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古装历史题材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古装剧中我们会常常看到犯人上刑场甚至是诛灭九族的剧情。
犯人处刑的过程大致是这样:他们被关在监狱中,等待上级的审判,随后在接到圣旨后,按照皇上的意思对犯人进行处决。
古代的法律不像现代这样,在那时候砍头、诛九族是非常常见的刑罚,很多人会因为犯一些错而惹得皇帝龙颜大怒,而那些被砍头的人所犯下的罪责在我们今天看来实在罪不至死。
好了话不多说,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古代死囚的定罪制度,断头饭又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要放一块腥臭的生肉?别小瞧它,有大用。
古代的断头饭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奖惩分明,有功必赏,有错必罚。这些鲜明的奖惩制度让社会的发展更加井然有序、有理有据。
而当百姓犯错后,首先会由捕快对其进行羁押。随后再通过公堂审问、画押等程序来确定他犯下的罪责,根据犯下的罪责轻重来确定惩罚。
前面我们提到,很多人犯下的错不至死,却要经受砍头大罪。
这类被定死罪的犯人我们通常会对他们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叫“死囚”。
而在他们即将奔赴刑场的时候,牢狱会为他们送上一顿极其丰盛的饭菜,这顿饭被称为“断头饭”。
据史料记载,“断头饭”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相传当时的皇帝宝座不稳,为了拉拢人心,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认同,他便对当时被定以“叛臣贼子”的死囚进行了关心之情。
在这些叛国之贼即将奔赴刑场时,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慈悲之心,告知下属为各位死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随后,世人都对楚国皇帝的这个举动表示赞同,认为这种做法给了死者最后的体面和尊严。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举动也被流传下来.“断头饭”的存在让森严肃穆的王朝添了一丝“人性化”,也比较符合大家所推崇的人道主义,它不仅包含着皇帝的仁慈,还包含着对“死囚”即将死亡解脱痛苦的一种祭奠。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除了自然而死,任何死亡离世的天灾人祸都会让人产生同情。
一直以来,人类对于生命都饱含敬畏之情,即使是掌控世人生杀大权的统治者,也不能随意草芥人命、滥杀无辜,就算是死刑犯也需要饱餐“上路”。
如果君王肆意滥杀无辜也势必会激起民愤,惹来百姓的不满。
我们都知道,自古代中国引入佛教文化后,便深受其影响。其文化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来世轮回说”。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在人死后,不会在这个世界彻底消失。当然,人死后必定会有恶鬼追随寻仇,如果吃不饱饭的话,那人死后的鬼魂将不得安宁,会造成极大的祸患。
而如果这个人在死之前饱餐一顿,那么他与在世时仇人的恩恩怨怨将烟消云散、一刀两断。
而对于“断头饭”的要求标配,在宋朝时期更是达到了一餐饭不能低于五千文铜钱的标准,在当时这顿饭是相当豪华奢侈的。
死囚临死之前吃的“断头饭”极其丰盛,不仅有酒有菜,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块腥臭的生肉,这又是为何?但你可别小瞧它,有大用。
为何会给死囚一块“腥臭”的生肉
我们都知道,古代由于社会封闭的原因,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很多人只是靠农活来进行家庭的生存,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现在远远不能相比,加上天灾人祸难有抵抗的手段,物资非常贫瘠匮乏。
因此很多普通人不要说享用美味佳肴,就算是普通的粗茶淡饭也是奢靡之望。只要权势显贵的人家与王室子弟才能尽情享用珍馐美味。
而在死囚面临刑罚处决之前,会被狱卒准备一顿丰盛的餐席,这顿餐饭中会有一块肉,而这块肉却不同于我们寻常吃的菜,是一块生肉。
虽然大家对于鸡鸭鱼肉的欲望非常强烈,但是面对这样一块生肉,很多人都表示难以下咽。
说道这块生肉的缘由,还要从古代的传说聊起。
古代的死刑是非常残忍严酷的,而死刑也包括很多种折磨罪犯的方法,比如: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的上吊、赐自尽、毒酒、赐白绫等等,还有血腥恐怖的五马分尸、菜市场斩首示众。
朝廷会根据犯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犯下的责罚轻重,来决定对犯人的处理方式,其中斩首是这些刑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相传在死囚刑犯被砍头后会经过奈何桥重新投胎,可是想要重新投胎就必须要对峙奈何桥上的一条恶犬,唯有战胜这条恶犬,才能拥有转世投胎的机会。
在他们经过这座桥时,这条恶犬会挡住他们的去路,阻止他们重新投胎、转世做人。为了不让这条狗挡住去路,他们要为这恶犬准备一块生肉,吸引恶犬的注意力。
有了这块生肉,这条狗便会被肉吸引,不再阻挡想要重新投胎转世的人们,最后他们的鬼魂能够历经轮回转世成人。
当然,这也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不过,这个传说被流传以来,历朝历代的人都选择相信它。
而历朝历代的皇帝也都将这种习俗流传下来,虽然这些“死囚”在身前犯下了滔天大罪,罪该万死,但是世人还是希望他们在下辈子能够顺利投胎转世,做个好人。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奉行死者为大的规矩,就算死囚在生前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在他死后这些仇恨也将烟消云散。无论他有多么罪大恶极,在死前也必须吃上这顿饱饭。
无论是传说还是世人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我们都可以看出,在古代给他们吃断头饭体现出了古人对死者的临终关怀。
抛开那些神乎其微的传说,给他们送断头饭的大部分因素在于世人对即将死亡的人寄予哀思和祈祷,这不仅是一种同情,更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敬畏。
虽然当时处于封建时代,但是古人关怀同情的善心一直存在并流传到了今天,实在令人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