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简介(西安七七事变简介)

本文主要讲的是七七事变简介,以及和西安七七事变简介相关的知识,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不要忘了将本文分享给朋友。

七七事变简介50字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扩展资料: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又以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了中方的拒绝。

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就此打响。

7月8日,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日寇在卢沟桥制造战端,有可能是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开始,疾呼:“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号召影响下,北平、天津、保定等地的人民群众和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团体,纷纷支援二十九军抗战。

各抗日团体和战地的工人、农民,积极组织和参加募捐、救护、运输等多种战地服务。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做好开赴前线的准备。

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同复杂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日等国发展很快,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又尖锐起来。

为了适应对外扩张和争夺霸权的需要,德、意、日奉行法西斯主义和疯狂的扩军备战政策,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改变世界格局,企图建立由它们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因而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1936年11月,德国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这个协定。这个协定的主要矛头指向苏联,同时也是对英、法、美等国的示威。

它的签订,表明东西方三个法西斯国家以反苏反共为纽带,在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方面达成默契,结成了威胁整个世界和平的侵略集团。

日本一方面利用反苏反共的口号,另一方面对英、美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企图排斥英、美在中国的势力,并进一步把英、美、法、荷等国支配下的东南亚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英、美等国虽然同日本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仍企求妥协,因为它们更为关注的是德、意引起的欧洲紧张局势。

它们害怕日本配合德、意在东方对它们实行攻击,同时也敌视社会主义苏联,害怕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兴起会危及自己的殖民利益,因而不但不制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反而对日本实行绥靖怂恿政策。

甚至阴谋以牺牲中国的部分领土为代价,来缓和同日本之间的矛盾;还指望把日本军国主义这股祸水引向苏联。苏联政府虽然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日,但因为担心日本和德国东西两面夹攻,而不愿意过早地卷入与日本的直接冲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日本对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势力连续策动兵变和政变,导致日本内阁更迭频繁,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

1936年2月26日政变上台的广田内阁,进一步实现了军部法西斯势力对政府的控制,他们推进国民经济军事化进程,加紧了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加快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步伐。

1936年4月,经天皇批准,日本驻中国屯军扩大了编制,兵力增加了近三倍,形成了一个有5700多人的多兵种军事集团。

9月,日军强占北平西南门户丰台,严重威胁当地中国驻军,加剧了华北的紧张局势。同时,日本军部制定了1937年度大规模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在华北,拟用八个师团占领以北平、天津为中心的华北五省。

在华中,拟用五个师团,一部进攻上海,一部从杭州湾登陆,两军策应向南京作战;在华南,拟用一个师团占领广州地区。同时以海军控制中国沿海及长江水域,协助陆军占领各战略要地。按此计划,日军准备用于侵华的兵力,由1936年的9个师团增加到了14个。

为了保证这一侵略计划的顺利执行,日本1937年度的国家预算支出比上年度增加30%,总数达30.4亿日元,其中军费预算占整个预算的近一半。

维持这样巨大支出的主要手段是大量发行公债和增加税收,这就造成通货膨胀和物价暴涨。加上1937年开始的新一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的所谓准战时经济体制面临困境。

日本人民深受扩军备战所带来的痛苦,对受军部操纵的政府表示不满。这种不满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有反映。1937年1月,广田内阁因军部同政党官僚之间的矛盾激化,被迫总辞职。

这时,日本统治集团感到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又看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趋向合作而联合尚未牢固,英、法、美给予蒋介石政府一定的援助但态度并不积极,于是,便急于乘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此来缓和国内矛盾、扩大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同英、法、美等国及苏联对抗的地位。

从1937年7月7日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资料

七七事变资料

七七事变——历史事件资料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一、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二、事件过程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三、军队指挥

中国

宋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

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第38师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第143师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第9骑兵师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日本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

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香月清司中将(接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步兵第一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陆军大臣,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大将

大特务——土肥原贤二中将

四、事件影响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南京二档馆展出七七事变档案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在“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紧急通电,为全国民众共赴国难发出最强音。

77年后的8日,位于南京中山东路上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下文简称二档馆)展览大厅内,围绕这一历史事件的大量珍贵照片、文字、史料原件按时间顺序展出,这些自南京国民政府遗留下的真实档案,让观者穿越时光隧道,重审历史,汲取教训: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需要搜查北平宛平城为借口,公然在卢沟桥附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8日,“七七事变”翌日,中共即发出全国民众共赴国难的最强音,“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17日,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发布《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8月1日,蒋介石在南京讲话:“我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幼,官长士兵和全体民众,都要抱定牺牲决心,同仇敌忾,抗战到底……”

馆内珍藏的系列旧照片和领导人亲笔文书,真实展现了当时全国民众面对抗日战争的紧迫和严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应该定义为七七事变。”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馆长、民国史研究专家马振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厘清了“七七事变”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意义: “该事件之后,中国大地出现了全国性的、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地域性质的对日侵略抵抗,无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策略都全面抗战化。这是全民抗战的序幕,是第一次被侵略国民众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标志。”

至今,“七七事变”已经过去77年,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马振犊在采访中感叹:“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着惊人相似的”剧情”,但是后人却极少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在馆内所藏的国民政府战略地图前,马振犊解析,”七七事变”前已经占领了中国东三省的日本侵略军,竟以”占领部队军人失踪”为由挑起事端,日本右翼分子将这次事变描绘成偶发事件,但这样的”偶发”又与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和1934年的”日本驻南京副领事藏本突然失踪事件”何其相似?日本好战分子制造假象、借机生事、大做文章、倒打一耙的做派可谓如出一辙。”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日本本届政府的种种行径又与当年何其相似。”马振犊警示,“首相安倍晋三不顾亚洲各国和日本国内民众的大量反对之声,全力推动日本集体自卫权的解禁,丝毫不加掩饰地对历史进行否定,以及对未来日本发展军备的疯狂追求,已经表现出日本政府某种向军国主义化发展的趋势;而在细节上,近几个月以来,日本自卫队飞机针对中国空军进行的种种异常接近行为,也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当年日本军国政府借机生事、挑起事端的”习惯动作”。”

“曾经深受侵略之痛苦的中国民众和亚洲各国民众,对于军国主义的野心和意图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强有力的对策,否则就会再次陷入战争的局面。”马振犊在采访最后疾呼,“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当日的中国,任何人想要动中国都要仔细考虑后果和影响;我们也相信,今天的世界格局,支持和平的国家和民众还是占了大多数。”

更多相关文章:

1.农历7月7日是什么节日

2. 全景还原“七七事变”

3. 7.7事变简介

4. 阳历7月7日是什么节日

5.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天

6.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7. 七七事变简介

8. 2015七夕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9. 抗战胜利纪念日

;

七七事变简介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此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华北大片领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七七事变简介的相关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西安七七事变简介、七七事变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16:05
下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17: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