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老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是我国著名画家,一生绘画无数,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还被授予称号人民艺术家”。
至于毛主席大家就更加熟悉了,我国的伟人,建国创始人之一。
毛主席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大家都知道,但是在文学方面毛主席同样有不俗的造诣。
诸多的相似之处,让两人走到了一起,但为何会因为一幅画起了争执呢?
齐白石为何出尔反尔?毛主席为何直接下手开“抢”?
一、出鞘的宝剑
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作非常珍贵,且非常有收藏意义,尤其是花鸟鱼虫和人物山水的方面,更是描绘的出神入化。
大家都知道,艺术离不开天赋,而齐白石先生就属于这一类人。
他没有学过绘画,能有这样的成就靠的只是天赋和努力。
1864年,齐白石老先生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普通家庭。
当时由于家境贫寒,再加上当时的各种环境因素,很小的时候就下地干活,基本没念过书。
那时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每次从田间回到家中齐白石就会掏出纸笔大展身手,把今天的所见所闻描绘在纸上。
慢慢地齐白石发现自己喜欢了绘画,一时时间就会掏出纸笔进行绘画。
在14岁的时候齐白石拜了一位雕花木工的师傅,当起了学徒。
即便如此,齐白石也没有放弃绘画,每天跟随师傅学习完之后就会拿出纸笔作画。
此时的齐白石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涂鸦,而是开始临摹前人的遗作。
春去秋来,在齐白石数不懈努力下,他的绘画水平越来越高,得到了当时很多本地出名画家的认可,开始拜师学艺。
此时的齐白石就像一个未出鞘的锋利宝剑,内敛低调,一旦出鞘必然会石破惊天。
但事愿人为,那时战乱四起,齐白石为了求生只好来到北京。
初来乍到的齐白石当说自己是个画家时,很多人嗤之以鼻,还受到了诸多嘲讽:“你学到没上过还敢自称画家?画匠还差不多。”
对于这些冷嘲热讽齐白石完全没有当回事,心态平和,继续磨炼那未出鞘的宝剑。
当然也让齐白石的生活有些困难,日子过的异常艰难,为了生存,齐白石决定以卖画为生,而且还能锻炼自身。
为了图方便,齐白石以数量收费,比如画苹果,画上有几个苹果他就收多少钱。
有一天来了人来找画虾,好了之后那人拿起画看了一眼后,感觉有点少,便说道:“能不能在多送一个,你看菜市场买菜都还多送呢!”
齐白石文言有些恼怒,但还是给对方补了一虾。
当那人拿到画时皱起了眉头,他发现这补的虾和之前的虾有些不同。之前的虾栩栩如生,而这虾则无精打采,病恹恹的。随即变问了出来。
齐白石解释道:“当然了。免费送的虾肯定不能活蹦乱跳,所以就给你画了一个将死之虾。”
在卖画求生的这段时间里,齐白石的画渐渐流传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上门求画,宝剑正在展露它的锋芒和利刃。
在所有的求画者中,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全部一视同仁,收取同样的价钱,齐白石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
在展露锋芒后有人曾建议齐白石去宫中为太后作画,但齐白石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有着属于自己的品格和风骨。
其实对于齐白石来说,生在那个年代,是不幸的,同样也是幸运的。
在齐白石成名的那段时间,一场洋务运动打破了无数中国人的梦,一场甲午战争让当时的祖国沦为别人的猎物。
可就这个国家危难的时刻,军阀内战还在持续,祖国的未来遥遥无期。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齐白石都秉持着不和侵略者为伍的里面。
在抗日战争年代,日军侵略北平时,当时的齐白石就住在北京。
要知道,日本在很久以前就受到了我国文化的熏陶,在艺术这一块中日双方可以说大同小异。
而此时齐白石的画作已经流传开来,日军对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作自然垂涎的不得了。
所以就有很多日本军官前来索卖,态度很是客气。
但齐白石老先生什么人,爱国人士,坚决不予侵略者为伍。
身为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态度,齐白石老先生也不想随意画画将日军大方,他认为这是在侮辱自己的画。
想了很多之后,齐白石老先生在自己大门口贴了一份公告:画不卖与官。
在此之后,日军还曾多次擅闯齐白石家要求其作画,面对拿着枪的日本鬼子,齐白石老先生毫无惧色,不为所动,日军每次都是失望而去。
当北平彻底被日军占领后,日军甚至还打算借用齐白石老先生享誉中外的名声稳住北平局面,可不管多么优越的条件,齐白石老先生从不正眼看一眼。
但日本人实在险恶,在霸占北平艺术学院后直接称齐白石为该院老师。
得知这一消息的齐白石大怒,当时就表明自己的立场。
二、送画
1949年,新中国成立。
此时的齐白石老先生已经高龄85岁,在经历了清朝末年的他对官场已经失望至极。
但是当齐白石老先生在看到亲中国后,知道了毛主席的事迹后。齐白石老先生由衷的感叹:中国的未来不在遥遥无期。
对于新中国的发展齐白石老先生全都看在眼里,也越来乐对毛主席有好感,于是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感谢信。
齐白石本以为这封信会石沉大海,他没想到没多久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看着信中问候的话语,他备受荣幸。
受宠诺惊的齐白石老先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亲自用寿山石刻了写有毛主席名字和名号的印章送了过去。
收到印章的毛主席自然开心不已,只是让毛主席不理解的是为何要用一幅画来包裹呢?
打开画毛主席越看越喜欢,便让人收起来。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齐白石老先生受邀商量关于新中国建设的相关事宜。
两人见面时,毛主席握着齐老师老先生的手说道:“齐老师先生,真是久仰大名。”
当时两人聊了很多,让齐白石老先生有些意外的是毛主席对他的事情很是了解。
又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要在中南海宴请齐白石老先生,表示要当面感谢送给自己的画与印章,当时还邀请了当时著名的画家郭沫若作陪。
酒席间,三人相谈甚欢。毕竟三人都是当世闻名的艺术家。
酒足饭饱后,三人就坐在桌前闲聊,欢声笑语络绎不绝,突然间毛主席说道:“齐老先生,感谢你的印章和画作,我非常喜欢。”
齐白石闻言一脸疑惑,“主席,这话从何说起,我何时送过画和印章,为何我一点印象没有。”
“老先生真是太健忘了。”
毛主席开玩笑说了一句,之后便让秘书把画取来。
“一棵李子树,上面有五只活灵活现的小鸟,树下还有一头老牛在栖息。”
看着眼前的画齐白石想起来了,原来这幅画是自己练笔之画,当时随后就取来包裹印章了,他没想到主席却这么看重。
可转念一想,齐白石老先生又觉得有些不妥,连忙道:“主席啊,这是我随手之作,还没来得丢…是我大意了,改明儿我在给您画一副。”
说着就要生手去拿。
可谁知道毛主席动作更快,直接把画拿了起来:“没事,这画挺好,我非常喜欢。”
“主席那可不行。”
齐白石连忙摇头,站起身打算拿画,可谁知道毛主席直接躲开了生手拿画的手,齐白石老先生见状站了起来:“主席,你要是不不还给我,那我可就要直接抢了?”
毛主席还没有说话,郭沫若插在了两人中间,朗声道:“我说主席,齐老先生,你俩就别争了。要我说啊,其实这画应该给我。”
毛主席和齐白石老先生都投来疑问的目光,齐齐问道:“为何?”
“因为树上有五只鸟,上五..上五,我叫尚武。”郭沫若看向二人,“你们说这画该不该归我?”
见郭沫若用谐音,毛主席也不甘示弱:“要这么说拿着画上也有我的名字。”
随后在二人不解的目光中,毛主席解释道:“画上是什么树?”
“李子树啊。”郭沫若平淡回答。
“茂盛吗?”
郭沫若点头“茂盛。”
毛主席爽朗的笑声响起:“哈哈,茂盛不就是在下的名字吗。所以说这画应该归我。”
郭沫若听后也是哭笑不得。
一旁的齐白石也是无语,既然画要不回来了,倒不如让主席和郭先生在画上题字,那么画就不一样了。
很快主席和郭沫若就题好了字,在二人欣赏时一旁的齐白石老先生趁二人不被将画收入囊中,对二人呵呵一笑:“这画我要好好收藏。”
毛主席和郭沫若对视一眼,无奈的摇摇头。
一场饭局就这样在一场“闹剧”中结束。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齐白石去世后,这幅画也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