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牌影响调研
调查你所推出的新产品,它所使用的品牌是否具备一定的影响。如果是有影响的品牌,例如娃哈哈,它要推出一个新产品,价格就可以定得较高。如果是没有影响的品牌或者新品牌,就要考虑将价格定得低一点。
2.竞争对手价格调研
研究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定价状况,并在其中寻找到价格空白点与制高点,寻找一种价格的缝隙,在这种缝隙中杀出一条血路。
芙蓉王香烟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抓住了千载难逢的价格时机。在当时的香烟市场,极品香烟有中华,每包为30元或60元,其次是红塔山、555等,为10-15元一包,5-10元的品牌集中在白沙、红河等,20-30元的市场是一个空档,没有一个成功的品牌。在营销学上,这叫做空白市场,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佳机会点。芙蓉王的推出,可以说是顺应了潮流,在这个细分市场,它占据了第一。
3.消费者心理价位调研
研究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价格接受程度,最佳心理价位及最高心理价位。一般而言,每类产品都会有一定的价格范围,超出这个范围便会让人难以接受。例如红牛的定价,就是没有了解到消费者对饮料的心理价格范围导致失败。对饮料的价格一般人能接受的就在2-4元之间,连著名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只有3块钱,红牛卖到六七块显然是离谱了。当然,如果红牛一开始就不定位于饮料,而是保健品或者其它,可能消费者能够接受这个价位。
4.产品成本调研
我们应该了解,与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产品是否具有成本优势。如果是,就可以以一种低价格快速占领市场,如果不是,就要考虑以高品质的形象支撑一个高价位。
产品价格制订
1.成本定价法
成本定价法是一种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方法,也是传统的,运用得较普遍的定价方式。具体做法是按照产品成本加一定的利润定价,如生产企业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商业零售企业则以进货成本为基础。由于利润一般按成本或售价的一定比例计算,故将一定的期望利润比率(百分比)加在成本上,因此,常被称为“成本加成定价法”。
至于新产品的利润比,每个行业有着不同的利润分配原则,因此在成本定价时必须按照行业的利润分配规律定价。例如:饮料的批发商在每瓶饮料上可能只赚几分钱就可以满足。但在保健品领域,没有30%以上的利润空间,根本就不会满足,有的甚至高达100%、200%。
2.市场定价法
市场定价法即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参照进行定价。
市场竞争地位分为四大类:市场领导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跟随者、市场补缺者。市场领导者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无论在市场占有率、销售额排名,还是在产品、技术的推陈出新上,都是遥遥领先的,在同类产品的定价上应走高价路线,略高于市场平均价,并与市场跟随者拉开一个档次;
市场挑战者是市场领导者最大的对手和威胁,挑战者一旦瞄准了领导者的空隙,即可能颠覆领导者的地位。在定价上采取的是不让步、不服输、咬得紧、不松口的策略。即领导者定多高的价,挑战者也会八九不离十的应对。如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在定价上即是采用这一策略。
市场跟随者即紧跟在领导者和挑战者背后,以模仿著称。其产品价格通常低于领导者和挑战者一个价格层级,接近于市场平均价。如PC中的二线品牌爱必得、金长城即是属于此类。
市场补缺者,即为独辟蹊径,从市场边路发现市场盲点,捕捉市场机会,避开竞争胶着地而取胜的企业。由于市场补缺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市场所稀缺或不足的,具有很强的差异化,专业性很强,目标市场较窄,此间的用户对价格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所以在定价上同样可实施高价策略。
3.心理定价法
心理定价法即根据顾客能够接受的最高价位进行定价,它抛开成本,赚取它所能够赚取的最高利润。即顾客能接受什么价我就定什么价。如一个产品,按成本定价只有八九十元,经过消费者调研后发现,能接受的心理价位在200元以内,于是其定价188元,比原来高出100元。新产品推出市场后,价格并未成为顾客购买的障碍,反而本着好货当然价高的心理,认为这是一款品质相当好的产品。定价中高出的100元实际上成为了厂家的纯利润,当然,心理定价法的前提是对顾客的心理价位把握得非常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根据顾客的购买心理和行为习惯,在零售价格中,常用到以下策略:
(1)尾数定价策略。在确定零售价格时,以零头数结尾,使用户在心理上有一种便宜的感觉,或者是按照风俗习惯的要求,价格尾数取吉利数,也可以促进购买。该策略适用于非名牌和中低档产品。
(2)整數定价策略。与尾数定价策略相反,利用顾客“一分钱一分货”的心理,采用整数定价,该策略适用于高档、名牌产品或者是消费者不太了解的商品。
(3)声望定价策略。主要适用于名牌企业,名牌商店和名牌产品。由于声望和信用高,用户也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购买公司的产品,但是,滥用此法,可能会失去市场。
(4)特价价格。这是利用不少顾客追求廉价的心理,企业有意识的将价格定的低一些,达到打开销路或者是扩大销售的目的,如常见的大减价和大拍卖,就属于这种策略。该策略主要适用于竞争较为激烈的产品。滥用此法,会损害企业形象。
级差价格体系的构建
为新产品定价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相应的利润空间,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市场的级差价格体系。
具体做法是将产品销售网络内的经销商分为总经销、二级批发商、三级零售商,价格分为:总经销价、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设置合理利润。
为保障总经销的利润,要求总经销在各地按出厂价出货,而总经销的利润包含在出厂价当中,厂家可以在各种场合公布出厂价,对总经销的价格却严格保密。
为保障二级批发商的利润,总经销对外出货实行四种价格:对二级批发商执行出厂价,对超市执行批发价,对团体消费者实行团体批发价(高于正常对商业单位的批发价),对个人消费者实行零售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二级批发商可以按相同的价格销售给超市、团体和个人消费者,并以确保应得利润水平为前提。
为保障超市利润,总经销和二批在对团体和个人消费者销售时,严格按照团体批发价和零售价销售。
建立合理的级差价格体系,能够有效地稳定了市场价格秩序。否则窜货等扰乱市场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
在产品的价格制订以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应当针对消费者、经销商进行价格测试,测试制订的价格是否最终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同。如果确有不当之处,应当及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