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养孩子烧钱,那么你计算过养一个孩子到底会花费多少钱呢?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为大家做出了统计:从出生到17岁,孩子的育儿成本为48.5万元。其中,上海、北京两地的育儿成本最高,分别为102.6万元和96.9万元。
数据还显示,如果在广东深圳,一个家里要养三个孩子,养到他们成年,大约会花155.8万元!
要知道,这还只是个平均数,若精细化的养娃,实际上花费还远不止此。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虽然放开了三胎政策,但是生育率不升反降的原因。
阿呆爸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年轻人生育率下降了,但是年龄大的倒对生孩子的想法蠢蠢欲动。
这让我想起了3年前,山东一位67岁高龄妇女产下孩子的故事。
01.生孩子,只为弥补自己的遗憾
2019年初冬,67岁高龄生女的新闻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他们为什么要冒着风险生孩子?
这还要从故事的主人公田新菊说起:
在2018年之前,田新菊与丈夫黄维平每月拿着一万多的退休金,平日里帮忙带带孙女,还开辟了一片小菜地,生活安稳又惬意。
然而世事无常,66岁的田新菊意外患上脑梗,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也正是这次意外,给他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田新菊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绝经十年的例假突然来了。
让田新菊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个更大的惊喜在后面等着她。
2019年春天,田新菊发现恢复了好几个月的例假,突然停了,与此同时身体还伴随着乏力。
经检查后,一个“怀孕”的结果,震惊了夫妇俩。
开始,田新菊考虑到自己有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身体,打算放弃孩子。
但是,当两人看着B超检查单上的显示:“各项指标健康,胎儿已成型。”的结果犹豫了。
再经过几番考虑,两人一致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果不其然,两人的决定引发了一场家庭内部的对抗:
成年的儿女表示强烈反对,甚至用断绝亲子关系威胁老两口;同一屋檐下生活的孙女,也不再和他们说话。
其实这也难怪儿女的反应如此激烈,撇开母亲田新菊的身体状况和社会偏见,养育孩子除了有爱,还要经济和精力的扶持。
田新菊、黄维平夫妇已到古稀之年,将来能陪伴孩子多少年都是个未知数。
那孩子到时候怎么办,谁接手养育?
面对这些问题,老两口置之不理,认为自己的退休金能养得起孩子,不用麻烦到已成家的孩子。
而黄维平夫妇如此执着留下腹中胎儿,还有一个没能说出口的原因:
年轻时迫于生存压力,对缺席一双儿女的成长,一直心感歉疚。这次有机会重来,一定能做得更好。
于是,孩子出生的那天,老两口决定给她取名为“天赐”,代表老天赐予的礼物,也是老天赐予他们弥补内心遗憾的机会。
“小天赐”的出生,无可避免地引发公众的言论,有人认为黄维平夫妇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坑”孩子,给成年的子女添负担。
对此,黄维平解释称,他们已妥善安排好,将来不会拖累子女。
当然,高龄生子的并非全都像黄维平夫妇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还有的是催生不了“继承人”,只好自己生。
02.催生失败,只好自己生下“继承人”
北京的张阿姨家里经济条件相当不错,在北京有六处房产。
她遗憾的是只有一个独生子,儿子成婚后生了个女儿。
虽说张阿姨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孙女,但内心深处始终认为孙女最终的归宿是嫁人。
她还是希望小两口再生一个儿子,继承家产。
为此,她带着保证书向小两口催生:自己一定会帮忙带孩子,经济上更是给予最大的支持,绝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年轻人养娃的理念并非如张阿姨所想:给他吃饱穿暖,有人带就可以了。
他们考虑的是,教育好一个孩子绝不是简单温饱问题,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养育。
简而言之,这是一件费心费力的活,养好这个女儿就已足够。
张阿姨眼看用“糖衣炮弹”都攻不破儿子儿媳的防线,她一气之下说道:“你们不生我自己生,生十个我也养得起。”
对于张阿姨的狠话,儿子和儿媳并没有放在心上,只当作是她开的玩笑。
毕竟已年过半百,孙女都这么大了,享福的日子就在眼前,谁愿意生个孩子折腾自己呀!
结果出人意料,张阿姨真的怀孕了,最后圆梦终得一子。
大儿子夫妇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质问母亲为何非要高龄产子,这是个不负责任的行为。
张阿姨却不觉自己有何错,反而怪罪大儿子不听劝告生二胎,自己才那么辛苦再生个儿子继承家产。
原来,张阿姨内心始终认为,孙女终究是要嫁出去,若家中没有男丁,那么自己的家产就会随着孙女出嫁落入外姓人手中。
看着顽固不化母亲,双方矛盾愈演愈烈,最后甚至互不见面,断绝了来往。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执着和强势,导致事态一发不可收拾。
成为高龄父母,不但是考虑经济情况,还有随着孩子成长,凸显出来的弊端。
03.无奈之下的选择,含泪也要养下去
无论是退休金有一万多的黄维平夫妇,还是北京有6套房的张阿姨,他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
自己的体力跟孩子的成长是成反比的。
黄维平为了让自己全心全意地参与女儿的成长,在妻子田新菊出月子后,辞退了月嫂,夫妻俩自己照顾孩子。
然而随着幼崽的成长,身体不好的田新菊对精力旺盛的女儿难以招架,带娃的疲惫感使她产生“把孩子送走”的念头。
于是,照顾女儿的大部分任务,落在了黄维平的身上。
然而,作为一家之主的黄维平,不但要一手包办女儿的吃喝拉撒,还要照料全家的一日三餐和采买。
黄维平虽然看起来很健康,很有活力,但年龄毕竟摆在那里。
他们家住在没有电梯的五楼,每天出门只能抱着女儿上下楼,常常只要一个来回,就累得他气喘吁吁。
与此同时,为了给小天赐提供更好的生活,早已退休的他,又重操旧业当起了律师。
每天等女儿熟睡后,自己再工作到凌晨1点。
不但如此,黄维平还签署了一家网络公司,开通了短视频,在上面分享育儿的日常,只为多留一份保障给小天赐。
黄维平感慨道:“我现在连感冒都不敢得了,我病掉了这个家都停摆了。”
重新当爸,黄维平需要付出的不单是精力,还有和时间赛跑的决心。
虽然一天折腾下来,黄维平已是筋疲力尽,但他每天晚上仍然强迫自己锻炼身体。
因为黄维平明白唯有健康长寿,女儿才不会成为他人的负担。
他希望自己能有家里长寿的基因,因为时间对于他来说,还有另一层含义:害怕不能陪女儿太久。
虽说成为高龄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咬咬牙总会过去。
但有些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就不放弃自我成长,再累也要继续托举孩子。
近几年来,高龄生育的新闻,绝不仅有这两件。
的确,高龄生育存在许多弊端,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孩子如果还没成年,父母就有个三长两短,那该怎么办?
生育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自由,他人没有干预,劝说,逼迫的资格。
适龄也好,高龄也罢,只要能履行养育责任,谁都有选择的权利。
但希望每位父母在生育之前,先能成为一个有理智,有能力为自己行为买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