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26日,毛主席迎来了80岁诞辰,他借着生日机会,将儿女召集到自己身边,唯独主席最疼爱的小女儿李讷没在自己身边。
主席担心自己身体不行,感慨有生之年能否再看到李讷。
1974年开始,主席身体明显走下坡路,视力下降厉害,几乎双目失明,言语也含糊不清。刚经历离婚风波的李讷听闻后,连忙携子赶回中南海。
毛主席听到女儿李讷声音后,当场激动落泪,摸着女儿的脸说:“有困难就和爸爸说!”
可见,毛主席对女儿李讷有多么疼爱,他内心也充满着对女儿悲惨婚姻的深深自责,曾感慨“讷娃的婚事太草率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一、毛主席催婚
毛主席贵为开国领袖,但同样也是为人父母,对儿女的婚姻大事十分关心。他曾多次对子女说,最好找工人或农民出身的另一半,别把自己择偶条件定的太高。
1959年,毛主席听闻儿子岸青和刘思齐妹妹邵华书信往来频繁,十分高兴。他多次嘱咐刘思齐带着邵华前去医院探望岸青,撮合他们走到一起。
因为哥嫂的关系,岸青早早就认识邵华,但很长时间里只当她是个小妹妹。随着两人年龄的增长,彼此间也互生情愫。
但两人迟迟捅不破最后一层关系,身为父亲的毛主席开始召集了,他亲自给岸青写了一封信,并夸赞邵华是个好孩子,可以多接触接触。
岸青看了此信后,了解了父亲的意思,决定大胆追求邵华。就这样,两人于1960年下半年结为夫妻。
毛主席大女儿李敏,早早就有了自己的心上人孔令华,此人是李敏在东北就读八一小学的校友,两人相识已久,彼此情投意合。
1959年李敏考上北师大化学系后,决定将两人恋爱消息告诉父亲。毛泽东听了后并没有说啥,只是问女儿男方家庭情况如何。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作为父亲,自然需要在女婿人选上慎重把关,可李敏虽然和孔令华十分恩爱,却从来不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
毛主席亲自过问,这才知孔令华父亲是开国中将孔从洲,他笑着笑,说自己完全支持这段婚姻,毕竟孔从洲为人忠厚老实、办事严谨负责,有这样的父亲,儿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就这样,1959年8月29日,毛主席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尽管婚礼比较简单,可有了主席的加入,现场显得热闹非凡。
自李敏、岸青婚礼解决后,毛主席又挂念起儿媳妇刘思齐的婚姻,岸英已牺牲多年,刘思齐正值青春,主席一再催促她另找个好人嫁了。
1962年时,在主席的主张下,刘思齐和杨茂之结为夫妇,婚后两人生活幸福,毛主席听了后很是高兴。
此时,只剩下小女儿李讷没有结婚,主席也开始着急起来。
从北大毕业后,李讷被安排到《解放军报》工作,因工作比较繁忙,李讷住进单位宿舍,生活十分简单。
可长时间李讷没回到中南海,主席十分想念,特意回了封信,说:“你不爱爸爸了是不是?”
1966年春节前夕,主席将李讷叫到住处,劝她找个人成家,早早解决个人大事,他心里才能踏实下去。
李讷
李讷见父亲劝嫁,吐槽主席是不是怕她嫁不出去,对女儿为何如此没信心。
毛主席只好无奈道:“我是没看到你的行动呐!”
两人说着说着,言语也变得激烈起来,主席只能劝她将姿态放低点,别太挑了,像姐姐李敏那样安分生活就行。
尽管李讷对父亲的良苦用心很是理解,可她不愿意婚姻就这么将就,一直没行动起来。
主席为了督促她早点嫁人,将其调到自己身边当联络员。每次开完会后,毛主席都会督促李讷早点解决婚姻大事,要学会主动点、思想现实点、姿态低点。
李讷听到这里,只能草草敷衍说:“我自己的婚姻会自己解决好的。”
二、结婚后又草草离婚
1970年,毛主席为了锻炼女儿,将其派到井冈山“五七干校”劳动。离别前,主席劝她要将婚姻大事放心上,遇到合适的要学会主动,就算是嫁给教员、嫁给农民,只要两人相爱,婚姻大事他不会干涉太多。
因此时李讷已经三十岁了,仍孑然一身,“五七干校”的同志们非常关心她的终生大事,也为她介绍几个对象,但她不太满意,婉言拒绝了。
然而,正当毛主席着急之时,一个好消息却传来。
1971年的一天,毛主席收到“五七干校”寄来的信,打开后才知道是小女儿李讷写的,其内容竟是结婚申请。
五七干校遗址
毛主席听了后很是高兴,毕竟他这么多年都愁出一块心病了,如今听到李讷的婚姻请求,怎能不激动呢?
毛主席又接着看下去,男方姓徐,工人家庭出身,年龄不大,是北戴河管理处服务员,政治背景比较简单。
不过,毛主席虽然不介意女儿所嫁对象,但身为家长仍让人调查了一番。
原来,小徐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长相十分帅气,且机灵能干。在“五七干校”学习期间,他见李讷心情比较郁闷,经常主动帮她干活,邀请她打球运动。
渐渐地,两人也开始熟识起来,李讷对小徐很有好感。每次看到小徐为她忙前忙后,累得满头大汗,内心都会心疼。
心生感激的李讷,时间长了也对小徐心生好感。而李讷本就想嫁给一个农民干部,她认为小徐正是她的最佳择偶对象。
毛主席了解情况后,对小徐总体还算满意,1971年9月14日,毛主席在结婚申请书上签字,表示同意两人结婚。
9月下旬,两人的婚礼在五七干校举行,不过此时毛主席已是78岁高龄,自然无法舟车劳顿,只好让汪东兴派代表前去。
汪东兴考虑再三后,派出毛主席警卫路来谦担任“娘家人”这一角色。
汪东兴
路来谦对李讷并不陌生,在他的印象里,李讷一直很安静,从来不耍大小姐脾气,吃饭也都是单独去食堂打饭,从不和主席一起就餐,上下班骑自行车,不搞特殊化。
听闻李讷结婚,路来谦很乐意当这个“娘家人”,他将主席送给李讷的礼物带了过去,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南昌,来到五七干校,将主席的礼物亲手交给李讷。
李讷打开后,才知主席送给她的是一整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对于这份礼物,李讷非常满意,她知道爸爸此举是让自己婚后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李讷将其视为珍宝收藏。
李讷的婚礼很是简单,出席仪式的只有十多个人,他们的婚房更是朴实,只是普通的平房,婚房也是将两张单人床拼凑在一起。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讷屈身嫁给小徐,她幻想着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可没想两人矛盾愈发增多。
原来,两人的学识、家庭背景、性格方面差异太大。李讷从小就爱读书,且接受高等教育,思想认知水平高。
反而,小徐没什么文化,又是普通工人家庭,待到两人生活在一起,矛盾开始出现。
小徐没有什么追求,下班后只想躺床上休息,不愿意干家务。而李敏爱读书、爱写文章,不擅长家务,时不时也想和其讨论读书心得,但根本沟通不到一起去。
毛主席和李讷
李讷这才知道自己的婚恋观太幼稚,以为人品好婚姻一定幸福,可最后仍是同床异梦。
李讷本想离婚,但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只好选择将孩子生下来。想着有孩子后,丈夫能有所改变,对未来有清晰规划,能干出一番事业。
可实际上,小徐仍不思进取,两人也陷入了冷战中,最后只能选择离婚。
毛主席听了后,自责自己对女儿婚事没认真负责,当初的决定太草率了,因而十分内疚,特意派张耀祠前去看望女儿。
当时李讷身体不太好,又要抚养孩子,生活愈发困难,张耀祠来到这里后,为李讷的生活现状感到担忧,恐怕也无法养好孩子,他问李讷有什么要求,他可帮忙转达给主席。
看着襁褓中的孩子,李讷只好无奈的表示想给孩子请个保姆,但口袋里没钱,希望父亲能够接济一下。
张耀祠来到北京后,将此事转述给主席。毛主席听了后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决定从自己稿费中拿出3000元。
不过,张耀祠认为3000元太少,应该给8000元才合适。当时8000元足以满足普通家庭3年开支,不过李讷需要支付保姆工资,又要给孩子买奶粉,毛主席还是点头同意。
接到这笔钱后,李讷十分感动,她没想父亲一生简朴,却能给自己转来这么多钱。不过因嫌离婚会让父亲失了面子,又怕母亲说教,她迟迟没有回到北京。
三、毛主席:有困难就和爸爸说
1973年12月,一向反对过大寿的毛主席,借着八十大寿的机会,将子女后代召集到自己身边,岸青一家、李敏一家、毛远新一家纷纷前来为主席庆祝。
毛主席
看着儿孙满堂,主席内心很是欣慰,尽管儿女们两手空空而来,但主席并不关心,反而是询问小女儿李讷为何没能前来。不过得到的答案却是李讷工作繁忙,没时间赶来。
在这场普通的家宴之中,毛主席含饴弄孙,场面十分融洽。但说起自己年龄,他也不得不感慨,毛家上数数十代,只有两个人年龄超八十岁,其中一个就是主席本人。
主席感慨人熬不过岁月,这次将大家聚在一起,恐怕也是最后一次。儿女们听了后颇为伤感,只好安慰他别多想。
而后,毛主席对每个子女晚辈都进行了一番说教,李敏、邵华见主席如此伤感,眼角忍不住流泪。
毛主席又提到李讷,他对这个最小的孩子十分担心,不知道为何她不愿意回来,也不知道这辈子能否再见到小女儿。
此时的李讷带着精神创伤回到北京,先后担任平谷县委书记、北京市委副书记,不过她并没有回到父母身边,反而是和儿子住在一处出租房内。
因李讷身体不好,无法胜任组织的安排,只能领取少许津贴补助,根本不够日常生活,更无法满足日常抓药使用。
不过即便很是困难,李讷仍没有找寻父亲帮忙,毕竟她自尊心重,一生要强,不愿意麻烦父母,也始终认为离婚让父母蒙羞,不愿意以落魄身份前去探望父亲。
毛主席晚年
1974年,主席病情开始加重,双眼白内障严重,只能勉强辨别白与黑,身体愈发虚弱,工作人员连忙将此事告知李讷,让其前去看看父亲。
李讷得知后心疼不已,她带着儿子来到中南海,这也是她离婚后首次回到主席身边。
当走到主席房间时,看着满屋子的医疗设备,看着主席苍老虚弱的容颜,李讷忍不住泪流满面。
毛主席得知女儿回来后,也十分激动,他好久没见到女儿,又知道女儿遭遇那么多变故,一时间心疼不已,眼角也留下泪珠。
主席身患眼疾,本就不能流泪,不然眼疾只会更重,可他无法压抑对女儿李讷的思念。
毛主席也痴怨道:“大娃娃为啥不愿见小爸爸,是不是恨爸爸?……”
李讷听了后,更是心痛,直接哭出声来,她表示自己没有赌气,只是婚姻出了问题,离婚后又要带着孩子,每天都比较忙碌,也没脸面见父亲。
主席知道女儿李讷的苦衷,晓得她这三年来过得不容易,并没有怪罪。
此时李讷才知道,原来是自己多想了,天下哪有父母不心疼儿女的?只怪她太要强,所有的苦一个人吃。
主席因视力不好,看不清女儿面容,他心疼道:“大娃娃,爸爸的眼睛看不见了,让爸爸摸摸你的脸。”
毛主席和李讷
李讷连忙凑过身子来,主席拿起温暖的大手,仔细抚摸女儿的脸,边摸着边说:“大娃娃的脸瘦了”
一个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元帅”,一个敢和美国叫板的开国领袖,在女儿李讷面前,毛主席不再是主席,而是一个父亲,一个对女儿有着无限挂念的父亲。
见到父亲如此关爱自己,李讷内心涌出一股暖流,她语气坚定而又柔情的说:“爸爸,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了。”
主席听了后很高兴,他认为女儿经受了高等教育,又在农村大学锻炼几年,是时候应该做点事情了。
不过主席又担心小外孙谁来照顾,李讷表示可以请保姆,这样自己也能放手一搏。
主席知道李讷收入不算太高,问其能不能担负得起,李讷点点头。
女儿李讷要强的性格,主席是知道的,他又心疼道:“不够的话爸爸给一些,有困难就和爸爸说。”
见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自己,李讷内心深受感动,在父亲面前,她仍然是当初的“大娃娃”,仍然可以任性一回。
李讷在主席身边待了两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因病逝世,这让主席儿女痛苦万分,整天陷入悲痛之中。
李敏和李讷两人哭得最为伤心,精神受到了巨创,一想到和父亲的点点滴滴,内心就无比痛苦。在很长时间内,两人一想到父亲,泪水仍忍不住流下。
寿桃书签
主席逝世后,身边人帮忙整理其遗物,发现主席珍藏一个书签,打开后才知这是李讷初中时送给主席的生日礼物。
李讷看到这个“寿桃”书签,当场泪奔不已,这个礼物是1954年12月26日,毛主席61岁生日那年,她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孝敬和喜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
最初时,她想亲手给父亲刺绣,但还没绣好,主席生日就过去了。她对这个刺绣也不太满意,又决定制作一个新的礼物。
最后决定用丝线穿在圆形硬纸片上,编织成精美的小书签,首页画了2个大寿桃,写上一个大大的“寿”字。
送礼物时,因主席正在熟睡,她不忍心打扰,让卫士帮忙转交,并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当时李讷才15岁,信中的她对父亲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发自肺腑,这让已是花甲之年的主席大为动容,百忙之中收到女儿的礼物和书信,内心也得到很好的慰藉。
她没想自己少年时送给父亲的礼物,父亲会一直珍藏在身边,原来父亲对她是如此关爱。
一时间,李讷浮想联翩,回想起了和父亲点点滴滴的往事,一次次落下热泪。
那么,主席为何对小女儿李讷格外疼爱呢?
和主席一起长大
主席一生有过10个儿女,其中李讷是最小的孩子,不过相比其他哥哥姐姐,李讷显得十分幸运,她也是享受父爱最多的一人,在主席身边生活时间最长,也是唯一整个童年陪在主席身边的孩子。
毛主席和李讷
也正因此,李讷从小受到的关注更多,不少人都说,她的脸型、嘴唇、额头和父亲极像,身材微胖,和父亲也比较相似。
李讷1940年7月出生,此时主席已是47岁,人生正值壮年。回想过去多年来戎马半生的革命生涯,少有子女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主席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
在李讷的童年生活中,主席工作十分忙碌,经常要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工作压力很大。身边的警卫员对主席身体十分担忧,生怕他累垮了。
警卫员想了想,决定将李讷当成动员主席休息的秘密武器,每当主席工作时间太长时,就会将李讷带到主席办公室。
主席看到女儿后,就会放下工作,陪着李讷玩上一会,或牵着她出门散步。
年龄大了一些后,李讷就会主动找父亲,只要主席工作疲惫,她就会拉着爸爸散步。
在战争年间,上学比较困难,主席亲自教导李讷读书写字吟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李讷爱学习的性格。
1947年3月,蒋介石派出20万大军围攻陕甘宁边区,目标直指延安。主席审时度势,下令撤回延安。
不过撤离之时,天上敌机已四处狂轰乱炸,主席一点也不会慌张,反而对着李讷说,多听听爆炸声,也是一种锻炼。
不过随着战争形势紧张,考虑孩子的安危,主席只能将李讷送走,父女之间暂时无法见面。但前方战事紧急,主席仍牵挂着女儿安危,时不时给负责照顾的工作人员发去电报。
毛主席和李讷
分别大半年后,父女俩再次见面,主席笑着喊道:“大娃娃,爸爸可想坏你了。”李讷也一路小跑飞扑到父亲怀抱中,搂住父亲脖子,父女之间很是亲热。
1948年春,李讷来到西柏坡村村小读书,父亲告诫她一定不要张扬,不能在学校里搞特殊。李讷谨遵父亲教诲,小学到初中,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她也不爱交友,性格比较沉默寡言。
尽管主席对李讷管教很是严格,可对她一直默默关心。
1951年元旦前后,得知李讷生病后,主席尽管非常忙碌,可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其写上一封信。
信中寥寥数笔,却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殷殷关怀烘托出来,李讷看了后心中暖暖的,病情很快就康复了。
还有一次,李讷突发急性阑尾炎,她从小体质就差,经常打针。医生对其诊断后,需要进行手术。同时,医生还发现,李讷小时候打针的针头断在肉中,一直没取出来。
医生研究决定两个手术一同做,主席听了后很是紧张,亲自关怀女儿病情,拜托医生一定要尽力而为。
然而,因针头取出手术是在无菌室外,术后伤口感染,李讷高烧不断。但主席工作繁忙,无法亲自观望,只好给其写一封家书,鼓励她要坚强勇敢,方能战胜病魔。
毛主席喜欢游泳,因而李讷、李敏从小就被父亲教会游泳。1954年暑假,主席安排李敏、李讷前往北戴河度假。
毛主席和两个女儿
一次,主席忙里偷闲也来到北戴河,带着李讷来到大海游泳,那天风浪较大,警卫员给李讷一个救生圈,主席见了后连忙叫其摘下来。
这天,父女俩人从早上五点一直游到中午十一点,李讷晚年回忆称,看似海浪很是危险,但它是有规律的,只要找到规律并不可怕。
从大海中,李讷感受到了父亲“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气魄,也知道遇事不能退缩,一定要敢于尝试、拼搏。
四、李讷终迎幸福
正是在毛主席的悉心教导和精神鼓舞之下,李讷成长成才,但谁曾想晚年并没有陪伴在父亲身边多久,她内心十分自责。
毛主席逝世后,再加上其母亲又遭审判,这让李讷精神上遭受了重创,整天以泪洗面,精神越来越差,只能和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清贫。
李讷搬到郊区一个偏僻的小四合院内,和儿子相依为命,每天用板车推着煤球、白菜,儿子跟在她后面加油。
毛主席和李讷
因薪水比较少,儿子成长又需要营养,她一次只能买一毛钱的肉,但这1毛钱也需要卖掉旧书换得。
此时的李讷,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周围人的异样目光,让她羞愧不已,很难抬起头来。
李银桥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直到1962年被调到天津任公安局副局长,1979年时再次调往北京。
得知李讷的困境后,李银桥内心很不是滋味,连忙前去探望,发现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睡在硬板床上,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决定为其介绍一个对象。
李讷心中包袱比较重,认为没人能看上自己,但李银桥让她别多想,会有合适的人选。
1983年,时任云南怒江军分区参谋长王景清前往北京参加葬礼,刚巧碰到了李银桥同志,两人相聊甚欢。
李银桥得知他已离婚,儿女也已成家,决定将李讷介绍给他。此时王景清已57岁,而李讷也已44岁。
李讷和王景清
不过李讷在王的面前很是自卑,因她有段糟糕的婚史,轻易不敢放开心扉。王景清理解她的顾虑,经常找她聊天,主动帮她干家务,这让李讷备受感动,决定和对方相处试试。
就这样,两人交谈几个月后走到一起。
婚后,王景清办理离休手续,前往北京生活。生活上,他包揽了全部家务活,对李讷和其儿子很是照顾。
得知李讷想回韶山看看,王景清主动提出陪同。在这里,看到父亲的遗物,李讷触景生情,喃喃道:“父亲,我找到幸福了。”
因李讷从小多病,失眠严重、肾脏不好、四肢无力,王景清带着李讷四处看病,为了看病方便,还买了辆三轮车,一路带着老伴来到医院。
正是在王景清的悉心照料下,李讷身体也开始好转起来,脸上也时不时露出笑容。直到晚年,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依旧手牵着手,彼此心中各有对方。
李讷夫妇
对毛主席来说,李讷是他最牵挂的孩子,他不求女儿大富大贵,只求其生活平淡,而遇到王景清后,李讷的生活真正迎来改变,这种幸福让人羡慕,相信主席在天之灵也会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