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连续好几天都在刷各种关于新型肺炎的新闻,几天下来,不但没有安静反而越来越焦虑。
本来想安静下来读几本书,但是发现静不下来,总是想打开手机。
现在抖音、微博、爱奇艺,每一个商家和平台都在努力抢流量,抢占观众的注意力。
还有各种娱乐新闻都也在分散着你的注意力。
当下的环境,读书貌似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好多人一年也读不了5本书。
有人说:我知道读书对我们有好处,但是就是读不进取。
这种现象很常见并且非常普遍。
明白好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越来越读不进去书的原因是什么?1、注意力被分割
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分割的时候,人就很难安下心来做事情。
《圆桌派》曾讨论过关于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读书的话题。
六叔说:80年代时,余华的《活着》火了,在大陆销售了30万册,有一个香港书业的同行说,这本书在香港大概卖了8万册。
对于香港来说,这本书能卖到几万本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因为香港人已经丧失了读一本三四十万字的能力。
现在手机越来越普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其实现在我们也逐渐丧失了读几十万字的能力。
我们每天接受太多的知识,却只停留在信息的汇总。
我们总是太功利,奢望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就要用上。
2、及时行乐,预售未来
我们喜欢及时行乐,宁愿看几个有意思的视频也不愿意拿出一本书来读。
2007年,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19只猩猩对抗40个来自哈佛大学的学生。
比赛挑战的是暂时忍住不吃零食,以此赢得更多的食物。
规则是所有参赛者可以选择2种或者6种自己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一种是立刻吃掉2种食物,另一种是等2分钟,然后有机会吃6种食物。
实验结果令人出乎意料,72%的黑猩猩选择了等待,而哈佛大学的学生只有19% 的人愿意等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不是人在进化时失去了等待的能力,而是通常情况下,而是人的大脑在做决定时,往往会选择那个更容易的事。
比如:你有一项工作后天必须完成,但是有一个你追了好久的电视剧马上大结局。因为工作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好多人往往会想先把电视剧追完再去工作。
因为电视剧与工作相比会更加容易,我们只需要打开手机app就可以满足我们的欲望。
读书其实是一件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过程,并且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并没有那么迅速,导致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下去。
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
1、找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
宿舍是睡觉的地方,图书馆时学习的地方。
千万不要忽视环境对你造成的影响。
心理学家表示: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周围人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改变。
比如:当你进入图书馆时,看见周围的人都在读书,你会自动让自己也拿起书来,强迫自己开始阅读。
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最好不要总是呆在宿舍。
因为宿舍中会有好多干扰因素,舍友打游戏或者吃东西。
而你会在心里上感觉宿舍只是用来睡觉的,根本不是用来学习的,在宿舍即便是你没有学习也不会产生负罪感。
所以先给自己找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比如安静的图书馆或者咖啡厅,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2、读纸质书籍
纸质书籍并不太受大众的欢迎,相对于电子书籍的便利性,纸质书虽然笨重,但是却给人更多的质感,同时干扰因素也会相对少一点。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阅读纸质书籍。也可以使用读书器。
3、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读起
兴趣是你的内在驱动力,
比如:你喜欢看类似《盗墓笔记》的书籍,但是非要给你一本《高等数学》。
你会看的进去吗?
当然不会,因为不感兴趣。
给你一本《明朝哪些事》你可能就会更容易读进去。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通过实验发现,在兴趣这种内部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完成同一任务的表现比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更好。
所以先从感兴趣的书籍入手。
那看什么书,随意,没有标准。
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想看小说就看小说,想看散文就看散文,没有必要规定自己一定要看提升自己的职场书籍
先把自己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
等你习惯了你再涉猎一些其他领域的书籍,
你读的多了就会发现读书其实挺有趣的。
4、跟随自己的想法读书
"这么厚的书,这得需要多长时间看完"
"30万字,太多了吧"
我们好多都有一些错误的认识:
读书就是要整本书一字不落,从头到尾的看下来。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读书是可以跳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其他的部分忽略。
读书可以先看最后一部分再看开头。
5、坚持输入和输出
有人说,读了一遍以后发现根本没有记住多少。
忘记是正常的,如果读一遍就记住了,那才不正常。
一般一本书要想理解透彻,需要读3遍以上。
读书只是单纯的输入,适当的输出可以激发我们读书的欲望。
输出就是写作,写文章不要有心理负担,初期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
写完以后可以发布到网络上,得到反馈后修改,然后继续阅读。
总结: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读书,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好多时候我们总是想提前拥有结果,才会在过程的路上变得更加不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