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湿疹反复发作,到底是怎么回事?

湿疹性皮肤病较常见,占不同人群和族群皮肤科就诊的10%-30%。特定类型的湿疹性皮炎在某些年龄段较为常见。例如,特应性皮炎的儿童病例远多于成人,而干性湿疹和钱币状湿疹则通常见于老年人。

湿疹,通常指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过敏性体质。2014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7岁中国城市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高达12.94%。

本文就儿童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基本原则就介绍,供各位家长了解此类疾病。

1.儿童湿疹可能的发病机制

(1)遗传学机制:特应性皮炎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特应性皮炎易感性的重要因素。特应性皮炎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特应性皮炎,子女出生后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子女罹患特应性皮炎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特应性皮炎患病概率高达79%。

(2)免疫学机制: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细菌、病毒、尘螨等抗原可经皮肤进入机体。暴露于抗原后,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特应性皮炎急性炎症反应,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引发炎症和瘙痒。失衡的免疫状态加剧皮肤炎症,诱发搔抓行为,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促使特应性皮炎不断进展。

(3)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常表现为皮肤pH上升,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水含量下降以及皮脂含量降低。

2.孩子为什么会发湿疹?(病因和加重诱发因素)

主要包括免疫-变应性因素及非免疫性因素两方面。

(1)免疫-过敏性因素:

①吸入过敏原,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尘螨,而花粉作为季节性吸入性过敏原,是季节性加重的因素;

②食物过敏原,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期湿疹的诱因之一,但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则大多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耐受的形成而逐渐减轻,如鸡蛋过敏患者66%在5岁前可缓解,75%在7岁前缓解,而牛奶过敏患者76%在5岁前就能缓解;

③接触性过敏原,过敏体质者对镍盐过敏很常见;合成纤维、毛织品、洗涤剂、自来水、汗液、日光等均可加重湿疹,诱发炎症急性发作;

④感染,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过敏体质者皮肤防御能力与一般人相比较差,局部葡萄球菌、单纯疱疹病毒、浅表真菌如马拉色菌感染均较常见。

(2)非免疫性因素:

情绪因素如压力、焦虑(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期)等往往能加重病情。

3.特应性皮炎表现为什么

(1)皮疹分布,①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

②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部位;

(2)瘙痒和干皮症,几乎是所有湿疹患者的共同临床特征;

(3)抓痕、炎性皮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和脱屑)、苔藓样变,是最主要的皮疹类型,且往往共存。

3.湿疹该如何治疗?

(为了孩子的健康,如您的孩子出现湿疹,请至医疗机构就诊咨询,本文仅供科普了解,切勿耽误病情。)

(1)寻找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

①食物,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原检测、饮食回避和激发试验来针对性回避过敏原,并注意保障营养;

②汗液刺激,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患儿应勤洗澡,去除汗液的同时,减少皮肤表面变应原和微生物的刺激;

③物理刺激,包括衣物、空气干燥、护理用品等;

④环境因素,包括特定季节的吸入性变应原、有机溶剂如甲苯等;

⑤感染因素,发生细菌/真菌感染时,在明确感染后应针对性治疗;正常清洁皮肤可减少微生物定植,应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⑥情绪,缓解压力、紧张等不良情绪;

⑦搔抓,避免搔抓,打断”瘙痒-搔抓-瘙痒加重”的恶性循环。

(2)基础治疗:

即修复皮肤屏障和保湿,保湿润肤被认为是湿疹治疗的基础,需要长期坚持;

①清洁和沐浴:盆浴更佳,水温32 ~ 37,时间5 min,最后2 min可加用润肤油;继发细菌感染时要仔细去除痂皮,使用无刺激和低致敏性清洁剂,可含抗菌成分;可在盆浴时加入次氯酸钠,抑制细菌活性,缓解AD引起的瘙痒;

②润肤剂:是维持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应做到足量和多次,每日至少使用2次;有报道,含花生或燕麦成分的润肤剂可能会增加部分患者的致敏风险;此外,新生儿期应尽早外用保湿剂,可减少和推迟AD的发生。

(3)外用治疗:

①外用糖皮质激素:目前仍是治疗和控制各期湿疹的一线药物。研究显示,外用激素可有效缓解湿疹症状。激素的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很多家长担心长期激素使用会对孩子长期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

A.激素有不同的剂型,大致可分为弱效、中长效,具体使用需听从医生意见。

B.皮损控制后,可采用”主动维持疗法”,即在既往皮损部位和新发皮疹部位每周使用2次激素,可推迟AD的复发时间和减少复发次数,并减少激素的用量。

C.注意TCS的不良反应:皮肤萎缩、多毛、色素减退、继发或加重感染等。

②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是治疗和控制各期湿疹的二线药物,是其他治疗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时的选择,但在某些特殊部位,如面部、皱褶处,也可考虑作为一线治疗。目前主要的药物有1%吡美莫司乳膏和0.03%及0.1%他克莫司乳膏,吡美莫司乳膏多用于轻中度,他克莫司乳膏多用于中重度。

(4)系统性治疗:

药物性的治疗主要包括:①抗过敏药物治疗;②抗炎治疗;③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④光疗。

最后就特应性皮炎作简要几点总结:

①AD是一种慢性和反复发作性疾病,缓解期和复发期交替出现,70%的患儿在儿童期后期症状会显著改善,但是发病特别早和严重、有特应性皮炎家族史和早期变应原致敏的患儿更可能病情迁延;

②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特应性皮炎治疗策略为”阶梯式”分级治疗,特应性皮炎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症状、减轻瘙痒和改善生活质量;

③在基础治疗中,保湿润肤被认为是特应性皮炎治疗的基础,需要长期坚持;

④尽可能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诱发因素,如温度、湿度的剧烈改变、粗糙的衣服材质、使用有刺激性的沐浴露等

;⑤关于饮食:尊重客观临床表现,强调过敏史,需要对过敏原检测结果有正确的解读,避免过度饮食回避;已经明确存在食物过敏的婴幼儿患者应该回避过敏食物,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进行饮食指导;

⑥不能滥用或过分恐惧糖皮质激素。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2日 18:25
下一篇 2022年9月22日 18:26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