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而言——生路就是耗着,死路就是耗不下去。
俄乌冲突已经打了240多天,各方的问题基本开始变得清晰了。
欧盟内部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多国国内民众已经开始表达不满情绪;美国全球战略开始被乌克兰战场牵制,中东产油国对美国的战略需求持有相反立场,欧盟开始对美国高价天然气表达不满;俄罗斯则开始在多个战区表现出了疲软状态,尤其是在赫尔松的第聂伯河西岸,卢甘斯克利西昌斯克西侧。
那么,对于俄罗斯而言,如何才能耗下去直到完成自己的目标?
俄罗斯现在虽然口头上还在坚持对乌克兰去军事化,要让乌克兰中立化,但是至少从目前看,俄罗斯想要对乌克兰去军事化面临的压力和成本都太大了。
第一,只要不能完成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俄罗斯就会被消耗下去,而被消耗,就有可能耗不起。毕竟,乌克兰的背后是北约,是欧盟,是美国,甚至还有G7,说白了,就是西方世界。俄罗斯要想一己之力单挑整个西方世界还要赢,这个难度相信现在的普京应该比谁都清楚有多大。
所以,俄罗斯在没有充足的兵力和充沛的弹药补给之前,已经不适合再扩大战事规模了,现在对于俄罗斯的上策就是止损。先把已经控制的赫尔松、扎波罗热、顿巴斯等地盘稳固,打退乌军的反攻,守住既得利益才是最现实的选择。
第二,要加强和中东产油国的合作,充分发挥自己对中东的影响力,尤其是和伊朗、沙特的关系。沙特现在和美国的关系可以说降到了历年的冰点,美国因为卡舒吉事件,对萨勒曼多次打压,但是因为想要利用石油压制俄罗斯对沙特可谓是想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但是萨勒曼没有同意美国增产的要求,欧佩克反而还宣布减产。这样一来,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个好消息,普京至少目前还能在石油领域赚得盆满钵满。在天然气问题上,随着冬天临近,欧洲天然气价格反弹只是时间问题,俄罗斯需要平衡欧洲人的情绪。在一些国家为了制裁俄罗斯宁愿挨冻也要嘴硬的时候,俄罗斯则可以大力宣传和匈牙利以及塞尔维亚的天然气合作,让欧盟国家持续眼红,民间怨声载道,最终还是要影响到欧盟的决策。
第三,普京必须重视美国对乌克兰的介入,必须加强对乌克兰西部的军事打击,切断北约向乌克兰的武器运输线。如果普京放任美式装备进入乌克兰,从家底来看,俄罗斯肯定不能和美国相比。而对于乌克兰而言,一旦离开美国的军事援助,无论是对空防御还是对地打击能力都会大幅被削弱,当乌克兰撑不下去的时候,自然就是俄罗斯手握主动权的时候。
但是俄罗斯现在打击乌克兰西部面临很大的问题,因为俄罗斯缺乏500-1000km的中短程导弹,为了打击利沃夫方向的军事目标不得不从黑海发射巡航导弹,或者利用战略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成本极高。所以,俄罗斯还需要继续从国外进口无人机或者导弹,俄罗斯该低头的时候还是要低头,不可能打击个火炮也要用对地导弹,这样的打法谁也耗不起。
那么,普京又该如何避免走上耗不起的路呢?
或许俄军刚开始展开军事行动的时候,想过吞下乌克兰,但是现在来看,普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俄军没有能力吞下整个乌克兰,就算是拿下顿巴斯都困难重重。
第一,俄罗斯必须短期内放弃所谓的第三阶段目标,即拿下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现在俄军在乌克兰投入的兵力预估不会超过20万,而乌克兰方面动员的兵力约在80万上下。
这样的兵力对比加上北约大批量反坦克导弹的援助,导致俄军想要在乌克兰战场展开装甲群突进的损失会非常大,而且直升机也无法有效对乌军产生优势,因为西方支持了无数的毒刺防空导弹,对于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威胁非常大。而且从士兵的士气看,乌克兰是为了自己的国家,退一步就少了一步,肯定不会轻易让步,而对于俄罗斯而言,至少撤退不代表丢了国土。
第二,俄军现在不能轻易让步,一旦让步就会让乌军步步紧逼,就像是在赫尔松,如果俄军选择撤到第聂伯河东岸,那并不意味着乌军就会放弃进攻了。俄军必须表现出足够强大的抵抗意志,否则各线俄军的心态都会受到影响,一直撤退下去,那这场冲突的意义何在?乌克兰现在已经放弃承诺中立,西方源源不断地给武器装备,基辅之所以强硬,就是俄军放弃了伊久姆、红利曼等军事重镇造成的。
普京现在虽然让苏洛维金担任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官,但是目前的战况也仅仅局限于消耗战,想要更进一步还要等动员兵力培训完,但是在此之前放弃过多的地盘,日后进攻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况且,东乌四地刚刚加入俄罗斯,这个时候接连丢城失地,对于那些入俄的人,心理打击也会非常大。
第三,俄罗斯要加快制造业发展,让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而不能仅靠出售能源来维持国家经济运转。其次,俄罗斯要加快军工业的技术突破,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俄罗斯急需能够制造武器弹药芯片的制造商,俄罗斯想要实现武器装备的“大逆转”,就必须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否则弹药库存不足,则会引发恶性的连锁反应。
此外,俄罗斯必须定期展示自己的肌肉,以此维持自己的国际影响,这样才能稳固自己的世界地位,毕竟,现在美国各种拉拢,目的就是为了鼓励俄罗斯,俄罗斯必须增加自己的“吸引力”。
可以说,现在普京正在面临严峻考验,欧盟能不能顺利度过这个冬天,俄军前线士兵能不能抵抗乌军的反攻,美国到底还能支持乌克兰什么武器,俄乌冲突的明天复杂而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