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服务实体经济行稳致远,金融机构责无旁贷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实体经济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近日,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六大行相继发布公告,披露了今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六大行前三季度共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9万亿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高效服务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又是金融系统安全发展的根基。我国自确立了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助推功能,取得了大幅提升。

上述数据即表明,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充分展示了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基于各自特征和优势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争鲜斗艳”,用数据和行动刻画了金融在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中,工行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为实体经济发放5万亿元以上投融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并通过提高信贷资金精准直达性,优化以新制造、新服务、新基础及高技术客群为重点的公司信贷布局。农行则基于其在三农领域的优势,深入实施三农县域、绿色金融、数字经营等三大战略,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

最近央行公布的9月末数据也显示,3.53万亿元的社融增量、2.47万亿元的新增信贷,尤其是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中长期贷款,为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提供了充足粮草,展现了金融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前三季度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积极支持,一个显见表现就是,6月以来超2万亿元的新增政策资金支持。具体包括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6000亿元可做资本金的政策性金融工具,2000亿元设备更新再贷款,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等。这些政策激励,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大量低融资成本资金,推动了9月宽信用的边际改善。

当然,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仅体现在间接融资上。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完善着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还增厚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消化吸收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极大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可承载能力,也有效降低和分散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风险。

要知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直接的资金支持是必要前提,完善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可承载能力,则是重要保障。因为良好的金融市场,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性效应,实现人财物和公司治理的高效匹配,还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适应性效应。

各大市场主体,只要利用好丰富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不断动态发现,进行动态风险定价,以最大化各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就可以既经济又高效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当下,党的二十大审时度势,再次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航向和出路。金融机构应持续发挥自身的工具作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资深金融从业人士)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10月17日 15:16
下一篇 2022年10月17日 15:17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