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清退超龄农民工,释放政策善意|新京报快评

2021年5月4日,建筑工人在天津某工程现场施工。图/新华社

针对当下建筑行业纷纷下达超龄农民工“清退令”的做法,近期,四川省住建厅、省人社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尊重超龄农民工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切实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纠正“一刀切”清退超龄农民工做法;已发布“清退令”的地方,要尽快调整,指导企业根据超龄农民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作业岗位。

“清退令”的背后,是一系列旨在加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政策措施。客观而言,推行实名制、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确实有助于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但是,“一刀切”式的清退似乎并没有完全达到政策预期,简单粗暴地按年龄划线,也不符合建筑行业的用工需求和超龄农民工的就业需求。

一方面,与全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同步,农民工逐渐老龄化是大势所趋。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人口总量为28560万人,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人口占26.4%。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0年,将陆续有7540万名农民工达到60岁以上。老一辈农民工正在老去,而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这也使得很多城市建筑行业等出现缺工现象,不少包工头都感叹招人难。

另一方面,不少农民工年过六十以后,仍有工作的能力和意愿,可以继续干几年。这些人往往常年呆在工地上,对各方面情况均十分熟悉,与工友配合也相对默契。尽管其中不乏一些年龄过大的农民工,干重体力活儿容易出现问题,但总体而言,以年龄为界,直接让这部分超龄农民工离开工地,仍有失草率。

9月9日,农民工张志军一家在工地食堂品尝建设方为他们准备的团圆饭。图/新华社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生计,农民工的劳动年限普遍很长。不干这行干那行,总归是需要不停劳动的。特别是,在一些地方,由于采取了实名制,很多企业为了完成工期,往往要么把那些超龄农民工列入名册,要么以他人的名义记录,这样不仅堵不住超龄农民工仍在工地的口子,反而会导致出事后维权艰难。

可见,即便是出于安全生产和权益保障的考虑,纠正“一刀切”清退超龄农民工的做法也十分有必要。四川此举,也是在释放温度与善意,保障超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当然,任何“人性化”的举措,都应以安全为底色。特别是超龄农民工,尤需做好安全保护。此前有媒体报道,以上海为例,2018年全市全年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死亡人员里,超过60岁的占比达到15%,而当时建筑从业工人中,超过60岁的占比仅有1%。因此,即便是四川等地开始对超龄农民工采取包容政策,仍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提高工人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现实是驳杂的,生活是具体的,全国近3亿农民工的生计问题不是一件小事。他们都会老去,他们也都会面临着干不动、干不了、不让干等等难题,这既是每一个农民工都可能遇到的个体困境,也是中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迈过去的“坎儿”。这需要不断的制度创新,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撰稿 / 任君(媒体人)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赵琳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4日 18:12
下一篇 2022年9月24日 18:1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