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凡是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就象征着取得了干部身份,毕业后,由上而下指令性的计划分配工作。因此,收到考试录取通知书后,就必须将户口迁移、粮食供应关系转入录取该生的大、中专学校。是农村户口的被录取的学生,必须立即办理“农转非”手续,“农转非”就是将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村户口(城市户口)、将吃农村的自产粮,转为吃商品粮的粮食供应关系,象征着从此已跳出“农门”。
毕业分配工作时,其户口要迁入分配的工作单位、粮食供应关系也要转移至工作单位的就近粮食供应站点供应。其两个关系一般是由毕业生本人自带至工作单位。
大、中专毕业生指令性的计划分配持续至1999年,以后,除了定向的师范生招生和分配的以外,取消了计划分配,即由毕业生自己选择接受单位。从以上操作程序看,户口问题都顺理成章的解决了,应该没有死角。但是,一些具体问题造成了一些遗留问题。
一是毕业生放弃计划分配而由自己选择接受单位,但是,一直未能找到接受单位,造成户口呆滞在毕业生手中。按政策规定农村毕业生两年内未找到接受单位的,户口要转回农村,但毕业生当时不愿意转回农村,后来想转又转不了了。
二是分配未落实。虽然分配了单位,但因种种原因,尚未在接受单位上班,毕业生就打工去了,户口也滞留在毕业生口袋里,想转回农村,农村又不接受。
三是取消计划分配时,还有转了户口的农村毕业生,他们毕业后,找不到接受单位,户口也转不回农村。
总之,确实还有一批来自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接受单位落不了户,又转不回农村。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酌情解决。我认为,原来是农村的,就应该允许迁回农村。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