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刑”是中国富有悠久历史的一大酷刑,宫刑虽不是死刑,但在实际上给人造成的伤害却是生不如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宫刑”比死刑还难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宫刑”比死刑还难受,为什么古代还有那么多人“自宫”?
司马迁剧照
关于宫刑最早的记载是在《舜典》中——“五刑有宫”,也就是说,要追溯起来,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宫刑”了。但直到夏禹时期,宫刑才成为一种正式的刑罚。据《汉书·刑法志》记载,夏禹时期执行肉刑,其中就包括了“宫刑”。
起初,宫刑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惩治那些有淫乱行为的人,以维护一夫一妻的婚姻忠诚,保证血统继承的纯粹性。但后来性质就变了,宫刑逐渐沦为帝王巩固统治、滥施刑罚、镇压民众的一种极端残酷的手段。
那么,到底什么是宫刑呢?它是一种破坏人体生殖器官的酷刑,是旧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古人普遍有“生殖器崇拜”的信仰,在古人看来,生殖器的重要性和意义仅次于头颅。也就是说,破坏生殖器的宫刑就具有了从肉体和精神上对人进行双重摧残的目的。
宫刑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呢?宫刑分男女而不同,对男人的宫刑就是阉割其生殖器,即将生殖器连根割去,有时候也包括破坏生殖器。对女人的宫刑就是破坏其生殖机能,或者把女子的生殖器缝起来,或者用木棒敲打女子下腹部使其子宫脱垂,或者干脆挖掉女子的生殖器官等等。
对男人实行宫刑,其目的往往是把这些被实行了宫刑的男人弄进宫廷充当仆役,因为他们的生殖器遭到破坏,性腺不再发育,丧失性能力,他们在宫廷中充当仆役,虽然是男人的身子,但已经没有了男人的功能,皇室的血统自然有了充分的保障。
对女子实行宫刑,或者把女子的生殖器缝起来,或者用木棒敲打女子下腹部使其子宫脱垂,或者干脆挖掉女子的生殖器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女子与男性交合,所以,宫刑往往被用来惩处那些与男子发生淫乱行为的女子。
汉武帝塑像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受宫刑的著名人物当属司马迁了。公元前98年,司马迁埋头著述《史记》时,突然发生一件大事:大将军李陵率5000人马深入大漠与匈奴数万骁骑数次大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落入敌手,汉武帝得知消息后震怒不已;而群臣也多众口一词认为李陵卖主求荣。
只有与李陵并无深交,且在工作性质上彼此毫无交集的司马迁仗义执言,他看不惯那些落井下石的人的丑恶面目,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却没想到触怒汉武帝,招致弥天大祸。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讥讽自己指挥无方、诽谤重臣(李广利),于是,将司马迁处以宫刑。
宫刑又被称为“蚕室、腐刑或阴刑”,因受刑之人怕风寒导致伤口感染,必须要在严密而温暖的室内待上数月才能确保伤口愈合,这种房间与养蚕的房屋类似,所以被称为“蚕室”;称为“腐刑”是因为受过此刑之后,人若腐朽之木,不能结实(生育);称为“阴刑”是因为此刑是专门对人体的阴部实施的刑罚。
对司马迁这样品格高洁的人来说,名节在某种程度上重于性命,汉武帝对他施以宫刑,其目的就是要对他进行人格上最大的羞辱。司马迁也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人世间的十几种羞辱,他认为其中最为耻辱的莫过于宫刑。
这样的羞辱让司马迁生不如死,这种苦楚,甚至好几次让他想一死了之。但几经痛苦的折磨后,司马迁彻底想通透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就此选择死亡,“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异?”最终,司马迁选择了忍辱偷生,激励自己发奋著述,终于成就了《史记》这部千古巨著。
宫刑在周王朝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周初,宫刑是次于死刑和膑刑的重刑。到了西周中期,奴隶制逐步向封建制过渡,人们的宗法观念和家族意识日益强烈,宫刑是绝人后代的刑罚,就上升为仅次于死刑的重刑。那时候“刑不上大夫”,贵族犯重罪,就用髡刑也就是剃掉其头发和胡须表示象征性地执行了宫刑,这么做的目的是不至于让其家族绝了后。
秦始皇
秦代的宫刑用得非常频繁,甚至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有人劝秦始皇以仁义治国,秦始皇就对他施以宫刑。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用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的70余万人工,竟然全都是受过宫刑的罪犯,秦始皇的残暴也由此足见一斑!
汉文帝时曾废除过包括宫刑在内的肉刑,但到了景帝时又恢复了宫刑。至此,宫刑逐渐演变为死刑的替代刑罚,后来又成为皇帝临时决定使用的一种独立刑罚,而把这一刑罚运用得登峰造极的,莫过于汉武帝了!在他的手里,将军李延年、历史学家司马迁和张贺全都被他施以宫刑。
事实上,自汉景帝后的整个汉王朝,大都是以宫刑作为死刑的替代刑罚,直到汉安帝年间,大臣陈忠上书请求废除宫刑,并获得恩准,宫刑才再一次被废除了。一直到隋代文帝杨坚时期的这段时间里,宫刑还时不时被拿出来用,直到隋文帝杨坚才正式下诏废除了宫刑。
唐代因为大兴蓄奴之风,不少男孩阉割之后就被贵族官僚收买为奴。甚至连一手制造“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也曾在私下阉割过一个叫李猪儿的人为奴,而且他对李猪儿非常宠爱、信任,非常讽刺的是,安禄山最后也死在李猪儿手上。
到了以极端专制统治为特点的明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手里,就定下了包括阉割为奴在内的许多严刑峻法。监察御史张尚礼因曾写了一首《宫怨诗》触怒朱元璋,遭到了宫刑,惨死在蚕室之内。整个明代自宫之风最为严重,也导致了明代宦官之祸最为深重。
自秦汉开始,宫廷中的宦官基本上就由受过宫刑之人充任,这些人生前备受屈辱,死后又不能进入祖坟,更加上生理上的残疾导致心理上极度扭曲、变态,他们一旦掌握权力,往往就会做出许多十恶不赦、令人发指的事情,最典型的如秦代赵高、汉代十常侍和明代的刘瑾。
明代宦官势力最盛,自宫之风也最为严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明代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本是一市井无赖,嗜赌成性,最后债台高筑,走投无路,愤而自宫,最后竟成为权势遮天的“九千岁”。正是利益的驱使,使得许多人明知道“宫刑”比死刑还难受,可还是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去“自宫”。
据《日知录》记载:明末某年招募太监3000人,结果应者达20000余人,没办法,只能增加名额,最后录用了4500人,落选的16000多人在礼部衙门前哭天喊地,闹得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