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国又有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发生。
那便是对于开国立下显赫功勋的十大元帅授衔。
毛主席为十大元帅授衔
身为并肩作战二十余年的老搭档,林彪与罗荣桓的名字双双在这其中。
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呕心沥血,眼瞅着国家越来越好,可身体抱恙的罗荣桓元帅却在1963年的12月16日因病去世。
丧讯很快传开,身为国家领袖,毛主席不仅亲自参加了罗荣桓的追悼会,还用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予以了高度的缅怀。
罗荣桓
罗帅的丰碑历史皆是见证,身为其多年的搭档,林彪与罗荣桓的关系究竟如何?在罗帅的葬礼上,关于二人关系的真相,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揭秘?
按部就班的罗帅
在革命这条路上,罗荣桓的心路历程与很多人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红军中的很多人,大多都是因为家境贫穷,为了摆脱旧社会的压迫和不公而战,但是罗荣桓的家境自他呱呱坠地的时候,已经算是为他扫净了不少成长中的障碍。
罗荣桓
他按部就班地读书上学,等到从青岛大学毕业,在革命口号一呼百应的时候,罗荣桓迅速参加了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运动,成为了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对于这号书生的加盟,毛主席只觉得是如虎添翼。
他欣赏罗荣桓的才华和谋略,于是将他带在身边,一同在1927年的10月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等到1929年12月参加古田会议的时候,罗荣桓已经协助毛主席做了大量的工作。
突出的表现让本应是一位新人的罗荣桓脱颖而出,顺利当选为中共红四军的前委委员。
而毛主席更是不止一次在人前公开称赞“罗荣桓同志是个人才,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
罗荣桓
在罗荣桓的身上,毛主席看到了一位合格革命者的冷静与和谐,但这样的品质,却是林彪的短板。
身为队伍中的一名悍将,林彪却是有着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
遵照“慕强”的心理,林彪应该与人相处得很好,但奇怪的是,在红军的队伍之中,林彪却并没有什么朋友。
旁人提起他时,也总是用“冷僻将军”代称。
而这一切都与林彪的性格有关。
林彪
众所周知的是,林彪是一个个性鲜明,不爱审视自己却极爱挑剔旁人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是合理的现象,但是在集体之中,一个太过自我的人却极会因此伤害到别人。
林彪是这样,但他却不改。
因为这样,鲜少有人能够与林彪和平共事,历任就职于林彪手下的党代表,最终都是不欢而散。
就连直隶下属,多和林彪沟通两句也总会是面红耳赤。
对于这位部下,毛主席出于惜才之心和战事的险要予以重用,但是为了有人能够出面管管他,与其性格互补的罗荣桓就被委派到了林彪的身边。
林彪
1930年6月,根据中央的决定,林彪被任命为了红四军的军长,而担任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一职的便是罗荣桓。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所有人都为罗荣桓捏了一把汗。
而林彪对于中央组织在人员任命上给予的反馈甚至比毛主席预料之中的还要糟糕。
无论罗荣桓做什么,林彪明面上都是不管不问,但是这手却是越放越宽,等到后来,除了作战指挥上的公务,就连原本应该是林彪负责的部队日常工作,他却也是撒手不管。
罗荣桓与林彪
他想借此给罗荣桓点颜色看看,但造成的纰漏却是难以弥补。
原来,在1931年的8月7日,红四军的战士们配合兄弟部队,先是在上午的时候全歼了敌军的一个旅,又在下午灭敌两个多团。
一天两捷当然是好事,但在战场之上,最惧怕的就是骄兵。
胜利冲昏了林彪的头脑,于是他并没有等到战场、伤员得到妥善安置之后再离开,而是将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的一些人员留下善后。
而余下的大部队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林彪以为敌人已经被斩杀,但他却轻视了消息的传播速度。
罗荣桓与林彪在议事
敌人的增援部队很快赶来,我军留下打扫战场的将士们甚至没来得及隐蔽,就被敌人发现,导致一些伤员被敌人抓走。
这是林彪的失误,但是罗荣桓却觉得自己身为军委书记和政委,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在部队面前做下了严肃的检查和自我批评。
可反观最应为此事负责的林彪,却始终一言不发,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说过。
林彪
因为这件事情,很多人觉得罗荣桓会因此对林彪怀恨在心,料定两人的关系是水火不容,但实际却是,经此一事之后,信任的种子在林彪的心间破了缝。
林彪的退让
而这一切都和罗荣桓在众人面前说的一席话有关。
林彪的态度让很多人纷纷为罗荣桓愤懑,但是看着众人,罗荣桓却认认真真地说出了一句“身为将士,我们首应考虑的是大局,而不应浪费时间在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话不知怎的传到了林彪的耳朵里,他开始真心实意的接受罗荣桓。
林彪(中)、罗荣桓(右)
只不过,意外永远比计划先一步到来。
1938年3月初,林彪骑着一匹从日军处缴获的白马赶至晋绥军防区,想要与杜堃分享平型关大捷的喜悦。
杜堃
但是守执的哨兵看着一席日军大衣打扮的疾驰者,错误地将他视为日军的骑哨,果断出枪。
子弹穿过了林彪的肺部,一截肋骨直接被击断,身体的失衡让林彪的身体重重的从马背摔下,当五官清晰曝光,哨兵才意识到自己打伤了自己人。
林彪因此重病,而知晓此消息的罗荣桓却是在全身心的组织对他的抢救,在接连几天的时间里,昼夜不眠地为林彪寻觅良医。
‘
林彪
但因效果微乎其微,重病的林彪还是被送往苏联养病,这一别就是七年的光阴,与罗荣桓的再聚首就到了1945年。
两人一个是东北人民自治军的的总司令,一个是第二政治委员。
再度合作的两人有了一定的熟稔感,至于林彪对罗荣桓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这一点,在1948年2月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时间拉至1947年,势如破竹的东北野战军利用三次攻势,歼敌三十余万,解放了广大城市。
而蒋介石余下的50万部下,也只能在锦州、沈阳等几个城市抱团取暖。
蒋介石
胜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中央军委也在1948年的2月下达了“南下作战”的准备指示。
在我军的队伍之中,组织的命令高于一切,所有人都会对命令予以绝对的服从,纷纷收拾东西,随时准备南下。
但这其中却并不包括林彪。
“练好兵,打长春”是林彪认为的作战道路,因为这样,他对组织的命令置若罔闻,因为他一人的罔顾,上万人的部队被围困在沈阳和长春两个城市之间,荒废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无论上级说什么,林彪都固执己见,最终让他改变主意的还的是罗荣桓。、
林彪一家
“粮食缺乏,饿死的是老百姓,敌人有空中渠道,他们什么都不缺,再不采取行动,形势会朝向对我军不利的方式扭转,你个人的判断和赤裸裸的人命,孰轻孰重,这还需要考虑吗?”
罗荣桓的一番醍醐灌顶之言再加上毛主席在9月7日亲自发来的电令,终是让林彪放下了心中错误的固执,率领部下向锦州外围进军。
“关门打狗”的计策在锦州的解放上实现了圆满的成功,幸亏罗荣桓的及时点醒,自负的林彪才终是未有酿成大祸。
罗荣桓
至此,林彪已然是真心实意地将罗荣桓视作了自己的朋友,可新一轮的分别也在悄然之间再度降临。
出席罗帅葬礼
四野换政委了,接替罗荣桓上任的是聂荣臻。
聂荣臻
和罗荣桓一样,聂荣臻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在与林彪的相处之上,两人却是有着地覆天翻之差。
林彪任性的时候,聂荣臻不会像罗荣桓一样惯着他,而是直言不讳地挑明林彪的错误。
对于一向爱面子的林彪而言,这当然让他无法接受,即便知道是自己的错误,也要硬着头皮,与聂荣臻争辩道面红耳赤。
林彪
那么,四野因何换政委?
答案是迫不得已。
1949年的平津一战之后,罗荣桓的身体明显不好,为了让他修养,党中央就不再让罗荣桓参战。
新中国成立之后,败退的蒋介石虽然几度想要掀起风浪,但却次次都遭到了实力的绝对碾压,战事在新中国的境内明显少了很多。
眼瞅着享福的时候到了,但罗帅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往日战场上落下的病根都一个个地找上了门,高血压、肾炎等种种疾病都折磨着罗帅的身心。
但是将将成立的新中国要务繁忙,虽然毛主席曾经亲自写信给罗荣桓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是罗荣桓还是放心不下,坚持带病工作。
罗荣桓
看到这样的罗荣桓,毛主席再次在报告上写下了“少开会,甚至不开会”。
身体的康健一旦出现了恶化的苗头,那么接下来所有的作为都只是延长寿命,而并不能“完璧归赵”。
遗憾的是,1963年12月16日,重病的罗荣桓元帅离开了人世,这是人民的损失,闻此噩耗的时候,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准备开会。
毛主席
“罗帅离世了,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起立为罗帅默哀”。
静谧的空气在空气之中流转,所有人的悲伤也在寂静之中漫游。
得知消息的林彪冒着纷飞的大雪花,第一时间备车赶至医院,与罗荣桓的遗体进行了依依不舍地告别。
图片源自网络
看着紧闭双眼的罗荣桓,林彪的泪水止不住流下,二十多年并肩战斗的回忆一股脑涌进林彪的脑海,沉重的回忆更是渲染了友人离世的悲伤。
对于罗荣桓,林彪是愿意称他为自己的朋友的。
葬礼上 “数十年风雨同舟,痛失挚友知心”的挽联是佐证之一,而“良师益友”的题词更是赤裸裸的证明。
1963年12月22日上午,罗荣桓的纪念仪式在北京召开。
罗荣桓墓
林彪早上九点就赶至了灵堂,只是呆着,一句话都没有说。
在罗荣桓的生时,因为林彪的莽撞和自负,罗荣桓说了太多规劝的话,而在其死后,林彪静默的时候,一定是想听到那道熟悉的声音再次传入自己的耳朵,但却已是再无可能。
等到公祭大会结束之后,林彪依旧并未离开,而是一路伴随,亲眼看着罗帅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的烈士公墓。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离世的元帅,毛主席也为罗荣桓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悼词。
罗荣桓
所有人对罗荣桓元帅都有着别样的温柔,而这样的特殊对待,也是因为罗荣桓元帅早期不计回报的默默耕种和经营。
他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虽然英雄离世之时,国家尚未完全发展起来,但只要人民不忘,英雄就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