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喊脱钩,欧洲却向中国连下两张百亿欧元订单,加码对华投资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早已超出了自身的范畴,双方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全球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但美国近年来却屡屡挑起事端,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发起打压、发动对华贸易战,甚至鼓吹“西方与中国脱钩”,给中美贸易设下了一层又一层“深厚”的壁垒。

不过,在美国高喊脱钩口号的同时,欧洲对中国的态度却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诞生于德国的宝马集团主动找上了中国厂家,一口气下了上百亿欧元的订单。9月9日,宝马集团宣布,将在欧洲、中国和北美各建设两座电池工厂,预计每座电池工厂的产能为20亿瓦时,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和中国的四座工厂将由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子公司负责建设。

据悉,宝马之所以斥巨额建工厂,主要是为了适应即将于2025年推出的新一代车型的要求。宝马还在200亿欧元的车芯预算中,直接划出100多亿欧元给中国企业。

事实上,欧洲方面已向中国连下了两张百亿订单,一张是本月的宝马工厂订单,另一张则是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项目。在今年的9月6日,巴斯夫集团已在湛江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规模十分庞大,投资金额约为100亿欧元,一举创下了巴斯夫集团有史以来的投资项目之最。

但这也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欧洲此时加码投资,究竟是对华脱钩前的“狂欢”,还是真的押注中国呢?要知道,现在的这两张大单,都是来自于德国。难以想象,这是前不久还扬言对中国“不再天真”的国家所干出来的事吗?

听其言观其行,全面分析之后才可以做出更为合理的判断。种种迹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中国市场,欧洲国家并不会轻言放弃,至少从这两张巨额订单便可看出,欧洲企业在开展对华合作方面依然是理性客观的。无论某些政客再怎么挑事怎么抹黑,都无法削弱中国经济基本盘对于世界各国企业的巨大吸引力。

中欧班列的空前繁荣,更是这一事实的有力说明。9月9月,从西安驶出的第一万列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汉堡,这也标志着,中欧班列自开通以来,已经连续三年突破了一万列。

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2406列;2021年也有所增长,达到了15183列。而今年突破第一万列的时间,还比去年整整提前了10天;据悉,中欧班列已有82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加速阀”。

202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超8200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4139亿欧元,同比增长28.3%。这也显示出,尽管受到多重外部阻力的影响,但中欧合作仍能迸发出强劲的活力,保持高度的韧性,显示出双边非常巨大的合作潜力。

综合上述各类情况进行分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洲企业敢于向中国豪掷两张百亿订单。尽管其内部一些国家一直在叫嚷着要与中国“脱钩”,但实际上在操作层面都是不现实的,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诸多企业离不开中国生产的原材料,也离不开中国庞大的市场。就拿德国来说,其在原材料的供应上高度依赖中国,93.5%的稀土,90.4%的石墨、87.1%的铋、79.8%的镁等原材料都需要从中国进口。

目前,中国已经成长为欧洲最大的原料来源国之一,对于欧盟来说,想要搞“碳中和”战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就离不开中国的助力。到2030年,欧洲对钴的需求将比现在翻五倍。而德国构想中的新能源电动车计划,也需要大量的锂。据欧盟估计,到2030年,欧盟的需求将可能会增长18倍。

当然,合作交流互利共赢是双向的,欧洲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欧洲,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双方加强合作,充分交流,将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和人类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中欧合作前景广阔,从目前取得的成果和水准来评估,是否可以作出判断欧洲企业的两张大单是欧洲押注中国的体现呢?其实这与欧洲本身所秉持的价值观是有关系的。中欧关系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经济外交关系,在某些方面,如提倡多边主义,强调可持续发展,反对武力,中欧双方的看法其实都是契合的。

不过,由于经济制度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差异,欧洲有些国家一直都对中国持有偏见,比如欧盟并不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动多起反倾销调查,给中欧贸易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但总体来说,中欧关系其实是一直在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这与中美关系还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美国在与中国合作的过程中,经常强行植入他们的价值观,妄图用西方的价值形态来改变中国,甚至毫不掩饰其“颜色革命”的动机和操作。与中欧关系不同的是,中美是在竞争中合作,然而,这种竞争却逐渐变味,充满了各种对抗和博弈的味道。

显然,中欧在战略层次是可以展开更为积极和建设性的合作,本质上中欧之间不存在“结构性冲突”,务实地进行考察,欧盟对中国的看法实际上并未发生大的转变。2020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双方在合作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摩擦,但在加强双边合作这一块,中欧是达成了共识的。

而部分欧洲政客之所以想要与中国“脱钩”,主要是担心在发展进程中会因为中国商品的大量涌入,让本土企业失去竞争力,又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总是会对中国正常的经济活动产生误解和担心。所以便慌不择路地想着与中国“脱钩”,开拓新市场,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另外,这其中也不排除有美国在幕后挟持操弄的各种小动作导致中欧之间出现一些杂音。

但事实上,欧洲一些国家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过去40多年来,中欧一直都是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并因此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与欧洲作为人类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也是两种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是相互交流学习互鉴源远流长,为推动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欧两大经济体各处于亚欧大陆的两端,产业互补性很强,合作空间极大,并不会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双方的分歧,是完全可以通过建设性的沟通来处理的,而且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也要远远大于分歧,外部力量的挟持和干扰也不应该改变中欧合作的主基调。双方不是零和的博弈对手,而是合作的好伙伴,正如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所说:中欧没有任何一个理由互为对手。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wlmqw.com)删除。
上一篇 2022年9月21日 15:12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15:1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admin#wlmq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