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古坟时代,日本男性还拥有着一头令人艳羡的浓密长发,但由于整日披头散发既不美观也不方便,于是当时的男人将头发束起,从而诞生了第一款流行发型——「みずら」。
「みずら」也可以写作「美豆羅」「美豆良」「角髪」等,是“连在耳朵上”的意思,扎头发时,需要先将头发从前额中央向左右分开,然后分别在耳朵旁打结,有的直接扎成圈,有的会在圈的中心用多余的头发再次扎成8字形,根据8的形状是在耳朵中央的上方还是下方,分别称为「上げみずら」和「下げみずら」。
这种发型不分男女,但在细节上略有差异,不过8字形发饰的扎法更为“传统”,在陶俑等作品上居多。此外,《古事记》中天照大神和须佐之男宣誓时,天照大神也梳着这样的发型。
通过后世发掘出来的5、6世纪的人物陶俑,这一结发方法才被人所知,其中在1983年,考古人员从7世纪后半期的古代遗迹茨城县武者塚1号墓内,几乎完整地出土了长约10cm的角发左半部分发型,后经灭菌处理后冷冻保存。
到了飞鸟时代,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外交举措,引进、活用了众多中国的文化。在服饰上,实行了根据冠冕的颜色来决定地位和身份的冠位制度,即使后来复杂的冠位制度取代了位色制度,公家、武家等统治阶级人员也很少出现摘冠露顶的情况,只有平民才会整日用绳子简单束发。
因此,一种名为「冠下髻(かんむりしたのもとどり)」的发型配合头冠成为了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为了将长出来的头发塞进冠内,要将头发在百会(头顶正中)用组绳全部扎起来,最后用簪子固定。绳子多为白色或紫色,根据绳子数量和颜色的不同身份也会有所不同。
冠下髻的使用在奈良、平安时代更为普遍,除了贵族阶级,医生、学者等也经常使用这种发型,而对于经常劳动的普通百姓来说,更简练的结发方法才是王道。
于是衍生出了「烏帽子下髻(えぼししたのもとどり)」等简约发型,这种只需将垂发的一两处用绳线束起来的发型在平民间格外流行,直到日本中世纪时期仍在使用。
进入武家社会后,各地纷争不休,长期的战乱让将士们在顶着发冠穿甲胄时苦不堪言,为缓解头部压力以及防止头发太多导致脑袋过热,将头发从额头剃到百会的清凉发型一时兴起,这种最初形似半月的发型便被称为「月代(さかやき)」。
但在足利氏的控制下,战乱渐渐平息,于是尚未掌控时代潮流的月代暂时离开大众视线,直至应仁之乱开启日本战国时代,日夜的纷争将月代推到了潮流的前沿。
这时的月代与初期相比较又产生了巨大改变,为了让头顶更加清爽,月代的范围一步步变大,秃的部分已经延伸至脑后,为了与上一个版本有所区别,一般称秃得少的叫小月代,秃得多的叫大月代。
以此为契机,露出头顶的风俗逐渐取代冠冕,出现了将后脑勺的头发聚拢,用线绑起来的「茶筅髷(ちゃせんまげ)」,这种发型因与茶道中用的茶筅相似而得名。而在茶筅髷的基础上,又衍生了更多秃出花样的发型,例如「中剃茶筅髷」、「大月代茶筅髷」。
在关原之战中大获全胜的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日本由此进入繁华太平的江户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确立、货币制度的完善、町人文化的盛行,平民也有更多的时间和闲钱投入到生活上,发型也发生了众多变化。
江户初期,较为流行的是在无业游民间产生的「唐犬額(とうけんびたい)」、「若衆髷(わかしゅまげ)」、「銀杏髷(いちょうまげ)」、「奴髷(やっこわげ)」、「蝉折(せみおり)」、「野郎髷(やろうまげ)」等;中期开始出现了「辰松風(たつまつふう)」、「だませれた風(ふう)」、「本多(ほんだ)」、「文金風(ぶんきんふう)」等发型,其中文金风尤为受在花柳场所来往之人喜爱,而由文金风演变而来的本多有着种类繁多的亚种,例如「ぞべ本多(ほんだ)」、「豆本多(まめほんだ)」、「丸髷本多(まるまげほんだ)」。
从江户末期开始,在为是闭关锁国还是开港而争论不休的文人志士间开始流行「講武所風(こうぶしょふう)」、「総髪(そうはつ)」、「若殿風(わかとのふう)」等,民间则是到了银杏髷的全盛时期,如「大銀杏(おおいちょう)」、「小銀杏(こいちょう)」「それにそり下げ(したげ)」「あるいは円朝(えんちょう)」。
至此,日本男性的发型仍处于月代的秃顶特征时期,这类发型一直延续到了江户幕府的统治结束,直到明治维新时文明开化,在引进各种西方文物的同时也引入了西洋风格的「散切(ざんぎり)」,即将原先的发髻剪去之后披散下来的发型。
为了废除旧发型,明治政府在1871年颁布法令试图使散切大众化,两年后明治天皇以身作则率先剪了个散切发型,于是同年东京都75%的男性都抛弃了旧发型换成了散切。
后来日本进口了理发器,并伴随理发器的国产化,有了光头、平头等变化,从大正年代起,受外国电影影响,三七分、大背头、中分、侧分等发型也渐渐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驻日美军的发型成了潮流,加上烫发的普及,日本男性的发型渐渐受到世界发型的影响。
另一方面,明星艺人的发型引领着大众潮流趋势,例如以《太阳的季节》获得芥川奖的石原慎太郎的“慎太郎头”,1966年到访日本的披头士乐队的“蘑菇头”,以及摇滚天王猫王的“飞机头”等,对日本年轻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1970年后半期,演员清水健太郎的“健太郎头”和Punch Perm这样的短发风靡一时,1985年又变为创作歌手藤井文也的发型。此后,在年轻男性之间,卷发和烫发基本成为了固定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