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在解读生育支持政策时,指出当前影响生育的主要因素是孩子无人照料。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
直接先说结论:一是城市单位制的分担与解体后的社会化育儿。二是农村社会信任成本降低与安全系数升高。
对于深有体会的父母而言,照料不能不说确实是个问题。
然而,对比数据看一下。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不过1000—1500万。而相比较,80年代最后五年,每年出生人口2500万以上。每年多生的孩子等于现在每年新生的孩子了。
怎么那时候的父母就没有遇到过孩子照料的问题呢?或者说,现在怎么就成为一个问题了呢?
一是城市内,单位制解体后的剥离办社会职能后的社会化育儿。
那时候,城市的家庭被纳入单位大体系中,比如大多数厂矿企业都有自己的中小学,离家近,邻居间有非正式互助组织。直到新世纪以来,包括武钢等大厂矿企业的中小学医院才剥离到地方政府。通过电视剧也可以了解一二,那时候小孩成长的环境都是大院。
所以,国家在支持政策上,有再重新找回单位的设计。
二是农村里,接送的社会信任成本提高后的安全系数降低。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当前主要适婚生育人群的主体是85-95,这一代成年人的童年多数是在农村。他们成长的小时候,父母都还在田间地头劳作,并且家里不止一个孩子。他们是怎么上下学的呢?
不信你可以问问周围同年龄的人,都是几个小孩一起上下学。再看现在的小孩,哪怕农村的,都得家长专人开着电三轮接送。这反映的问题是社会信任成本问题。之前不怕小孩被偷,不怕车多。每天路上都是一群孩子骑着车子上下学。
为此,建议,一方面重新找回单位,包括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刚好在改革后,重新找到发挥作用的渠道。一方面重新建立农村的社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