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出台,12月以来,国内多地纷纷“减码”,陆续放宽防疫措施,不少地方宣布,除医院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随着核酸的“减码”, 后续如何防疫也成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对此,专家是怎么说的呢?下面我们来了解看看吧。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多地放宽防控措施并不意味着任由新冠病毒随意传播,要把这样做的合理性说清楚,后续防疫措施还会持续优化。他建议,市民如果出现感冒类症状,不要随意到餐馆、KTV、酒吧等公众场所,同时进行抗原自测,如果检测阳性就自觉居家,这样可以将公共场所的风险降低很多。
“现在的这种开放相当于是对过去防疫措施的一种纠正。”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表示,在他看来,之前的严格防疫措施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时基本已经达到极限了,包括大规模核酸检测和严格封控。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强,应该尽可能通过一些措施延缓传播,避免疫情暴发的高峰来的太猛烈,出现同一时期太多人感染的局面。
陆蒙吉表示,在取消大规模核酸检测和核酸查验后,应该有相应的替代方案。此前,在德国,个人想在公众场所自由活动,需满足完全接种疫苗、发生过自然感染、进行过核酸或抗原检测其中一种条件。
金冬雁说,未来做到科学防疫、精准防疫、常态化防疫,要掌握好三大“板斧”——提高疫苗接种率、及早给有需要的人群使用抗病毒口服药、做好新冠治疗的分诊制度。“现在还应该提高抗原检测试剂的产能,用来弥补核酸检测产生的缺口。”他说。
陆蒙吉说,目前国内仍处于放宽防疫措施后的初始阶段,随着之后春节到来,人员流动会增加,要注意基层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脆弱人群。
“目前更担心的是两个月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现在。”陆蒙吉表示,在这段时间窗口期,应该尽可能提高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做好个人防护和药物储备。
一位公卫专家说,现在的趋势是走向放松管控,但目前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医疗资源准备及相关药物储备等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加上现在正处于流感的高流行期,未来的挑战十分艰巨,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以上就是多地核酸“减码” 后续如何防疫介绍了。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