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视角”给困住了。

比如,一个老掉牙的问题——当女友和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明显,是为了验证在你的心中,女友和妈妈谁更重要。但如果在现实生活里,这件事真的发生了,它的最佳解法是要先救不会游泳的。

再比如,当你被问到——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当务之急不是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可以去思考问题设置的动机,或许它可以变为“事业和家庭所代表的社会身份,和你的自我之间,你是如何去平衡的?”

其实视角一直都存在,只是当我们被问题所困、被现状所困时,我们的世界就只剩下了自己的单一视角,好像只看得到A或B这两个选项,文艺一点的说法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钻牛角尖儿了”。这时候,破局的方法也简单,走出家门,和人聊聊 。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走出家门,和人聊聊 ‍

生活在都市的你,或许想知道逃离高压的大城市,回归乡村的年轻人到底过得怎么样,他们是否收获了内心的平静?带着这个疑问,去年,周迅和阿雅在综艺节目《很高兴认识你》中,选择走出都市,去往自然山野之间,和那些努力平衡生活与梦想的人聊了聊。

而在今年的第二季中,她们选择回到快节奏的大都市,和那些选择留下、努力在这里寻找更多可能的年轻人聊聊——不逃离,也能治愈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除了A、B选项

其实也能选C、D、E……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要说去年饱受热议的词语中,“社交牛逼症”大概率会占据一个席位。它是“社交恐惧症”(指害怕社交的同时又渴望社交,在人多的地方会不知所措,表情不自然,已经到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的对立面,指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能够毫无包袱且肆无忌惮地散发自身魅力,并乐在其中的一类人。人来疯是他们的别称,放飞自我是他们的外在表现,不在意世俗眼光是他们刻在骨子中的特质。

不过,你是否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好像既不是“社恐”,也不是“社牛”。在针对大城市交友话题的第一期节目《保持联系》中,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就提到了这点。她将自己的社交状态定义为社交懒惰,“我有的时候就是一想到交朋友这件事,很麻烦。我也不是说多害怕,你让我去跟他们说话,我也能说,但一想到我要想方设法跟他们熟络起来,我就算了,在家躺着多好。”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你是“社牛”,还是“社恐”,还是社交懒惰?

或者是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切换呢?

除此以外,李雪琴还可以在“社牛”和“社恐”两个状态中切换,切换的关键在于社交的人数。她提到自己对超过六人以上的社交局,感到坐立难安,却对六人以下、每个人都能照顾到彼此的社交局游刃有余。

或许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社交状态和李雪琴更为接近,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两极之间的中间状态,在有些社交局中,也会短暂出现“社牛”和“社恐”的状态。就像心理学的自评量表中,在每个问题的回答下,都会出现“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的选择,而选择“从不”和“总是”的次数总是最少的。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人有对联结的需求,同时又有对独处的渴望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难题

如果说李雪琴是在两极的词语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么,25岁的新媒体编辑翠勇,则是受困于非黑即白的选项,没有看见中间地带的存在,“像我很现实,公众号就是阅读量,一万加,两万加,五万加,十万加,这个就是我焦虑的地方。”甚至她在看电视时,会觉得此刻的自己没有想工作,很不敬业。对翠勇来说,娱乐活动等于浪费时间,有放松的欲望是羞耻的。

就算从入职时,一篇十万加的文章都没有,到如今写出了几篇十万加的爆文,她都没来得及鼓励自己,而是选择快速投入“如何写出下一篇十万加”的循环之中。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变成了一架只为目的和结果而高速运转的机器,但因为无法适应,一边加速奔跑,一边自我解体。在提及自己的状态时,翠勇说,“焦虑,焦得很,我停不下来,因为我没有地方发泄。”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对于翠勇来说,娱乐成为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

需要学习不为自己有这种欲望而感到羞耻

无法停下或许是不少人的困境,这与当下的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关,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试在著作《新异化的诞生》中,提出如今的我们处于一个不断加速的竞争社会中,“个人总会觉得自己站在滑坡上:人们的经验、知识、设备、穿着,甚至是生活方式和日常用语,只要稍微喘口气,就马上会变得落后过时。进退之间没有平衡点,因为维持现状就等于落后。”

结构性的困境非短期内可以得到解决,但自己的感受也不应该被忽视,在辞职或继续工作的两端选择中,或许暂时减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方式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翠勇的选择是“拳击”,如今的她迷上了拳头打在手靶上的声音,这让她感觉自己是有力量的,“我觉得自己有一点劲儿,那个时候我是很开心的。自己好像不是在工作里面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我可以去干别的什么。”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选择暂时逃离都市,和大自然接触

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的舒压方式

这档综艺的温柔之处在于提供了看问题的新视角——不一定要在两极之间横跳,中间地带其实也有N种方式供我们选择。或许不逃离原地,也不要忍耐现状,小路出行也可以获得治愈。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跳出单一的自我视角

借由他人视角看问题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曾提出,每个人都是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视角)去看待事物的,这是他获得和理解新知识的基础框架,也是人进行联想、推理和思维活动的基础。

一方面,认知结构或自我视角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不仅数量庞大,还杂乱无章,只有在经过梳理、分类后,才能形成明确而有条理的认识,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的视角都有局限性,是无法看清世界全貌的,所以,互相交流、沟通显得十分重要。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与人交流的第一步是敞开心扉

但这一步恰恰是最困难的

因为敞开意味着有受伤的可能

在第四期节目《头号粉丝》中,育儿博主刮刮油的故事就展现出他人视角的必要性。在孩子们被主持人阿雅问到,“你们两个是什么都会和爸爸妈妈说吗?”哥哥的回复是,“大概会吧,爸爸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跟个小朋友一样”,妹妹则说,“反正我都跟爸爸说。”

“我的朋友”是孩子们对刮刮油的评价,这也是他引以为豪的地方。这份对孩子的尊重与原生家庭密切相关,刮刮油坦言父亲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比如说我做不了这么大的事,他觉得不应该,比如说他认为我应该超过他,我是这么执拗地会一直这么想的。我知道您想让我成为那样的人,我成为不了那样的人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很难过。”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在长大成人后,我们往往丢掉了当孩子的记忆

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感受

“设身处地”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

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刮刮油会希望在与人沟通中,双方彼此都应该是平等、尊重的状态,“比如我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对我们观点的接触是第二层面的,第一层面是你的态度,如果你态度不好的话,你说再对我也不听,因为你是想教育我,你想压我。”但在一顿家宴上,父亲提及在教母亲使用智能手机时,母亲多问了几句,刮刮油言语之间会有些不耐烦。这句话让他跳出了自己的视角,开始反思自身的行为,“我确实有的时候对我妈的耐心不够。我会认为我和她说了十遍,但是她可能(还是不懂),这块我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父辈人大多认为爱靠行动,不靠语言,不当面夸奖是希望孩子不要骄傲,这样以后孩子才能更好。但我们往往会觉得夸奖是爱的证明,如果拼尽全力都无法获得父母的认可,会有深深的挫败感。两代人的观念在这一张餐桌上碰撞,结尾时,父亲依旧觉得说出“我爱你”过于肉麻,但他向刮刮油承认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说出了那句儿子一直想听的话,“我实际上很满意你。”而刮刮油也开始反思自己,对待老人的态度是否做到和对待孩子一样平等、尊重。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爱是行动,也是语言

语言和行动并不冲突

或许这就是交流沟通的意义,并非要争论谁对谁错,而是看见双方话语背后的情绪诉求,试图站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在理解彼此的同时,也交换了各自的视角,从而推动关系的发展。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这档节目为什么治愈?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由抖音和品心明联合出品的《很高兴认识你2》,延续上一季的发起人周迅和阿雅,并在每一期中邀请明星嘉宾,如李雪琴、窦靖童、井柏然、李诞等人加入,围绕社交、租房、爱情、亲情、压力、职业、生死这7个当下热议的话题展开,通过呈现在城市之中的普通青年的不同生活,去探讨这代年轻人如何有不一样的生活解法。

“多元视角”的呈现贯穿节目始终,这也与发起人周迅和阿雅的开放心态相关,她们在节目中不仅尝试了时下年轻人的各类爱好——玩飞盘、去露营、开卡丁车、玩剧本杀……还选择打开自己,在倾听他人的故事同时,与不同的青年分享自己的观点。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很高兴认识你2》中的周迅

阿雅是这档节目的发起人,同时也是主创人员。从早年间《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搞怪的形象,到如今《很高兴认识你》中平静的状态,阿雅花了十几年,成功从主持人转型为内容创作者。这源于当红时期,她选择放下一切去游学,“我看自己以前的照片,我笑得时候嘴巴都是歪的,因为我太想要笑给大家看,我太想要把自己所有能给的东西都一下给出来。当你一直不断在给的时候,其实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消耗,消耗到一定程度,你势必要再找另外一种方式去平衡。但也不是说哪一个阶段好或不好,而是你就是该经历彻底地燃烧,然后才能找到更为平衡和谐的,给出你自己不同能量(的方式)。”

这十几年的经历拓宽了阿雅的社交圈,通过和各式各样的人接触,她获得了看世界的多元视角,找到了让自己更自在的生活方式,也坚定了自己想做内容的初心。和抖音平台合作的《很高兴认识你》便是阿雅转型过程中的一环。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滑动查看更多

“社交、租房、爱情、亲情、压力、职业、生死”

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面临相似的问题

但他们又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作为抖音平台的自制长综艺,《很高兴认识你2》每一期的时长都在50分钟左右,这背后显示出抖音平台想要沉淀优质长内容,扩展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进行长短视频融合的尝试。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拓宽流量边界,而且在吸引多元化的受众、增强用户沉浸感等方面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不过,一档节目的成功,关键还是在于内容能否打动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一个事实: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你到底要选择如何生活?《很高兴认识你2》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呈现了多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但就租房问题,就可以衍生出——

房子越豪华,人住得就越开心吗?

租的房子难道就不能称为“家”吗?

❤ 房子很小,难道就不能变得温馨吗?

身处大城市,还能拥有亲近的邻里关系吗?

《很高兴认识你2》希望透过这些普通人的真实故事,让观众产生“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的想法,也会生出改变的动力。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年轻人,你还会留在大城市吗?

滑动查看更多

在第二期《可以去你家坐坐吗?》中

不同的受访对象对“家”有不一样的理解

或许此刻阅读文章的你正在犹豫“要不要辞职”、“要不要分手”、“要不要离开大城市,回老家”,或者你觉得目前的生活走入了死胡同,好像前方没有了路。

不如,静下来看看这档节目,或者干脆走出家门,和人聊聊吧。当下困扰你的难题,也许无法立刻得到确定的答案,但他人多元视角的加入,多种生活方式的呈现,会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人生出路,这份可能性的确认是焦虑的敌人,是自洽的朋友。❤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 | 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李佳星

作者丨碱水小玩子

图片来源丨 抖音、攝影:Wenjei Cheng 郑文絜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15:10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15:55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