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北京天津自由行(九)参观皇极殿与珍宝馆

大体上了解了奉先殿的历史以及奉先殿内的钟表展览,下面走进宁寿宫区域的珍宝馆。

珍宝馆

珍宝馆位于故宫博物院东北部——宁寿宫内,设在宁寿宫的皇极殿西庑、养性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

珍宝馆区域

记得当时参观钟表馆和珍宝馆还要另外买票。当时好像每人十块钱还是多少钱的票了。

珍宝馆

珍宝馆位于故宫博物院东部,设在故宫东北角的皇极殿西庑、养性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

珍宝馆简介

说到珍宝馆,咱们先从故宫博物院说起。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此前故宫称为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居所。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从开始兴建到今天走过了600多年的风雨历程。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政府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紫禁城后部的内廷。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和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前半部的外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当时,宫中大量文物丢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紫禁城,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

1925年9月29日,“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制订并通过了《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设临时董事会“协议全院重要事物”,由董事严修、卢永祥、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张璧、庄蕴宽、鹿钟麟、许世英、梁士诒、薛笃弼、黄郛、范源濂、胡若愚、吴敬恒、李祖绅、李仲三、汪大燮、王正廷、于右任、李煜瀛等21人组成。

又设临时理事会“执行全院事务”,有理事9人。

下建古物馆、图书馆。

李煜瀛为临时董事兼理事长,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

“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曾对故宫文物逐宫逐室地进行了清点查收,事竣后整理刊印出《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6编28册,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

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

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就宫内开辟展室,举办各种陈列,还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公开资料,进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

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这个也是故宫珍宝馆最初的雏形来源。

珍宝馆,是从百万件故宫藏品中(绘画、青铜、陶瓷除外)遴选出各类精品而设立的展览专馆,以展示清代宫廷文物珍玩为主,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展出时间最长的常设展区。

北京故宫珍宝馆1958年开馆。是故宫博物院重要的常年开馆的陈列馆之一。与钟表馆一道以展示清代宫廷文物珍玩为主,并同书画、陶瓷、青铜、工艺品等各馆共同组成故宫陈列体系,与古建筑原状群展示相互辉映。

珍宝馆是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最为突出的是有一座镐多塔,重达5000公斤的大型玉雕。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的负责人介绍,故宫珍宝馆自1958年开馆以来曾经进行过四次大规模整修,这次修整前,馆内设施陈旧、采光不足,展柜密封不够,尘土对展览的效果和文物保护都造成严重危害。 据介绍,新的珍宝馆,从皇极殿和宁寿宫搬迁到了皇极殿西庑、养心殿、乐寿堂和颐和轩,但和原来的珍宝馆同在一个大院子里,观众们很容易找到。

珍宝馆就设在紫禁城的东北部一处独立建筑群,是乾隆时期建筑群,是乾隆皇帝建造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全宫。

咱们首先从宁寿宫的皇极门走起。

说到皇极门,先浏览一下位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南三宫后的九龙壁。

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南三宫后的九龙壁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即建筑物大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俗称照墙、照壁。影壁是由“隐避”演变而成。门内为“隐”、门外为“避”,以后就惯称影壁。

故宫的九龙壁,壁长29.47m,高3.59m,厚0.459m,重达300多吨。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0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

九龙壁,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

壁上9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强的立体感。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条蟠龙分隔于5个空间。

活灵活现

黄色正龙居中,前爪作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白为升龙,蓝为降龙。左侧两龙龙首相向;右侧两龙背道而弛,四龙各逐火焰宝珠,神动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侧双龙,一黄一紫,左端黄龙挺胸缩颈,上爪分张左右,下肢前突后伸;紫龙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龙尾前甩。二龙动感十足,争夺之势活灵活现。右端黄龙弓身弩背,张弛有度,腾挪跳跃之体态刻画生动;紫龙昂首收腹,前爪击浪,风姿雄健,它十分充分地显示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同时九龙壁也是我国建筑成就的重要标志。

栩栩如生九龙壁

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之制为天子之尊的重要体现。

整座影壁的设计,不仅将“九龙”分置于5个空间,壁顶正脊亦饰9龙,中央坐龙,两侧各4条行龙。两端戗脊异于其它庑殿顶,不饰走兽,以行龙直达檐角。檐下斗栱之间用九五45块龙纹垫栱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此外,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为了不损坏龙的头面,分块极为讲究。只有悉心的设计,高超的技艺,才能达到如此精湛的效果。

九龙壁

而说到故宫的九龙壁,那还有一段传说故事: 一块楠木,巧瞒皇帝。

相传在1773年,乾隆皇帝决定在皇极殿门前修建一座上为庑殿式的五彩琉璃照壁,俗称九龙壁,以显示皇家的威仪。九龙壁要用270块七彩琉璃砖拼接而成。在那个时代,科技并不发达,烧制一件琉璃成品,要有数十件或者更多的废品作为选择的代价。

负责烧造七彩琉璃瓦的是工匠马德春,他与其余的工匠们足足烧了四十九天,总算烧制成功,可是在安装的这一天,皇极殿门前人来人往,突然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这可吓坏了马德春。一个小工匠呆在那儿,盯着摔碎的一片琉璃瓦。

这块琉璃瓦肯定是用不了了,他小心翼翼的捡起来,对周围的人说:“这事儿对任何人都不要讲,谁要吐露一个字,可有杀身之祸啊!”马德春想要重新烧制那片琉璃瓦肯定是来不及了,另打主意来补救又要冒着欺君大罪,眼看没几天就是交工期,他把心一横,等死不如冒险试一试。

九龙壁完工的消息,及时上奏了皇上。第二天乾隆就带着几位大臣前去观看,刚一进锡庆门就赫然看到了那座金碧辉煌的九龙壁,走近一看,那九条龙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顿时觉得满目生辉,不住赞叹。

(图片来源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一块楠木,巧瞒皇帝

他走到九龙壁前,细细的欣赏每一幅琉璃瓦上的巨龙,从东到西,一条一条的观看。这可吓坏了跟在后面的马德春,乾隆皇帝来回看了三遍,心里很是喜欢,连连称赞马德春的手艺高超,并重赏五百两银子。送走了乾隆皇帝,马德春那颗悬着的心也算落了下来。

马德春为什么如此紧张呢?那是因为他移花接木巧补了九龙壁。马德春为了补救那块摔碎了的琉璃瓦,可真是煞费苦心。用了两天两夜的工夫,硬是用楠木雕成了一块龙腹,并在乾隆带着王公大臣前往观看的头一天才匆忙地安装上!

如今,你只要站在这座宽29.4米、高3.5米的九龙壁前,从东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有一块琉璃砖瓦,就是当年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这既是智慧,更暗含着数十人的身家性命。

欣赏了精美绝伦的九龙壁,咱们从此走进皇极门。

皇极门南望是九龙壁

皇极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

皇极门是故宫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之正门,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皇极门前有东西狭长的小广场,其西侧为锡庆门,西出不远即景运门,东侧为敛禧门,东出即南北十三排,正南为皇极门前的琉璃影壁——九龙壁。

皇极门北与宁寿门相对,过宁寿门为皇极殿,皇极殿后是宁寿宫,这种门殿交错的独特布局是清乾隆年间改建宁寿宫时形成的。宁寿宫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为工字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将其前殿改建为皇极殿,原有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并在宁寿宫区最南端添建皇极门。

皇极门南向,为随墙琉璃门3座,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3座门洞皆为券顶,上覆门楼,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五踩单翘单昂斗拱,枋、椽、斗拱等构件皆为琉璃烧制。正中门楼略高,称正楼,两侧稍低,称次楼。主楼与次楼的夹空处用规格略小的琉璃仿木构件做成略低于次楼的门楼,称夹楼,黄琉璃瓦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拱。两次楼的外侧同样镶砌两座小型门楼,称边楼,琉璃瓦顶内侧为悬山式,外侧为庑殿式。主楼、夹楼、次楼、边楼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每座门楼两侧皆有黄琉璃垂莲柱,并向内挑出卷草纹斗拱雀替,故皇极门亦称三间七楼垂花门式牌楼门。

皇极门形制独特,制作精美,兼有门的形式与壁的特色,恰到好处地承转了南面九龙壁和北面宁寿门的建筑风格,堪称紫禁城内琉璃门之冠。

进入皇极门前面就是宁寿门。

宁寿门

宁寿门在皇极门北 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 黄琉璃瓦歇山式顶,面阔5间,进深3间

宁寿门在皇极门北,是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这一区域原为明代一号殿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为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门制依乾清门制度改建,门名仍沿旧称。

宁寿门为屋宇式建筑,黄琉璃瓦歇山式顶,面阔5间,进深3间。前檐正中3间建为敞厅,两梢间下砌槛墙,上置三交六椀菱花槛窗各4扇,中安方格风窗。两侧山墙接八字影壁。后檐以金柱为界,明间和左、右次间设门,两梢间以墙封堵,墙为素面饰砂绿边。

门建于汉白玉石台基上,中设丹陛,三出阶,左右置鎏金铜狮各一。

门内设高台甬路与皇极殿相连,周饰栏板。

宁寿门彩画曾发生过较大变异。根据应有制度并参照门的历史遗迹考察,早期建筑为金龙和玺彩画,光绪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改为枋心苏式彩画,1979年重修时,恢复为乾隆时期风格。

宁寿门前的铜狮子

这对铜狮造型生动,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它们都是蹲踞在铜座或石座上,是鎏金的(鎏金就是铜器的表面涂上金和水银的合金,经烘烤后,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物的表面)。

这对鎏金铜狮在阳光照耀下,绚丽多姿,光彩夺目。铜狮都作张口露齿状,似乎正在咆哮怒吼;颈上有髦,颈下系铃和缨络;肢爪强劲有力,显示性格凶猛。

宁寿门前右面的鎏金狮子 小狮子作仰卧状,口含大狮爪,充分体现母爱的温暖

这对狮子,在右边的,是雌狮,正伸出左腿戏逗小狮子。小狮子作仰卧状,口含大狮爪,充分体现母爱的温暖;

宁寿门前左边的狮子是雄狮,伸出右腿,正在玩耍绣球

在左边的,是雄狮,伸出右腿,正在玩耍绣球,使人联想到我国传说的狮子舞蹈动作,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宁寿门前的鎏金铜狮是清代造的,在铜狮的胸前或铜座上刻有“大清乾隆年造”的字样。清代宫廷造办处的“活计档”中详细记载了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皇帝命令造办处将两座旧天文仪毁掉,铸造一对铜狮,以及乾隆四十年(1776年)将一对重七千六百六十四斤的铜狮安放在宁寿门前的情况。

宁寿门北望皇极殿

过了宁寿门就是皇极殿。

皇极殿

皇极殿正面图 东为凝祺门,西为昌泽门。

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  

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与后殿宁寿宫前后排列于单层石台基之上。殿座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次间设殿门,余各次间下砌槛墙。后檐明、次间辟为殿后门,可达宁寿宫,余各间砌墙。  

皇极殿建于青白石须弥座上,前出月台。御路与甬道相接,直贯宁寿门,四周通饰汉白玉石栏板。月台左右及甬道两侧各设台阶。殿两侧为垂花门、看墙,分别与东、西庑房相接,将院落隔为前后两进。庑中开门,东为凝祺门,西为昌泽门。 

皇极殿前的日晷

皇极殿前的嘉量

皇极殿丹陛左右分置日晷、嘉量,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御道两侧各有六方须弥座一个,座上置重檐六角亭,亭身每面镌篆体寿字各三。石座中心有铸铁胆,每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日,则改立灯杆于其中,是古代多用途基座实例,今仅存其座。另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曾成造并安设铜龟、铜鹤各一对,鼎炉两对,今皆不存。

皇极殿前的万寿灯灯座

皇极殿西侧

皇极殿前天灯灯座

万寿灯灯座灯杆

万寿灯

万寿灯主要承担的是装饰功能,重点体现的是美好寓意。灯楼即顶部的亭子,在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式样,乾隆朝以前是彩漆六角重檐亭,至迟在嘉庆十三年以后是金罩漆圆形攒尖重檐亭,现在在乾清宫丹陛上与皇极殿丹陛上的万寿灯座是六面体,正是为与六角形灯楼相呼应;灯楼的内部安装六扇仙人风扇,即围绕一个木柱嵌有六扇绘有仙人的扇面,这六扇仙人可以转动,像走马灯;灯楼下部有云托,即刻有云纹的半圆托;上有八叉蹲龙,龙口内有环,可挑起灯联;为稳固八叉蹲龙,其下还有弧形的支撑杆,形同戗木,因上面亦有云纹而称云戗;蹲龙上对应有八仙人;灯联正反两面均有文字,共十六幅,每联两幅对仗非常工丽,歌舞升平、吉庆祥瑞等内容一一铺排;为防止灯联随风飘动,设有坠风甜瓜式铜鼓,每联一鼓;为稳固整个灯杆,下面还有四根戗木、四个古铜铜坠。

皇极殿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宝座,宝座下面分别有一对精美别致的太平像和甪端,品级仅次于太和殿。

殿内左置铜壶滴漏,右置大自鸣钟,制作考究。

据清宫的《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嘉庆时为皇极殿铸造铜壶滴漏,用铜3500斤,按四比六的比例,用红铜条2100斤,倭元1400斤。  

皇极殿内景

皇极殿里的太平像

皇极殿里的太平像

皇极殿的甪端

皇极殿内景 龙椅上方的轩辕镜

皇极殿彩画原为金龙和玺彩画,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在此祝寿,将外檐改为枋心苏式彩画。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皇极殿为仿乾清宫制度改造。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先后修葺。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

皇极殿,康熙二十八年初建时称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重修时改名皇极殿。重修时把原来的宁寿宫匾额移到后殿。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已是一个85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弘历退位,作为太上皇。他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此时,乾隆已是86岁的老人,60岁的老人与他已有26岁的年龄差距,因此规定,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岁改为70岁以上。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举办一次千叟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仅有康熙、乾隆年间举办过)。

千叟宴图

千叟宴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响力比现在的春节团拜会还要大。

清朝四次千叟宴

1

康熙五十二年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帝六十寿诞,他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年65岁以上年长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

康熙帝大宴群臣,歌颂耆年者功德,奖赏无数智慧老人,摆八百桌宴饮,各类菜肴种类几百余种。

康熙画像

宴会上,康熙做了简短的致辞,大意如下:

我治理天下,要仁和为主。大家要以养老尊贤为美德,在家要孝敬父母,与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在社会上对其他人,如同对待自己的家里人一样尊敬友爱。

三月二十五日、三月二十七日、三月二十八日三天,参加宴会的满汉耆老多达6600余人,加上人数不详的八旗老妇,肯定不下7000人,其盛况一时竟传为佳话。

从这次千叟宴的举办,各地倡“尊”与“孝”道,掀起敬老爱老之风,可谓盛行。

2

康熙六十一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正月,康熙帝执政60年,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当时12岁的弘历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

这次设宴的由头是为天下太平,民生富庶。正月初二、初五,两顿饭,地点是在乾清宫前面。两次合计请了老寿星1020位。

在典礼上,按辈分尊老,排序座位,皇帝亲自为老人祝酒,赠诗,宴席上诗句联句频出,堪称中国敬老最大的雅事佳话。

《千叟宴图》清·汪承霈绘,国家博物馆藏

这次宴会上康熙帝的三杯酒,更是流传千古。

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的扶助之恩;第二杯是敬众位大臣和天下百姓;当端起第三杯酒时,康熙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众人愕然。

康熙为什么要向他的敌人敬酒?他说:“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那个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是他们造就了朕,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绩。朕恨他们,也敬他们。”

敬敌人敬对手,他们是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也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最后这一敬,显示了千古一帝的气魄和超过凡人的胸怀。

到如今逢宴三杯酒的习惯,代表了主人家的好客之情,相隔百年,习俗不改。

3

乾隆五十年

乾隆五十年(1785),这年乾隆恰好执政50年。四海承平,天下富足。

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年幼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于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在坤宁宫也举办了千叟宴。

千叟宴资料

清人画弘历朝服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整个坤宁宫内觥筹交错,熙熙攘攘,计800席之多,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

席间,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岁以上者至御前,亲赐饮酒。又命皇子、皇孙、皇曾孙在殿内依次敬酒。赐予大家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

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百岁老人–郭钟岳倍受赏赍,据说已有141岁。

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清乾隆,郎世宁等绘《万树园赐宴图》轴

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

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4

嘉庆元年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已85岁,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退位为太上皇。

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初四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自己的第二次千叟宴,尽管是嘉庆元年,但主持的还是乾隆。

由于60岁的老人与乾隆已有26岁的年龄差距,因此规定,参宴老人的年龄由60岁改为70岁以上。

千叟宴图

宴会开始,中和韶乐奏响,在嘉庆皇帝的侍奉下,太上皇乾隆帝升上皇极殿宝座。

嘉庆帝亲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山呼万岁,为太上皇祝寿。面对着天下耆老为自己祝寿的场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心满意得。

当时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也参加了这一次千叟宴,乾隆称他们为“百岁寿民”、“升平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赏给七品顶戴,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

千叟宴图

饮馔观剧结束后,与宴人员即席赋诗,这一次宴会后结集的诗作共有3497首。这一中国古来君臣宴会上的传统,在清代达到极致。

从象征意义上,这次宴会意味着乾隆时代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闹中画上了一个句号,成了历史上千叟宴的绝唱。

千叟宴吃什么

根据记载,宴会开始前,在外膳房总理指挥下,依照赴宴者官职品级的高低,预先摆设席面,盛器和肴馔都有显著的区别。

皇极殿千叟宴宴会座次位置示意图

宴桌分一等、二等:

一等为王公、一二品大臣及外国使节等,膳品是:火锅两个,“银、锡火锅各一个”,猪肉片一盘,羊肉片一盘,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蛳盒小菜二盘,乌木箸两只,另备肉丝汤饭。

二等为三至九品官员及无官品的兵民人等,每桌摆“铜制”火锅两个,猪肉片一盘,煺羊肉片一盘,烧狍肉一盘,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师盒小菜二盘,乌木箸两只,同备肉丝汤饭。

千叟宴图

宴桌全部摆完后,用宴幕一一盖好,以保持饮宴食品卫生,摆桌席八百张,仅参加传菜服役的人员就有156人之多。

有学者依据中国第一档案馆藏的清宫内务府档案“御茶膳房簿册”作过统计,最后一次千叟宴,共消耗主副食品如下:

白面750斤12两,白糖36斤2两,澄沙30斤5两,香油10斤2两,鸡蛋100斤,甜酱10斤,白盐5斤,绿豆粉3斤2两,江米4斗2合,山药25斤,核桃仁6斤12两,晒干枣10斤2两,香蕈5两,猪肉1700斤,菜鸭850只,菜鸡850只,肘子1700个。

千叟宴图

再据清宫内务府档案“奏销档”记载,千叟宴每桌用玉泉酒8两,800席共用玉泉酒400斤(每斤为十六两)。同时为举办此次盛宴,内务府荤局还要烧柴3848斤,炭412斤,煤300斤。此外,还要购置3000根手杖。

千叟宴当中,宫廷御方善补之食材,被广泛传播后,几经研发重造,尚流传于世。

除了吃喝之外,乾隆皇帝还大行赏赐参宴的耆老们。当时,凡预宴的文武官员,各赏如意一只并加赐绸缎。兵丁匠役和无职衔人员,70岁者各赏10两重养老银牌一面,75岁者赏的是15两重养老银牌,80岁是20两,85岁是25两,90岁以上是30两。

荣禄墓出土太上皇帝御赐养老牌

理论上讲,这牌子可以直接当银子用,或者兑换成银子用。

“御赐养老牌”是乾隆亲自设计并督造,用清廷最具成色的大内库银铸成,此举意在尊老养老。“御赐养老”四个字,由当时的军机大臣兼大学士阿桂亲书。

乾隆银制养老牌,在历史上一共发放过两次,即乾隆五十年与嘉庆元年(宫殿名称分为“皇极殿”实心铸造,“太极殿”空心锤蝶)。

乾隆皇帝本来的想法,是让此类银牌可以流传下去,但事与愿违,此类银牌多数后来被化成小块花掉了,所以如今存世并不多。

乾隆五十年千叟宴御赐养老银牌

乾隆银制养老牌

清朝有明文规定优待老年人,诸如高龄生员赐举人、官员全俸退休。《大清会典例》中还有“存留养亲”的律例。

除此之外,乾隆爷还谕命在座老者每人赏赐寿杖一只。寿杖长约188cm,多为黄花梨,手柄为犀牛角,有的木杆上还镶嵌有银牌。

宴会结束后,乾隆太上皇还为众老叟颁发御赐寿杖

还有,内务府造办处作坊另又赶做了御赏小荷包,数量达4800多个。

关于乾隆爷办的这最后一次“千叟宴”到底花了多少钱,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乾隆四十九年那次倒是有据可查,那一次至少花了100万两白银。

自乾隆禅位之后,所谓的盛世其实已是虚华,所以从那以后,清朝再也办不起如此规模盛大的千叟宴了

千叟宴诗词

下面是乾隆第四次千叟宴的一些场景;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日,禅位刚3天的太上皇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

在宁寿宫的皇极殿开宴,列名参席者3056人,列名邀赏者尚5000人,“其仪率多由旧,而盛事实视前有加”。即席赋诗三千余首。

当时的席位安排如下:内外王公、贝勒贝子、台吉、一二品大臣席在殿内,朝鲜、回部、西藏、暹罗、安南、廓尔喀等地区来客在殿廊下,三品大臣官员在丹陛甬路,四品以下有职官员在丹墀左右,其余拜唐阿、护军、马甲、兵民、匠艺等均在宁寿门外。

皇子、皇孙、皇曾孙、元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敬酒,侍卫等给众叟依次行酒,并承旨分赐食物。

另加恩著赏百岁老人熊国沛、邱成龙等六品顶戴,其余90岁以上者受七品顶戴。

乾隆帝虽然有些老态龙钟,但在酒宴上仍豪迈不减当年。

宴会开始,中和韶乐奏响,在嘉庆皇帝的侍奉下,太上皇乾隆帝升上皇极殿宝座。

嘉庆帝亲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山呼万岁,为太上皇祝寿。面对着天下耆老为自己祝寿的场景,太上皇乾隆心满意得。

他从小就在宫内学习、走动,祖父康熙皇帝的雄才大略与所作所为为他树立了不朽的榜样。他继位后,继续推行祖父与父亲的治国方略,文治武功都有建树。

他一生著文吟诗,以天下文人领袖自居,推行文治教化。他获得10次重要战争胜利的“十全武功”,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到了他的统治后期,国家幅员辽阔,人口繁盛,国势强盛,为此,他晚年以“十全老人”自称。而他一生的辉煌,在今天达到了顶点!

在宴会的过程中,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喜悦使平时严厉的太上皇充满了温情,他召请王公一品大臣与宴会中九十岁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亲自赐给他们御酒。

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行酒礼;皇宫侍卫负责给殿外的与宴者行酒。

当时106岁老人熊国沛和100岁老人邱成龙也参加了这一次千叟宴,乾隆称他们为“百岁寿民”、“升平人瑞”,赏六品顶戴,90以上老人梁廷裕等赏给七品顶戴,以示太上皇养老敬老之意。

饮馔观剧结束后,与宴人员即席赋诗,这是中国古来君臣宴会上的传统,在清代达到极致。这一次宴会后结集的诗作共有3497首。

这次千叟宴的结束后,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继续掌控朝政3年,直到他驾崩。但从象征意义上,这次宴会意味着乾隆时代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闹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而大体上了解了千叟宴的一些情况,细心地朋友在宁寿宫皇极殿游览时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在皇极殿的东、西、南面廊檐下的台基都被接出了一块石板,大概有一米左右的宽度,下面还有石条支撑。这是什么原因呢?

廊檐下的台基都被接出了一块石板

难道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历史事件吗?

皇极殿的东、西、南面廊檐下的台基都被接出了一块石板, 下面还有石条支撑

廊檐台基上接出来的石板

原来这些也是和千叟宴有关,这些廊檐台基上接出来的石板,就是嘉庆元年乾隆最后一次举办千叟宴时,因廊檐太窄餐桌摆放不下,专门将台基加宽而设计的,这也许就是当年著名的千叟宴给我们留下最直观的印记吧……

这一次宴会成了历史上千叟宴的绝唱。 而此年正月乾隆也正式退位,嘉庆继位。

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接见外国使节,即在皇极殿,当时的外国使节有奥地利、美国、德国、俄国、比利时、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等国。据记载,戊戌变法之后,各国使臣的眷属都在中国元旦及相关节日时进宫朝见慈禧,每次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八国联军之乱后,慈禧返回北京皇宫,就在瀛秀门内的仪鸾殿旧址改建海宴堂,专门用来接见外国使节。

慈禧还曾召美国女画家喀尔来为她画像,专门送到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第三届奥运会。当时宫中称呼喀尔为克姑娘。

喀尔画的慈禧像

美国女画家喀尔

据《清稗类钞》记载,慈禧招待外国宾客的宴会,都按西餐样式,每人一份菜肴,每个座前有一套桃式银碟,中间放着杏仁、瓜子、蜜饯、果子等,每位客人都有二十四种点心,除了摆上中国的筷子,还有西餐用的刀叉。慈禧参加这种宴会时,要穿比平常更华美的服装,衣服上用孔雀毛织成凤凰,每一个凤凰的口中衔珠璎络一串,约长三寸,一走动,前后左右均放异采。戴的冠、巾、鞋子,都绣有凤凰。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去世,第二天,慈禧也去世,据记载,慈禧死之前还在仪鸾殿接见外国使节。

据清宫《内务府档·慈禧皇太后殓入及山陵供奉珠宝玉器帐册》,殓入计有:正珠、乐珠、红碧㺨、绿玉、莲子、珊瑚喜字、珊瑚雕螭虎、龙眼、菩提等朝珠,大正珠、正珠、东珠、红碧㺨、绿玉、莲子、珊瑚等手串,其他还有用各种珠玉制作的念珠、挂纽、穿珠、镯子、软镯、烟壶、别针、别子、小表,以及各种珠玉制作的动物、花卉、帽花等。山陵(陵墓)中也有大量用珠宝制作的器物,都是生前生活中的用物,如棉被、枕头、鞋子、烟袋、漱口盂、洗手盆、盘子、眼镜、奓斗、牙刷、挖耳、银刮、象牙签、瓷油盒、肥皂盒、手巾、画画家具、瓷碗、瓷盅等。

当时慈禧灵柩在皇极殿,光绪灵柩在景山的观德殿,礼部带领日本的亲王及各国专使使臣等,到此二殿谒祭。这些外国人先到东华门外,下车后乘椅轿进东华门,到御箭亭后棚下轿,入后棚休息片刻,再进锡庆门、皇极门、宁寿门至皇极殿,恭谒慈禧的梓宫(灵柩),然后出宫再到景山东门外下车、马,进景山东门,到观德殿谒祭光绪的梓宫。之后出景山东门,各自回馆。

简单浏览完皇极殿,了解了一些千叟宴的情况,下面咱们走进宁寿宫。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1日 21:22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21:2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