发现妻子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还没到医院便与世长辞。
妻子去世后,他怀着对她的内疚,为妻子编写了《蕙君年谱》,他将自己和妻子这一生的记录都写了进去。妻子去世几年以来,茅以升都在按照他的方式思念着妻子。
儿女怨恨,裂缝难补
但他一边对妻子思念着,一边又觉得不该再对不起一直跟着他的权桂云。于是不久他就同孩子们说,想再续娶。孩子们一听也支持,毕竟父亲80高龄,身边确实应该有一个陪伴他的人。
但茅以升一说出对方名字的时候,儿女们却坚决不同意。如果一旦同意,就是对母亲的不忠。但茅以升不管不顾地将权桂云和自己最小的女儿接了过来。
这一下子激发了他和六个儿女之间的矛盾。大儿子茅于越更甚。因他出生时候父亲便不在身边,长大后也是因工作跑来跑去,他最长的时候是跟母亲在一起。
而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在国外,没有送母亲最后一程,这让他十分自责。因此将对母亲的遗憾化为怒火发泄在了父亲身上。
茅以升将母女俩接了过来,其他的六个儿女便与父亲减少了来往。茅以升与身在国外的长子多年未见,十分想念他。茅于越从国外回来的时候,但因为对父亲的怨恨,他选择了住在宾馆,再也没有回过那个家。
权桂云知道丈夫有多么想见长子,在茅于越回国的时候,她自己提出带着女儿回到了乡下,即使这样,茅于越也没有回家与父亲见上一面。
虽然茅以升在工作上面的成就贡献非常高,但是他此时也后悔了以前的所作所为。晚年的时候,他写了很多次检讨书,向党和子女认错,但依旧没有获取子女的原谅。因身体和精神方面状况不佳,他的胃痉挛经常复发。
可能是对于妻子的愧疚,也可能是对权桂云的爱护,他始终不愿意再抛弃权桂云来获得子女们的原谅。而他的六个子女也许是和父亲之间有着不可化解的怨恨,不愿意再回到故土的这片伤心之地,大多数都定居在海外。
权桂云原本以为要结束自己作为外室的生活,和茅以升美满的生活在一起,但真正进了茅家以后,却发现自己怎么做也融入不了这个家庭。
她生于旧时代,一生一直到怎么依靠着茅以升生活,却也没有办法弥补丈夫的遗憾,于是身心都遭受着摧残,最终于1975年带着遗憾而终。
但她也是这场感情中的受害者,她前半生的身份得不到承认,后半生依旧得不到承认,至死都没有开心过。而茅以升因为权桂云的逝世,再一次被重重打击了一下,旧病复发得更厉害了。
终于也到了自己的弥留之际,他最后登上了一次钱塘江大桥,看着桥上的风景,也许他也在感慨,建桥这么难办的事,让他做成了,但是和家人维持好关系这么简单的事,却让他办砸了。
茅以升弥留之际也在喊着大儿子的名字,可惜直到最后,六个儿女也没有为他送终。为了让父亲走的不遗憾,小女儿茅于磷模仿大哥的笔记,手写了一封信,表示了原谅了父亲,因在外地不能陪伴,特写信告知。
也不知,茅以升是否相信,但最终这位伟大的桥梁专家也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