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大校友做出氢能“独角兽”

每经记者:贺娟娟 每经编辑:贺娟娟

氢能,这个曾经的冷门领域,在“双碳”背景下逐渐成为新风口,规划氢能产业成为主要城市的常规动作。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也激起了氢能产业热,其中不乏能源巨头和上市公司跨界布局。

就在不久前,“西交大”系一家新能源公司,获得了明阳电路(300739)150万元投资布局。

作为区域财经观察者,粉巷财经关注重点在于,初看“其貌不扬”的年轻公司,为何会获得上市企业跨界投资?其背后的储氢科研成果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更进一步,以高校为代表的本土科创公司数量近年增速明显,不少硬科技属性的公司“跑步”上市,成为陕西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背后,是否有较明晰的成长路径?

眼下,陕西正向“氢能大省”逐步转型,资源禀赋叠加产业优势,以及明确目标规划,陕西氢能发展其实颇具想象空间,此番引来外埠资本加注,或许只是一个开端。

01▶

引来资本布局

“氢能热”还在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抢滩赛道,中石油、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央企纷纷跨界发展氢能产业,全球光伏龙头隆基绿能也于去年3月正式入局。

粉巷财经注意到,就在10月18日,上市公司明阳电路公告称,拟以150万元参投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西安一九零八)。数额不大,却为双方日后在氢能领域的深度合作埋下了一粒种子。

据悉,明阳电路是生产高多层线路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在深圳、九江、德国、珠海等地建立生产制造基地,销售区域涵盖欧洲、美洲及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及地区。

阳明电路表示,“该合作有利于公司布局新能源产业,加强产业协同。”

投资后,阳明电路直接持有西安一九零八1.36%股权,通过西安西交一八九六科创投资合伙企业(简称西交一八九六科创投资)持有标的0.32%公司股权,合计持有西安一九零八1.68%的股权。

而据工商资料,西安一九零八于去年9月新成立,注册资本292万元,经营范围为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初看似乎“其貌不扬”,如何引来上市公司青睐?粉巷财经进而关注到其背后诸位股东。

西安一九零八前十大股东中有4家企业,分别为西交一八九六科创投资、西安昊天骏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简称西安昊天骏德)、西交一八九六(西安)创新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西交一八九六创新服务)、上海英诺鼎琻创业投资企业。

另有成永红、张锦英等6名自然人。成永红是西安一九零八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也是西安昊天骏德的实控人,张锦英为西安一九零八董事和西安昊天骏德的股东。

稍加观察便发现,西安一九零八背后,无论是企业还是自然人,均与顶级学府西安交大高度相关。其中,西交一八九六科创投资、西交一八九六创新服务均为“西交大系”公司。

西交大校友做出氢能“独角兽”

图片来源:陕西日报

成永红和张锦英作为西交大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带领团队发明了一种储氢材料非催化调控反应动力学的界面纳米阀技术,将氢储存在具有石墨烯界面纳米阀结构轻质金属储氢材料中,重量密度、体积密度达到世界最高。

储氢难题是业内公认的发展瓶颈,成永红和张锦英的科研成果提供了一种突破性的解决方式,使得大体量、低成本运氢,乃至用氢成为可能,由此获得市场较高关注。

此外,据明阳电路董秘办工作人员回复,公司董事长同为西交大校友,或许也是此次投资合作的原因之一。

02▶

“校友系”企业加速上市

一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出来,到最终的产品落地、走向市场,其间存在着诸多挑战,业界形象地比拟为“死亡之谷”。

成永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司已经将技术用在了野外电源的研发应用和打通能源供给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上,订单已经在排队。未来在民用领域,还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西安一九零八已越过上述“鸿沟”,正向下一阶段大步迈进,未来或不排除上市可能。

实际上,以高校为代表的本土科创公司数量近年增速明显,诞生了诸如华秦科技、铂力特、巨子生物等强科技属性的上市公司,成为陕西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比如,同为西工大校友折生阳实控的华秦科技与铂力特,有着明显的西工大基因。铂力特的成功也一度被业界称之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西工大模式”。

而与西工大长期密切合作的华秦科技,已授权的国防发明专利中,大部分来自西工大受让取得,并且与主营业务高度相关。另据媒体报道,华秦科技9名核心技术人员,有8人是西工大毕业或任教。

西交大校友做出氢能“独角兽”

图片来源:华秦科技官网

再来看“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其背后站着西北大学教授范代娣,2000年,范代娣带领其研发团队,完成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同年,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依托发明专利技术,创立了巨子生物。今年5月,巨子生物港交所挂牌上市。

在赴港上市前,巨子生物进行了首轮融资,当时吸引入场的包括高瓴、中金资本、CPE源峰等,全是一线的明星资本。

值得一提的是,严建亚也是2019年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三角防务的创始人,同样毕业于西北大学。

观察发现,依托科教禀赋和专家实力,从学校实验室研发科技成果,到创办市场化公司,再到企业规模化发展,乃至成功上市,是目前高校系公司较为明晰的一条成长路径。

这也符合企业创新与产学研互补关系。陕西100多所高校、1300多家科研机构、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是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的基础。

而成长期间,因含“科”量高,高校系企业往往也受到不少天使投资以及VC\PE机构的青睐,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不过,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指出,目前国内高校科技转化率普遍偏低,原因之一是股权资本介入不充分,“很多情况是在高校科研院所和股权投资资本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无法做到资本真正的介入。”

“陕西股权投资基金的规模仅占全国规模的1%,且市场化程度不高,投资初创期的意愿不强。”屈放补充道。

回到西安一九零八,起步算是开了个好头,粉巷财经了解到,其在成立4个月左右,获得了西交一八九六科创基金首轮投资,后者是以交大校友企业家出资为基石设立的基金。

03▶

“氢”版图初现

实际上,陕西并非氢能赛道的“抢跑”选手,氢能产业亦处于初级阶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西安一九零八能够获得上市公司投资,其释放的信号更为值得关注。

屈放分析表示,陕西氢能产业当下的短板主要在于,尚未有健全完善的产业链,特别是在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环节急需补链强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仍显不足,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再者,陕西氢能市场主要是依靠政府推进和企业自主发展两方面,而真正应用到市场仍需时日。”

不过,尽管起步不久,基于能源大省和科教大省的资源禀赋,陕西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还是有颇多看点。

上游制氢,既有顶级院校创新技术,也有上游原料企业加持。西交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研究单位之一,现已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系列研究成果,构建了国际首套直接太阳能光催化制氢规模化示范系统。此外,西工大等院校也在光催化制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系统方面有科创成果积累。

坐拥上百亿吨煤炭储量的陕煤,随着煤制氢技术快速发展,成为上游原料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

西交大校友做出氢能“独角兽”

图片来源:VCG211323278834

中游储、运环节,如前所述,西交大成永红和张锦英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将公认的储氢难题得到了显见突破,使得氢能向规模化利用迈进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陕西多个上市公司布局了氢能及储氢装备研发生产业务。最受关注的当属隆基绿能,2021年3月,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李振国亲自负责。截至2021年底,其已经具备500MW电解水制氢设备的生产交付能力。

下游应用方面,新能源汽车、航空等成为关键领域。以陕汽集团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已研发出燃料电池客车、重卡及市政专用车等车型。

从近年诸多的顶层动作,或许更能管窥陕西正蓄力从“能源大省”向“氢能大省”转型。

2021年,陕西在氢能领域有两个标志性动作,即7月,氢能产业链被划为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8月,官宣启动“西部氢都实验基地”建设。

今年8月,又连发《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三大政策文件,其中提出到2025年,形成若干个万吨级车用氢气工厂,建成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力争推广各型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左右,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投运,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明确目标规划,陕西氢能发展其实颇具想象空间。可以预见,会有更多机构和资本关注本土新能源公司,或助力上市,或扩展规模,而企业动能也将反哺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10月28日 12:07
下一篇 2022年10月28日 12:09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