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核对守灵名单,抬头问:哥哥毛岸成怎么不在

  • 前言

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整,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向全中国发布了一条悲痛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毛主席于今日凌晨0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消息一出,举国恸哭,举世哀悼,江河凝滞,天地呜咽!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自发赶往北京,想送毛主席最后一程。

为了周全主席的身后事,也为了维护秩序,尽量减少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中央成立了治丧委员会,负责毛主席的丧葬事宜。而治丧委员会成员中,就包括毛主席的女儿李敏。

守灵名单拟定好后,李敏仔细看了三遍,名单上大多是毛主席的直系亲属。沉默良久后,李敏突然抬头说:“名单上面怎么少了个人,我的哥哥毛岸成不在名单上。”

毛岸成?工作人员听到这个名字后愣了一下,毛岸成这个名字听起来实在太陌生。看到工作人员面露疑色,李敏连忙解释道:“他是我父亲的亲侄子,也在北京,你们一定要找到他。”

得到消息后,工作人员连夜寻找毛岸成的下落,可得到的只有一个结论:毛岸成早年已经和母亲贺怡一起遇难了。见工作人员找不到毛岸成,李敏决定亲自寻找。

她拿出一个电话簿,拨打了上面的号码…….

那么,毛岸成身在何处?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最后是否找到他了呢?


  • 【革命者的后裔,隐居于群众中】

故事要从1934年10月说起。

彼时,红军通过长征离开了革命根据地,时任中国工农红军赣南独立师师长毛泽覃与妻子贺怡,留下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阻挡白匪的追击。

毛泽覃是毛泽东的三弟,贺怡是毛泽东妻子贺子珍的胞妹,二人与毛泽东的关系可谓是亲上加亲。次年1月,贺怡生下一名男婴,他的诞生让身居虎穴的毛泽覃心中得到些许宽慰。

毛泽覃看着眼前啼哭的婴儿,对妻子贺怡说,毛家下一代都要有一个“岸”字,就叫他毛岸成吧,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出生,实在是苦了娃娃呀。

毛岸成出生仅三个月后,也就是1935年4月,毛泽覃同志在率领游击队员在瑞金红林区低槽的一次作战中,英勇牺牲。

贺怡得知消息后,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但她马上想到自己怀中的孩子。革命者在这种险境下,自身安全难保,更何况要抚养一名孩子。迫于无奈,贺怡只能将儿子寄养在群众家中,自己继续随军与白匪展开游击战,隐匿于山林中。

不久,贺怡抽出机会回到群众家中看望毛岸成,她觉得这里还是不安全,又几经辗转,将孩子送到老家江西永新山区的亲戚家里抚养。一切安排妥当后,贺怡伪装成农妇,通过敌人的层层封锁,回到陈毅率领的游击队,参加到著名的赣南三年游击战中。

毛岸成一天天长大,可亲戚却十分担心,村里老贺家有一个姓毛的孩子,名字中还有“岸”子,谁都能猜到这个孩子是革命者的后裔。于是在亲戚的建议下,毛岸成改名为贺麓成。“麓”源自岳麓山区,“成”沿袭了毛泽覃“革命一定成功”的希望。

这个名字文雅而响亮,同时也不会被敌人怀疑。

打孩子记事起,亲戚和村里人都叫他贺麓成,毛岸成这个名字,就被尘封了起来……


  • 母子重逢,幸福时间太短】

就这样,贺麓成在江西的农村里,以农民家孩子的身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长征胜利后,贺怡被派往其他地区工作。正所谓母子连心,远在外地工作的贺怡心中一直挂念着儿子,他在老家过得好不好?长大了没有?这些问题成为贺怡工作之外唯一挂念的事情。

因此,贺怡多次向延安写信,请求组织能够保护自己的孩子。

而贺怡的信,毛主席每一封都会看,他向周恩来请求,让在江西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多多照顾自己的侄子,不求他生活滋润,只要他安全就好。

不久之后,毛主席回信给贺怡,信中还有一支鹿茸,让她好好保重身体,以便日后母子相见。贺怡没舍得用这支鹿茸,又托人将鹿茸送回了江西老家,她无时无刻都在想念自己的儿子,这支鹿茸是她对年幼的贺麓成思念的表达。

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期,贺怡意外被捕,国军知道她的身份,对其进行严刑拷打,但贺怡始终没有屈服。之后周恩来亲自出面,在维护国共关系的大环境下,将贺怡救出。

本来贺怡认为,国共联合抗日,自己就可以去江西看望孩子了,可看到国军的表现,贺怡知道现在还不能与儿子见面,这样只会拖累儿子。她只希望日寇不会在江西涂炭,自己能做的有限。母子相见的日期,还要再等等。

时间来到了1949年8月,永新解放了。贺麓成已经长成14岁的大小伙子,那天,他站在城市主干道的旁边,兴高采烈地球欢迎解放军进城。

没过多久,一辆吉普车来到贺麓成居住的村庄,车上下来一个女人,三十七八岁的容貌,留着短发,身穿列宁装,眼神睿智,充满朝气。

这名女人刚下车,就冲进院子里,大声呼喊着:“麓成!麓成!”

这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贺怡同志。

贺麓成和亲戚从屋里走出,看见眼泪流满面的陌生女人,心中却感觉格外亲近。贺怡一把将贺麓成搂在怀里,嘴里呜咽着:“妈妈来接你了!对不起儿子,让你受苦了。”

一旁的亲戚告诉贺麓成,这就是他的妈妈,小麓成不禁感触地哭了起来。听亲戚讲,他的父母都从事革命,直到今天,他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他没有怪罪母亲当初抛弃自己,而是安慰母亲说,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

此时贺怡担任吉安地委第一组织部长,在谢过亲戚后,她怡将贺麓成接到吉安,母子二人终于可以一同生活了。

闲暇之余,贺怡就对麓成讲述自己和父亲的革命故事,父辈的故事小麓成永远听不够,童年缺少的那些母爱,在此刻都补了回来。

可幸福没有持续多久,一场悲剧又让母子再次分离。不同于上次,这次是天人两隔。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恢复了和平,毛主席还有一个儿子小毛毛在广东失散,作为毛家人,贺怡主动接过了寻找小毛的工作。每年年末,贺怡都会亲自前往粤北,寻找小毛的下落。今年母子相认,贺怡不舍得与儿子分开,就带着儿子一同前往。

为了早点到粤北,贺怡一行人日夜兼程。一天夜里,汽车刚过泰和县不久,在过木桥的时候汽车不慎侧翻到桥下。这起事故让贺怡同志不幸遇难,儿子贺麓成左腿三处骨折,被人救出后立即送往最近的卫生所接受治疗。

母子相认不到三个月,却阴阳相隔,这对年少的贺麓成而言,又是一次沉痛的打击。

上海的姨妈贺子珍在得到妹妹车祸去世的消息后,一样悲痛万分。当她得知贺麓成也在车上时,立刻询问起外甥的状况,当她知道麓成还活着,不禁松了口气。

出于某种原因,在事故报告中,贺麓成被报告为与母亲与一同牺牲。毛主席后来通过其他渠道才知道,自己的侄子还活着。

不久,贺子珍将贺麓成接到了上海,她抱住眼前这个可怜的孩子,告诉他自己会抚养其长大成人。就这样,贺麓成开始在上海上学,在姨妈和舅舅贺敏学的抚养下过上了新的生活。


  • 【靠自己终成导弹专家】

在上海的生活,让贺麓成得到了姨妈的格外关爱。贺麓成知道自己其实是毛家人,但贺子珍一直教育他,不要依仗亲戚权势,在学校里搞特殊。

贺子珍对贺麓成的教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可依靠关系,要自食其力;二是要学好数理化,因为新中国需要科技人才,让麓成学理就是在为祖国做贡献。

贺麓成谨遵姨妈的教诲,靠自己的能力在上海读书学习。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贺麓成依然穿着朴素,平时很少出去玩,放学后就回到房间里埋头读书。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屋内偏僻的储藏室,因为这里安静。终于,他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上海中学。

1952年,贺麓成又凭借个人实力,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化专业。

早在中学毕业时,贺子珍就问过麓成是工作还是继续读书,他果断回答要考大学,电气化专业是他早就想好了的,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忘记姨妈当年的教诲,这让贺子珍倍感欣慰。

大学生活让贺麓成渐渐独立,步入校门后,他就没有向贺子珍要过一分钱。他平时总是省吃俭用,常常吃清汤馒头,因为长时间不吃油水,有时候一顿连吃3个馒头他都依然觉得饿。暑假时,他就在上海做零工,每个月还要从自己的生活费抽出5元送往江西老家。

大学里有不少条件优渥的学生,看贺麓成过得清苦,谁都不会联想到他是毛主席的亲侄子。

1956年,贺麓成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去苏联进修读研的机会。在政审档案里,贺麓成的家庭关系中只写了“双亲亡故”,其他家庭关系一概没填,他尽量不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身世。

因此,直到他从苏联回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贺麓成的真实身份。

60年代,中国遭受核威慑,学有所成的贺麓成只身前往大西北,加入到研究导弹的科研人员中。他在日记中写道,自己要为中国航天做出贡献,外国人有的,中国人一定要有,有了导弹,中国人才能挺直腰杆子过日子。

身为新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贺麓成又一次钻入科研当中。


  • 【不搞特殊,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1959年,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即将成婚,毛主席与贺子珍一同安排女儿的婚事,在婚宴邀请名单上,李敏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毛岸成。

李敏不知道毛家还有这个兄弟,就问父亲毛岸成是谁,毛主席就将当年长征赣南游击战发生的故事讲给了李敏。得知是叔叔毛泽覃的儿子,李敏心中对贺麓成生起敬意。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努力学习、认真工作,没登过一次门,没求人办过一件事。

可李敏只知道贺麓成在北京某单位工作,具体在哪里,她也不清楚。不久之后,贺麓成就前往西北研发导弹了,他的行踪全程隐姓埋名,就连李敏也查不清楚。

所以在后来毛主席逝世时,李敏就要求将毛岸成的名字加在名单上。

回到故事开头,李敏自己打电话亲自寻找毛岸成,可结果还是和上次一样,杳无音讯。后来几经辗转,电话的那头终于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声音。这位兄弟声音,李敏还是第一次听到。

当李敏将贺麓成需要为毛主席守灵的事情告诉他时,电话那一旁的声音颤抖了:“我很想念毛伯伯……”不久,贺麓成从外地赶到了北京,向来为人行事低调的他,在丧礼期间,没有跟其他亲戚过多攀谈自己工作细节。

待葬礼结束后,来不及与亲戚告别,他便又悄悄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那么,身为毛主席的亲侄子,为什么会特意保持低调呢?

1987年,记者来到军队某研究单位,见到了副主任贺麓成。身为副师级干部,贺麓成却仍然住在破旧的杂院里,每天上下班还和群众一起乘坐公交车。

记者不禁感叹道,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如此简朴的干部。

记者听闻过贺麓成的身世,便向贺麓成询问为何没有很毛主席“认亲”。此时的贺麓成已经52岁,鬓角已经发白,他诚恳地说,要遵循姨妈贺子珍的教诲,不给主席添麻烦;二是自己从事国防科技建设30余年,接手的项目都是国家最高机密,不太适合露面。

贺麓成坦言,身边有一小部分同事知道自己的身世,有时一起看列宁侄子投身科学的电影时,他们经常打趣道:电影也源自于真实啊!咱们麓成同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他还说,自己就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不搞特殊,不攀亲戚,自己为国家做贡献,比什么都觉得光荣。


  • 【尾声】

八十年代末,受湖南韶山政府邀请,贺麓成回到老家参观,此时他的身份已经公开,但比起他是毛主席的侄子,人们更尊敬他是祖国导弹事业的栋梁之才。

在浏览韶山风光时,贺麓成触景生情,他想起了自己为革命牺牲的父母,于是提笔写下:“父母忠贞留胜迹,儿为四化奔旭日。”

这句诗,涵盖了他对祖国默默付出的决心与对父母的敬意。

为人民谋幸福,一直是毛家人的宗旨,毛家投身革命,为的就不是给自己过上好日子。贺麓成隐姓埋名50年,默默为国家付出,不愧为毛家之后,无愧于革命先驱!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3日 21:21
下一篇 2022年9月23日 21:2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