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扣住扳机,向着敌人,冲呀!”
记者面前的95岁老人,在回忆起峥嵘往事时,不由得喊起了当年的号子。
他身材清瘦,面容有风霜痕迹。而额角,更有一处因爆炸导致的伤痕。
他面前一一陈列着几样武器:一把二十寸的小刀,两把匣子枪。
说到激动之时,老人甚至拿起小刀飞舞着比划起来。
但没人阻止他这个看起来很危险的举动,因为人们知道,这只是眼前这个有着超过七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回忆过去的方式。
他,叫滕西远。
一个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三战”老兵。
背着弟弟闹革命
实际上,比起滕西远这个真名,眼前的老人却是以“滕黑子”这个花名打出名声的。
1925年,滕西远出生在山西莱芜的小村子中。
在家中行三,由于当时时局飘摇,许多底层的人民都过着水深火热的艰难日子。
滕西远家也不例外,他父母不堪重负早早便撒手人寰,两个顶上的哥哥也接二响应号召加入了共产党。
而作为家里仅剩的劳动力,他不得已靠乞讨来养活两个弟弟。
但即便如此,家中最小的五弟最终还是饿死在滕西远的背上。
童年的凄苦,日军的横行霸道与国民党当局的不作为在小小的滕西远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报效家国手刃敌人的种子。
等他一长到十二岁,就迫不及待地跟共产党县大队队长表达了自己加入组织的愿望,他说:“我要加入共产党!我要杀敌人!”
可当时的队长刘子正认真地拒绝了他,并劝他:人还没一杆枪高,瘦小得像个七八岁小孩,干这个风险太大,还是回家好好照顾弟弟。
可滕西远自小便是个牛脾气,被拒绝了一次,就跑到大队长家门口去蹲去堵,一来二去的,刘子正也对这个小孩束手无策。
而眼见着滕西远每日硬咬着牙靠乞讨度日,在拉扯弟弟之余还不忘在自己家宅前晃来晃去。他终于还是没彻底狠下心来。
终于在滕西远又一次前来找他的时候,开口答应了滕西远的参军请求。
但考虑到他的身体条件和状态,刘子正也跟他明明白白的约法三章。
其一,因为年纪太小,滕西远只能做些侦查工作。
其二,加入组织的事情务必要保密,不能跟任何人声张。
其三,因为身体瘦弱,所以不予配备枪械,只被允许使用匕首防身。
滕西远自然兴奋地一口答应下来。于是在滕西远十三岁这一年,他终于紧追着哥哥们的步伐,得到大队同意,正式入伍,成为县大队的一员。
而这次入伍申请,也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滕西远本就一直混迹在乞丐之间,根本没人会刻意怀疑这么个黑瘦的脏小孩。他也就顺理成章地借助这个优势传递出了无数条重要情报。
由于入队年龄小,任务完成度高,脾气性格也开朗,滕西远在这些称得上他“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战友间颇受欢迎。
跟他走得近的朋友还笑着逗趣他为“黑子”。
一来二去的,人们都记住了组织里有个貌不惊人皮肤黑黑的“滕黑子”
然而在大队里无忧无虑与队友们学习磨练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1940年,随着日军在我神州大地上继续推进,战局进一步走向白热化。受当时卖国贼与汉奸的迫害,八路军的许多情报被出卖,日军趁机开始四处扫荡,妄图消灭我军支队力量。
而滕西远加入了当时这一带负责抗日的廖荣标旗下,负责游击作战。当时的游击队员们凭借地形优势经常打得日军措手不及。
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滕西远几次涉险,都凭着毅力忍耐了下来。
一次他甚至被敌军的刺刀贯穿了右臂,而他则忍着剧痛,掏出了曾经大队给他的尖刀,在挣扎中了却了敌人的性命。
这把小刀,他一直保留至今。
滕“黑子”的荣誉勋章
翻开老人衣柜,整齐摆着3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的勋章。
而每一个功勋背后,都有一段血色的故事。
老人的第一次一等战功,就是在眼泪中得到的。
在当时我军的奋勇抵抗下,日军的推进扫荡计划只得一拖再拖。
此时,眼见局势节节败退的山东日军已经陷入疯狂,企图用“三光”政策消灭我军的抗日根据地。
杨家横战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中日两军间爆发了极为激烈的交火,一时死伤无数。
在战斗中军人们的子弹用光了,便用枪托打,打到最后浑身浴血,牺牲时还保持着原来的持枪姿势,一动不动。
而就在两军僵持不下之际,滕西远回忆起兄长曾经教导过他的擒贼先擒王之计。
于是在一次作战中抓准时机,于暗处成功枪杀了日军部队的指挥旗手,日军部队没了指挥,一下失了主心骨,乱了阵脚,我军也趁乱进行反击,打了个漂亮的反击仗。
子弹耗尽,滕西远就举着刺刀冲锋陷阵,在这场战斗中他一共歼敌数十人。
而等他被抬上担架,心里还在挂念队友,他拽住一个卫生员问:“我们排长呢?”
卫生员告诉他:“牺牲了。”
滕西远沉默了,两行清泪划过他沾满血污的面容。
之后他在战后因冷静的表现被授予一等功,还被奖励了一把匣子枪,他却并没有那么开心,反而显示出了与平时截然不同的沉静。
因为他知道,荣誉是暂时的。而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的离去,却是永别了。
年轻的滕西远摸着光亮的枪身热泪盈眶,这是年少的滕西远第一次真正直面战争的残酷。
而滕西远的第二次二等功,来得更是事发突然。
“那时候我以为,我的征程要结束了。”回忆起日本投降的时刻,老人的脸上是快意的笑容。
熬过了最痛苦的岁月,滕西远却没有等来盼望已久的和平。
随着国共解放战争的爆发,此时已年满二十岁的滕西远当仁不让地放弃了安稳生活,再次踏上征程。
1947年,滕西远受派加入华东野战四纵队之一,配合参与粟裕将军围歼国民党第十一师的战斗。
由于多年丰富的作战经验,滕西远被推荐成为部队七纵某炮兵连连长。
一次例行的侦察任务中,滕西远无意中发现了一支约两百人的小队。
对方装备十分齐全,不只有枪,还有迫击炮等武器,显然是有备而来。而根据他们的行军路线和穿着打扮,滕西远分析出这是国军派来探路的先锋队。
按照敌人的进行速度,他们很难在敌军赶到前悄悄把信息送到。若任由他们过去,在后方的我军部队很可能在接下来受到重创。
但目前滕西远身边只有两个一同巡查的瞭望兵,敌我差距悬殊。
经过短暂思考,滕西远下定了决心,他对战友说:“信我,我们能吃下他们。”
虽然当时他们三人加起来全部的装备只有一支手枪,一支步枪,三枚手榴弹,但滕西远还是根据现有能调配的资源谋划了一出不成功便成仁的“空城计”。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大喊道:“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并鸣枪示意。
等到天将黑之时,滕西远更是掷出手榴弹,使以为中了埋伏的敌军趴在地上,不敢轻举妄动。
而很快,敌军被闻声赶来的支援部队包围,全数歼灭。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不仅大获全胜,还收缴了许多国军的优良装备,以最小的伤害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可谓一次成功作战的典范。
在表彰大会上,粟裕将军甚至亲自前来向滕西远授予一等功勋章,并赞扬他为“孤胆英雄”。还将一把全新的德式黑匣子枪挂在他腰间,以示奖励。
滕西远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连连向将军鞠躬点头。
这是滕西远的第二次一等功。
除了荣耀之外,他得到的匣子枪也颇有名堂。
要知道,在当时解放军内部,匣子枪的数量可是十分稀少,而年纪轻轻的滕西远一人就有两把,也怪不得他多年后也如此引以为傲了。
收枪不缴的荣耀
1996年9月,民警接到群众实名举报,驱车前往山东莱芜的山村里执行公务。
随着我国禁枪运动的开展,民警们每天都要核实大量举报,挨门挨户地解决私人枪支占有问题。
而他们前往的地方,就是彼时年过七旬的滕西远的家。
工作人员跟老人仔细说明了来意之后,表示依法要收缴枪支到国家。老人闻言居然连连摆手,“这把枪是开国大将粟将军的。”
此话一出,惊呆了在场的众人。
而民警们也显得将信将疑。毕竟在执法过程中他们见过许多当事人为了避免责罚而故意夸大其词。
没想到面对民警们的质疑,老人非但没有心虚,反而不慌不忙地把众人引进自己屋内,并从床底拿出了由红绸布包裹的“物证”。
只见其中不仅有受人举报的枪支,盒底更装着一张已然泛黄的纸张。
“这是国家给我的证明,你们看看,应当可以作证我说的是实情。”
而看着纸张上熟悉的公章,在场民警们皆是十分震惊。再三确认真伪后,他们最终收回了收缴令。
其中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好奇地追问这是如何得来的。
老人这才抚着枪,慢悠悠地讲起了人生前半程的往事。提到了他的少年坎坷与青年无畏,而这两把匣子枪,便是滕西远戎马一生的最好见证。
“还能讲讲之后的事吗?”发问的是已然听痴了的人们。
“那就一并讲给你们听。”老人笑着,讲起了最后的故事。
最后一战
“当时我自己的感觉是,可能回不来了。”
回忆起人生最后一次战场,滕西远显得心有余悸。
那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目睹了祖国走过多年艰辛风雨的滕西远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更为团结,更为伟大的力量。
而正是这股力量,支撑他拒绝了退伍邀请,毅然决然决定在军营里最后再为国家奉献一次青春。
1950年12月,滕西远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以志愿兵的身份入朝作战。
作为志愿军中伟大又平凡的一员,滕西远在严寒的北朝鲜,饮冰食雪,艰难前行。
战斗持续到1953年,当时滕西远所在部队在马坪里地区陷入苦战。
一次行军过程中,我军前进道路被敌军的坦克堵住,必须炸掉坦克,才能保证不掉队。
此时滕西远再次站了出来,主动领下了这个看起来生路渺茫的任务。
他利用地形掩护,成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悄悄接近了敌军坦克,并引爆炸弹,摧毁了敌军坦克。
万幸的是,由于撤退及时,滕西远没有受重伤。
也因为这次英勇表现,他再立一等功,并同时获得了“爆破英雄”的称号。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滕西远终于安心下了一线,在他十五年的军旅生涯中,他立下无数战功,全身多处负伤,是部队里公认的战斗英雄。
续写精彩
转业退伍后,他终于得以回到莱芜老家,先后在公交集团、园林、与水厂工作,与这个城市一同成长,续写着人生的新篇章。
而随着国家枪支政策收紧,许多民间枪支都受到直接管理。
由于滕西远手中两把枪的特殊来历,中国解放军6202部队在1982年为他开具了持枪证明,并在证明中详细规定了持枪需要遵守的种种条例。
而滕西远也一丝不苟地遵守着规定,从不曾僭越。
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已年过九旬的滕西远却又提起笔杆子,准备以自己的眼见经历写下那段峥嵘的岁月。
“年纪大咯,打理不了菜园子了。就想着还能身体力行的为国家做点什么事儿。”
结语
随着时间飞逝,曾经的峥嵘岁月逐渐蒙上岁月的尘埃。
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大都已经如滕西远般垂垂老矣。而他们心里怀揣的,是对和平年代的珍视。
滕西远也常常教育子女要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因为经过血与火洗礼的他,深知今天这样和谐安稳日子的宝贵。
老人前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把最好的青春献给军队,把最深沉的挚爱献给国家。
虽然曾经的记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模糊,曾经的战友也已经在时光长河里慢慢走失,但留在老人木盒中的两杆匣子枪、一把匕首,却作为最重要的见证留存下来。
未来,它们还将继续见证国家的崛起兴盛,作为信物将千千万万个滕西远们背后的红色故事世代传递下去,并提醒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铭记英雄,勿忘历史!
参考资料:
齐鲁壹点:《双枪老兵“滕黑子”,入朝作战曾孤身炸毁敌军坦克》
闪电新闻:《我们正青春⑥ | 独自炸毁敌军坦克 巧擒日军的孤胆英雄滕西远:一生为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