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摄像头被安装进千家万户,这也让警察办案变得更加方便,他们只要调查案发时间的监控就能够准确而迅速的找到凶手,那么在没有摄像的古代,官员们是怎么查案的呢?
大多数的官员只能凭着自己的猜测胡乱办案,造成了不少的冤案,但是也有很多官员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准确推理断案如神,留下了无数神奇事迹。
在这些人中,包拯包青天无疑是最有名的一位,他一生的断案故事不可胜数,件件都十分精彩。有一次,一个农夫前来开封府报案,他家中的牛无故被割了舌头,如今已经奄奄一息,他请求包拯能为他找出真凶,讨回赔偿。
包拯却说他只要把牛杀了肉卖掉,小偷自然会来自首,这话听起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可最后小偷居然真的送上门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牛舌被割
根据历史记载,在公元1037年,包拯被宋仁宗调任为天长县知县,这个小县城的治安向来非常糟糕,流氓盗匪横行,包拯对其极为痛心。
他上任之后立刻就对天长县展开了大清洗,抓获了不少流氓,盗匪,贪官污吏,县里的风气为之一清,百姓们也感激的称他为青天大老爷。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对包拯相当敬畏,但是包拯爱民如子,经常深入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真实生活,并为他们做了许多力所能及之事,这对百姓本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好事,所以他们对包拯也极为信任,认为他是百年不遇的好官。
出于这份信任,百姓们遇到什么事情也肯去官府报案,请求包拯为他们查出真相,有一次,一个农夫再去牵牛下地的时候,突然发现牛嘴里的舌头不翼而飞。
要知道舌头可是动物身上最娇贵的一部分,要是被割掉的话,动物本身也会有性命之忧。此时那头牛已经奄奄一息,农夫嚎啕大哭。
在农耕时代,一头健壮的牛可是一家的生存之本,如今牛无故被人割了舌头,几近死亡,这简直就是要了他们全家的命啊。
为了弄清楚真相,农夫就牵着牛来到了县衙报案,请求包拯能够将凶手捉拿归案。听完农夫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之后,包拯陷入了沉思之中。
奇葩答案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案子有些棘手,身为苦主的农夫一问三不知,无论是凶手的容貌身形还是牛的受害时间,他都说不出个具体来,什么都不知道,这案子拿什么去查?
可这一切都难不倒包拯,他将农夫叫到近前,低声向他说道:“你回去之后立刻把牛给杀了,然后把肉带到集市上去卖,这样的话,小偷就会主动投案自首了。”
农夫一听此话大惊失色,立刻就给包拯跪下了:“小人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八岁的孩子,断然不敢做此违法乱纪之事,请大人不要为难小人啊!”
在农耕社会,牛是极其重要的资源,一头耕牛每天所做的农活就能超过三个成年男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农业发展。所以朝廷早早地就颁布了律法,严禁民间私自杀牛,一旦被查到的话,杀牛者就要坐至少半年的牢狱。
包拯进口一开就让农夫钱去犯法,农夫哪有这个胆子,包拯却温言抚慰道:“你不必担心有牢狱之灾,朝廷律法规定,如果牛要病死或者是重伤而死的话,民间可以随意的处置它的尸体,你这头牛已经奄奄一息,被处理掉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有了包拯这番话,农夫心里也有了底气,他回去之后立刻一刀解决了失去舌头的牛,然后将牛的尸体扒皮抽筋,大卸八块,送到了集市上去。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摆摊,包拯就派衙役将他叫回衙门,农夫战战兢兢,还以为包拯又改变了主意,要惩罚他私杀耕牛。
但让这个农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包拯居然指着堂下跪着的人,告诉他这就是割掉牛舌头的凶手,农夫听后勃然大怒,立刻就冲了上去,可一见到凶手的脸,他就露出了满脸的惊讶之色,这可是他的老熟人啊!
水落石出
原来就在不久之前,凶手曾经出钱向农夫购买过耕牛和土地,可是农夫家中也只有这么一头牛,如果将牛卖掉的话,那农夫家中的活计就要做不完了,至于土地,那更是一个家庭的立身之本,哪里能轻易售卖?
农夫坚定地拒绝了凶手的请求,还放言说永生永世都不会卖掉自己的家业,这让凶手怀恨在心,决定要给农夫一点颜色看看,他先是从药铺里买了点迷药,然后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迷晕了牛。
在古代杀牛可是重罪,凶手也不敢直接动手,而是割了牛的舌头,这样的话,他就算被抓捕归案,也顶多上被关个几天,不得不说,这个凶手也算是极为聪明了,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还是没有逃过包拯的法眼。
杀完牛之后,凶手整日得意洋洋,只要失去舌头的牛一死,农夫就无法再承担繁重的农活,这样的话,他迟早要卖掉手里的一部分土地,凶手就能趁机压价买进了,这可真是一石二鸟之策。
为了能早日买到土地,凶手对农夫的关注极为密切,所以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农夫杀牛卖肉的事,这让他恨不得仰天大笑三声。
农夫既然主动违法乱纪,那就别怪他去包拯那里告发了,只要农夫这个顶梁柱一倒,那他家的家产还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吗?可是这一切只不过是包拯早就定下来的计划而已。
他一早就看出来,农夫家的牛之所以被割掉舌头而不是丧命,必然是凶手想要逃避责任,而这个凶手肯定和农夫有私仇,才报复到牛身上。听完包拯的分析之后,凶手大惊失色,这和他的所作所为完全相符。
农夫也对包拯的能力心悦诚服,四处宣扬他断案如神包青天的美名,这也让包拯在民间越发的受欢迎了。
科技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办案都只能靠自己的猜测和推理,包拯也是如此,在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心细如发又聪明绝伦,总能从微小处发现事情的真相并为百姓做主,正是因为这样的优秀品格,包拯才能够名垂青史,光耀万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