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你不能把你自己所想的强塞给你下属,以命令的方式传递下去,以让其完成你所要求的,这样你就可以向你的上司交差——如果完不成不了呢?你要把下属骂一顿然后开除吗?还是罚他钱?但你还是没办法向上交差,把完成不了的原因归咎下属?你作为管理者的担当呢?
给下属分解并量化其指标前,应该先消除下属对你指标的抗拒性
很多管理者认为,只要自己坐在领导的位置上,向下属指派命令,他只要执行就行了,但为什么下属执行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或者说叫做不如人意呢?有以下这些原因:
1.你只是解决了理性脑,但人不仅只有理性脑,还有感性脑。
你只是用数据、讲道理、讲理性的方式来说服你的下属,要按你所想的去做,但解决不了感性脑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它的意义在哪里?这里面包含了他自己对这指标的爱好厌恶、对使命感的认同等,如果你只是用数据和道理来驱动你的下属,那么他们看上去认为这事可行,但还会感觉到是不是差了点什么?说服不了他自己强力去执行,甚至让其停下来不敢行动:我知道这事看上去行得通,但我的内心不想这么做。
解决对策:所以你要在量化指标之前,也得跟下属做感性沟通: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事?而这事跟我们公司的使命有什么关系?这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什么?甚至为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比如我们在公司成长壮大的时候,会按高标准来缴纳社保,为什么?回馈社会和国家,承担起企业应要做的责任。
2.你提出来且要让下属执行的指标是怎样得来的?它符合一线的真实情况吗?
管理者有想法是好事,但不能天马行空,更不能不接地气。由于你的工作性质改变了,不可能整天都呆在一线的,你只能从下属的汇报当中,了解一线的情况,而你没办法让下属不选择性汇报——谁会想在领导面前留下一个不能大用的形象呢?很多时候都会是报喜不报忧,且选择管理者喜欢听的事、想看到的结果来汇报,在下属看起来不重要的信息,在你那可能是关键信息,毕竟每个人看待信息的角度都不同,对信息的敏感度也不一样,这导致了你的决策不全面,甚至有点偏,那么下属按你所要求的去做执行,困难得很,根本不接地气呀,不做又不行,那能怎么办?我能做多少算多少,做到位的,你扣我钱就好了,反正我做不到了,你扣了我绩效钱,我也不会感觉“羞耻”——因为做了等价交换了呀,更让人可怕地是让下属对这份工作也失去了持续的动力,从而选择了辞职或跳槽。而同时也把问题抛回给管理者:这事怎样解决?我又怎样才能交差?人的问题还是激励的问题?
解决对策:在平时的开会讨论和让下属汇报时,要学会坚忍耐烦,听听下属都会说些什么,包括好的与不好的,让他们全盘反馈上来,不要讨论其对与错,也不要因为这事而认为下属办事不力而批评它,不然他们只会说好的,不说不好的。同时我们花点时间和耐心,听听他们都在反馈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事发生,并且他们自己现在是怎样解决的,哪些信息对于你来做决策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但是有必要按抚一下下属的情绪。同时要是有时间,应该要多下下一线,了解一下当下运作的业务是真实怎样的,在下属汇报异常、觉得有必要下去亲自看看的,就约时间和下属一起跑,搞明白其中的真实原因和解决方案是什么,这是否让你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再综合考虑自己订下的指标,哪些考核是需要改变的,哪些要补充,哪些要取消。另外就是你给下属定方向,说清楚2-3个要点,让下属做一份他自己认为合理的绩效考核交给你,你自己也做一份,大家一起碰一下,交流各自的意见,然后揉合在一起,让双方对此都达成共识和认可。
无论是定性的指标,还是定量的指标,你都需要用分值去量化它们
1.定性指标的量化
所谓定性的指标,是指不能直接量化而需通过其他途径实现量化的评估指标,其缺点是易带进评估者的主观因素,且指标的区分度和信度较差,难免影响评估的客观性。这也是为什么能定量的就不要定性了,因为主观因素特别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有一些是必须要用到定性的。比如团队协作、工作态度、价值观之类的,我们可以用划区间得分的方法来做:考核者自我评估打分(占30%),上司对其表现评估打分(70%),如果大家双方打出来的分数差距很大,下属提出要重新评估,那么会让人事专员介入,三者把打分的依据说出来,然后评估其合理性,再纠正分数。
举例:
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自我认知感觉良好,但他拥有自己的工作习惯,这些习惯是让他感觉到舒服的,但上司对其的观察,则是比较明白,当事人可能不太了解,上司的工作也是给下属工作反馈,让其注意到自己的工作行为,有着地去改进或纠正,从而让双方都能找到令人满意的合作方式。
2.定量指标的量化。
所谓定量的指标,是指可以准确数量定义、精确衡量并能设定绩效目标的考核指标。在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它会有一个基本值(即达到这个数是合理的,考核是及格的),且通过下属的工作日报、每日系统数据报表导出等来获取。管理者就可以看到所关注的数据,发现哪些异常的数据后,针对性地找到相关的人去询问未达到预期的原因,甚至开会,协调各部门的管理者来商议这问题该怎样解决。
这里面最难的一个点就是,你怎样设定这个值是合理的?
数据可以来源于一线的业务真实运作
当你在一线现场时,你会发现跑一个业务是有承载量的,什么样的承载量是合理的,可接受的,并且在有质量保证的前提下,也能高效地完成效率的,这个可以设置为基本值,达到这个目标是公司可接受的。这数值可以用业务真实运运作测试获得——随机抽取5-10个员工,给他们相同的工作量,以一定的增量(比如1倍、2倍)慢慢地给他们加活,完成越多的工作量时,得到的奖励自然就更大,而当你发现增量上不去,且质量下降时,那么这个数值就是一个峰值,我们把这峰值乘以0.8,就是一个合理的值,相当于百分制里面的80分一样。
站在未来看现在——倒推猜想法
评估当下的订单量是多少,未来要做到何种规模。那么现在要扩大销售渠道和人员,打算让其翻一翻,并且采取了谈合作渠道、招聘城市经理和销售人员等可行性的策略,势必要让目标达成,做成里程碑式的目标,那么你就要按未来的定的值为基准,并开启招人、升级系统、改善工作方法和流程等策略来达成。
另外,我们给这个岗位定了标准后,要考虑另一个问题——我们是站在未来3个月来考虑这个,这也只是预期所想,事实是否真如自己所想呢?
为了保证有这么多的量,哪个关键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他们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动作?
如果你是前线部门,比如销售,这时你应该要求他们拜访客户多少个,拿到规定的反馈回来传送给后端,让后端的人把服务做好,再给销售去签单;如果你是后端供应链部门,就应该与销售部主管开会讨论,确保能有这么多的量给到你这边,及时地调整你部门的人手,去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做好。——绩效考核总是联动的,它并不是孤立的,更需要多部门的协助和支持,才能达到预期。
与此同时,你也应该预留一个出口——当是因为外因而达不到这个量时,怎么打绩效分?
比如预期是要有2000单/月的,现在因为业务原因缩减到1000单或者800单/月,怎么办?
这时你应该在做绩效考核时,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增加一项“若是因为外因导致业务量缩减,则按实际情况把原制定的业务标准打8折、6折后,再做绩效打分”,变化才是永恒的!
在做好指标分解后,做一个统一的版本,和所有下属一起过,讲明白这考核要点在哪里,考核的目的又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好也能提供可实现设定值的工作方法建议,大家确认OK后,就开干吧,记得定期跟进他们的工作进度是否在预期范围内哟!
作为管理者给下属分解量化指标,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但,很多的管理者很容易给下属分解量化指标,但结果是很难完成,或者是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很难完成是最常见的。那么,如何合理的给下属分解量化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
01
总目标是否合理是关键
当我们给下属作目标量化分解的时候,有时候会忽略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总目标是否合理。如果总目标制定的不合理,给下属分解量化的工作是很难进展的。但总目标的制定,往往都是公司下达的任务。
总目标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增长幅度问题
一般公司的管理者制定总目标,都会有一个惯例,就是按照一定的增长率。有的是逐年递增的。这很难确定目标是否合理。因为会受市场的变化等因素。
总目标的增长幅度,是造成很多制定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大都是涨幅过高造成的。
2. 时间周期问题
总目标是否合理性,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周期问题。也就是在多长时间内,去完成制定的总目标。一般的周期都是按照会计年度。但很多的管理者,欲速则不达。希望能够更快的完成目标。
02
和下属充分沟通原则
我们管理者给下属作目标分解,有时候是下任务的形式。大都是管理层自行制定目标,不与下属沟通。目标分解结果出来后,就会被下属认为是闭门造车。
1. 分解量化前沟通
当总目标做合理的规划后,也要在分解前和下属作充分沟通。有些是管理者自己分解后,才和下属去沟通。这样是下任务的管理方式。作目标分解的目的,是能够有效的执行。这样就需要提前和下属沟通,让下属参与目标的分解制定工作。
2. 执行过程中沟通
除了在目标分解前和下属做好沟通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和下属做好沟通工作。这样可以及时调整分解的目标。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目标分解有时候是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不是固定的。
执行过程中做沟通,虽然大多数是调整的方案,但对目标的修正也是必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但不能全盘否定目标,而是对目标分解情况,最适当的修正。也就是作目标分解,要保持适当的弹性原则。
03
不能按平均分解的原则
管理者做目标分解,一般比较倾向于平均主义,这样是一种误区。因为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会有一定的市场变化,比如淡旺季的因素。
1. 按月份平均分解误区
按月份平均分解目标,是一些管理者最容易走进的误区。这样简单的做目标拆解,会形成无效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度大,完不成目标,最后放弃。
一般企业都是做一个财务周期的总目标,然后进行12个月的分解。这是正常的完成目标的周期,并不能做每月平均分摊。
2. 按人数平均分解误区
按下属的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是比较容易走进的误区。这种平均主义也就是形成“大锅饭”的性质。必须要根据下属的能力不同,担当的责任不同,奖惩标准不同,作为目标分解的考虑因素。
目标拆分给具体的下属时,是管理者比较棘手的工作。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是平均主义原则。但作为管理者必须根据自己下属不同的情况,分解目标承担的责任划分。
04
按照周目标分解,季度总结的原则
1. 按周目标分解原则
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发现目标弯成的难度较大,其实就是过程控制的问题。很多是以月度目标为主要的分解方式。如果想更好的控制过程,把目标做周目标的拆解是比较理性的方式。这样也可以真正的做到目标的细分。
2. 按季度总结原则
虽然目标分解以周目标细分的原则。但是做总结的时候,最好是以季度为时间节点。主要是控制好过程的情况下,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才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目标分解的合理性问题。同时,也可以找到合理调整的方案。
总结:
如何给下属分解量化目标,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总目标是否合理是关键。和下属充分沟通原则。不能按平均分解的原则。按照周目标分解,季度总结的原则。
(完)
友情提示:本文为个人原创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谢绝转载。
如何给下属分解量化指标,常规的分配大概分为:全能平均分配式;旺季淡季8/3分配式;8/11/15递进式诱导激励制。
但是不管是哪种机制,指标的分发和后期的跟进产出,客户的长期企业持有,如何防止流动大的业务或销售带走或者丢弃企业原有或者潜在客户,一直是企业量化指标后,最头疼的管理环节。如何让业务员和企业平台的可规划成长,让大家和谐高效的共生,即便是相处不和谐,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员工对沉淀客户的合作影响。现在可以借助成熟的管理软件系统来协助企业更好管理和规避损失。
盈泰SFA系统:
针对业务部门:实时掌握外勤状态 和业务进展,让销售过程精细化管理,提升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针对实体店面运营:巡店中对终端产品进行串货稽查,实时掌控产品流向,连带完成产品上架分析。
针对市场拓展:终端分部地图化展现,实时检测终端分部区域,鸟瞰全国市场情况和开拓进展。
针对单据管理:销售订货库存显示,打通企业与经销商与终端之间的产品供应链,让企业运作形成有机闭合。有效提升销售业绩和运营成效。
岗位职责与项目的任务归属导向,然后是直接量化和间接量化的指标的确定,关键的是如何的考核。直接量化可以以指标完成直观看到,间接的就比较难了,必须要依此与任务相关的可以直接量化的比较设计。
可以用进行系统化管理,进行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下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