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太原是第四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安葬山西巡抚陆钟琦、协统谭振德 1911.10.30
李成立据史料记录
太原城鸟瞰。
30日这天是阴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孙振汝和阮鼎南找到帐房,三人一同来到巡抚衙门大堂上,张罗了四口棺材,陆钟琦穿便装,陆光熙穿军装,陆钟琦妻子和仆人原衣入殓。第二天抬到南城根古庙寄存。
陆钟琦是辛亥六月升任山西巡抚,七月赴北京觐见,八月到太原,十四日接印视事,九月八日被起义军枪杀。上任仅24天。
石荣暲在“太原辛亥革命回忆录”一文中回忆说:“起义第三日【10月30日】,军政府出新闻纸一小张(报名忘记),发表宣言命令及各处消息,张贴各街衢,但甚简略。
“11月1日,施今墨与陆钟琦有葭莩谊,约同学数人往视,石荣暲亦参加。步至抚院,始知无人看守,仪门外有一被枪死之军官,不知其名。至二堂后见陆钟琦及其子陆光熙之尸体,躺在东侧廊下,服便衣,均未结扣。院中有一仆人之尸,亦同时被杀者。再进至后堂东院屋中,见陆夫人之尸体躺在床板上,被刺刀扎死,血满衣襟。前后各房屋门窗器具,均已捣毁,凌乱情形,不堪言状。东院文案处之案卷,及后院御书楼之书籍,遍地皆是阒无一人。余等巡视一周后始出。施今墨购得棺木数具,并约亲友数人,于次日【11月2日】为之装殓,仍停柩于抚院中堂。至布政使许世英到晋后,始举行吊唁,殡于东门外浙江义园。【上面两个资料对陆钟琦的安葬时间描述略有不同】
“军政府在优级师范学堂(令德堂)设立礼贤馆,广求人材,派员主持,发有通启。此文是安陆寇息亭代撰,但多观望不前。”
同盟会出于人格上的尊重,对谭振德也予以礼葬。
协统谭振德毕业于北洋军官学校,是清廷陆军大臣荫昌的门生,曾任第四镇标统和云南新军的协统,此人爱打小报告,巴结上级。荫昌为控制山西新军,特派他到山西先任督练公所参谋处总办,后任第四十三协统领官,并赏给协都统衔。
陆钟琦当时在太原的家眷还有长媳和她的三个子女、次媳陆光熙之妻施氏和她的女儿陆士嘉以及三儿媳,她们和一些仆役从衙署东跨院东墙上挖洞逃走,后来均迁居北京。陆光熙的女儿陆士嘉后来留学德国,起义军敢死队队长郭登瀛的儿子曾在德国见过她,陆士嘉回国后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陆钟琦的长孙陆鼎元后来在北京以出租小人书为生。
30日晚上,学生们武装起来,穿着学堂原有的操衣,是黑缎子做的,没有戴旧制帽,原来帽子是钢顶带红缨子的秋帽和晾帽。学生们雄赳赳的扛着枪,每人带了5粒子弹,编了队伍,轮班把守太原城的城门。并上街巡查,在学堂周围巡逻,口令是中华、民族。段慎五背上枪,觉得威风十足,发狂似地不知休息,不知害怕,在街上巡逻。段慎五和三个同学把守新南门,守到半夜,有两骑向城门奔来,段慎五鸣了一枪,来人仓皇下马,接受查验后这才放行。
后来,传说清军要从大同攻打太原,山西军政府从起义军中挑选了20多名小头目,以这些人为骨干,成立了两个敢死队(营),每队下分四个小队,郭登瀛分在第一敢死队,担任小队长。开赴北路,驻扎在忻州、五台附近,准备狙击从大同或龙泉关进犯山西的清军。第二敢死队被派去增援娘子关。
太原起义在整个辛亥革命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时间上说,山西在全国是继湖南、江西、陕西之后第四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并与陕西联成了一片。从地理上说,山西近在天子脚下,随时有可能兵出娘子关、大同而断绝南北交通、直趋北京。所以太原起义延缓了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这对于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建立中华民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影响上说,太原起义不仅带动和促进了山西全省的光复,而且,这场在清政府自以为统治最为稳固的北方爆发的起义,对腐朽的满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震撼的威胁。
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9月视察太原时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何也?广东为革命之最初省份,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倘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