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安徽省委书记是谁?他本有机会授上将,却因转职错过军衔

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组成安徽省,省会设于合肥市。首任省委书记是谁?首任省长又是谁?

巧的是,安徽合省后,首任省委书记和省长皆是同一个人。早在1948年11月,华野、中野部队发动淮海战役时,中央就已经在酝酿出两淮解放后的负责人名单。1949年3月,中共皖北区委与皖北军区成立,时任豫西军区司令员的曾希圣调任合肥任职,其便成为了安徽历史上的第一个区委(省级)书记。

1952年1月,皖北区委、皖南区委合并为中共安徽省委,曾希圣升格为安徽省委首任书记和首任省长,成为了安徽省的党政一把手。

曾希圣是湖南资兴人,他是怎么当了安徽省的一把手呢?说来话长,曾希圣能够和安徽结缘,首先得益于毛主席的慧眼识珠。

曾希圣参加革命的资历很老,他早年曾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院,在校期间,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遂于1926年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就读。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而曾希圣能够参加革命,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其的兄长曾中生的引导。曾中生是红四方面军的缔造者,在广州黄埔时,曾中生、曾希圣两兄弟同为黄埔四期生。

当年的曾希圣,唯兄长曾中生马首是瞻,在兄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曾希圣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兴趣,遂于1927年加入了党组织。

正式参加革命后,曾希圣先后辗转建国豫军樊钟秀部和胶东军刘珍年部做兵运工作。1930年,中共中央长江局计划协助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三次反“围剿”战役,曾希圣转调汉口和上海,又任中央军委侦察科长和长江局秘书长等职。次年冬,上海地下党遭到了严重破坏,曾希圣进入中央苏区,成为了中央军委二局的首任局长。

军委二局是中央红军重要的技术侦查情报部门,在整个红军反“围剿”和长征阶段,该部门曾发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主席专门接见了曾希圣等军委二局的同志,他当面称赞曾希圣是红军的眼睛,并称:“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完成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永远不会迷路。”

抗日战争时期,资历老能力出众的曾希圣再次受到重用,这一时期,他和廖承志、张纯清等同志一样,成为了南方局情报工作的骨干。当年,廖承志负责两广和香港等地的情报工作,曾希圣则全面负责重庆和成都等地的隐蔽工作,直接在周恩来、董必武辖下任职。

解放战争时期,华中野战军成立,时任皖江区党委书记的曾希圣,率领新四军第7师攻克枣庄。1947年1月,华中、山东两大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曾希圣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成为了华野、中野核心的领导者。

曾希圣在革命年间长期战斗在两淮地区,他对皖南、皖北两行署区的风土人情和实际情况十分了解,所以安徽建省后,毛主席则力荐曾希圣担任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

当时,毛主席、朱老总、周恩来、刘少奇和陈云等五大书记共同商量安徽省委书记的人选,在谈到曾希圣、牛树才和马天水等人时,毛主席专门提及了曾希圣。

他对四位书记说道:“曾希圣曾和我说过,想要在安徽干出点名堂,依我看,安徽的老百姓需要他这个活菩萨,就让他去安徽任书记吧。”

见毛主席一锤定音,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也高兴地回应:“同意!”

如此,曾希圣便成为了安徽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兼省长。

曾希圣在安徽任职的十年间,为安徽省顺利解决了水利灌溉工程和粮食单产量低的问题,不过,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因为农业改革等的问题,他还是受到了批评。

1962年后,曾希圣转任华东局第二书记和西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1968年7月15日,其在北京病逝,终年66岁。

值得一提的是,曾希圣在1955年初次评衔时,也在58位上将的初选名单,当时,他以安徽省委书记的职务,与李井泉、陶铸、阎红彦等行政工作的干部并列,一起被军委初定为上将。

不过,考虑到曾希圣等人已经在地方工作,再加上他们的工作重心已不在军队,1955年正式授衔前,曾希圣、陶铸、李井泉等遂被移出了名单。

曾希圣是我国安徽省的首任省委书记,他在安徽任职的十年间,是安徽工农业恢复的关键之期,像两淮的治河工程,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完成的。这样的一位革命家,也值得所有人铭记。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3日 16:26
下一篇 2022年9月23日 16:2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