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船长
1
9月30日,对中国房地产来讲,总显得那么特殊。
2014年9月30日,央行松绑“限贷”,购买首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为30%,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的,再次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这就是名载史册的“930新政”。
从此之后到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启了新一轮,也是历史上最高光的一轮行情。
在每次调控宽松潮,每年的“金九银十”都是最黄金的时刻,必须好好把握。
2022年9月30日,历史几乎重演。
先是在9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也就是,在目前房贷利率4.15%的下限前,部分城市还可以再次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这一波的房贷利率下限,跌破4%已经成为现实。
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史上最低利率了。
什么样的城市才符合条件呢?
仅针对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
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调出来一看,就是下面这23个城市了。
尽管城市数量并不多,但对这些城市,尤其是8个二线城市来说,房地产的底必须托住,不能再往下砸了。
很快,有城市已经出手了。
山东济宁,已经把房贷利率下限调整到了3.95%。
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多城市跟上。
转眼来到第二天的9月30日,又是两个重磅政策发布。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公告指出:
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
指向也很明白:年底前,尽快激活改善需求。
然后,央行决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保持不变,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不低于3.025%和3.575%。
指向同样清楚:除了商贷,尽快激活公积金贷款。
最利好的,是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群体。
毕竟,托底这事得有人带头啊。
三大重磅政策齐发,透露出两个信号:
时间紧迫,四季度的房地产表现,极为关键。
全局救市,还得上面大幅宽松。
接下来,就看市场表现了。
2
而之所以需要上面出手,还是因为各地方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效果不咋的。
2022年前7月,209省市已出台385次放松政策,其中需求端主要涉及放松限购、放松限贷、放松限价、放松限售、公积金、税费减免、购房补贴等,供给端主要涉及放宽预售、放松预售资金监管、放松土拍等。
每天你都能看到,某个城市在放松楼市的消息。
放松的消息满屏飞,但不代表救市的效果就好。
前8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数据一再下滑,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额,从4月份以来的跌幅,就没有低于20%过。
到8月份,也不过还是在横盘。
城市的房价表现,也没什么起色。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9月百城房价指数,给了答案。
全国100个城市新房平均价格为16200元/平方米,已连续3个月下跌。
环比上涨的城市44个,下跌的城市多达56个。
100个城市的二手房,9月平均价格15970元/平方米,已连续5个月下跌,且跌幅逐步扩大。
环比上涨的城市只有29个,而环比下跌的城市多达71个。
整个三季度,100个城市中,新房价格累计下跌的有62个,比二季度增加了7个。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的城市73个,比二季度增加了13个。
而哈尔滨、昆明、南宁等20个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从年初以来就没涨过。
9月份的成交面积,无论是一线还是二三线,更是清一色的同比下跌。
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无需多言。
“金九”已经没了,“银十”必须托住。
3
高层出台如此多的重磅政策,就是要营造最宽松的购房环境。
而楼市需要反弹,最关键的还是在于:
购房者的信心还没有恢复。
对普通人来讲,买房的难处在于两点:首付款,房贷。
一个是购房的门槛负担,一个是长期的还贷负担。
目前的各种救市政策,救市针对这两点。
首付款不够?降低首付门槛,从40%降到30%,再不行降到25%。甚至,还给你一定的补贴。
房贷负担太大?降低利率,从4.3%降到4.1%,23个城市甚至可以突破4%。
一切都是为了营造最宽松的购房环境。
但市场的恢复,需要时间。
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疫情的冲击还没有结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
尽管三季度,疫情没有大面积爆发,但现在这种不确定性,让经济陷入时起时停的“闪烁”状态。
而疫情最大的冲击,还是人们收入的下滑,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低迷。
二季度,31省的人均收入增速,除了西藏超过10%,30个省市的增速都在7%以下,19个省市在5%以下。
而上海、吉林,受冲击最严重,都变成了负增长。
即便是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增速也都不超过5%。
这和以往的动辄8%、9%,差距明显。
当中国最发达的地区都面临如此局面,一旦遭受疫情冲击,中小城市的居民收入情况可想而知。
当收入无法稳定,购房的信心很难一时间恢复。
关键节点过后,期待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