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安慰你的家乡#合阳踅面,快捷、方便、美味、实惠,街道上的踅面店之多,在饮食行业应该算是最多最普遍的。然而,在合阳众多的踅面里,茂林踅面的名头那可是响当当的,尤其是合阳在外的游子们,回到家乡首先要吃的就是这茂林踅面。一碗热乎乎,红油辣香筋筋道道的踅面下肚,喝口黏黏的踅面汤,舒坦滋润的每个毛孔都笑开了口。
茂林踅面在合阳是一块金字招牌,也可以说是合阳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多家媒体曾采访播报过这家踅面店,正是因为一碗踅面而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获奖证书次数之多,更是多不胜举,国外友人,社会知名人士与之合影留念挂满了店铺的墙面。而那些在外的合阳游子们每每出行,总不忘带一箱两箱茂林踅面,自己吃的同时,也赠送给朋友们。
有幸随陕西品合阳服务团队寻访合阳美食,专程亲往坊镇拜访茂林踅面的第三代传承人——田怀智师傅(田茂林先生的长子),聆听关于茂林踅面那些久远的故事。
提说起茂林踅面,田师傅感慨万千……
【祖辈创业的艰辛】
茂林踅面起源于田怀智先生的爷爷田振江和他的大爷爷(爷爷的兄长)田振海先生,当时的田家老哥俩吃苦耐劳又精明能干,持家有方。弟兄两兄友弟恭,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他们租种土地,经营商铺,慢慢的积攒了殷实的家底。最鼎盛的时候,家里骡马成群,土地多达300余亩。土地里除了播种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外,大部分播种了豌豆和扁豆。男人们在外耕种劳作,女人们持家守业,教养子孙……
田怀智先生说:爷爷和大爷在外辛苦奔波,婆和大婆负责磨面。她们用豌豆、板豆制作成淀粉出售。那时,在坊镇街道上,我家的门前有一颗大槐树,家里人就在大槐树下摆摊设点出售豌豆淀粉和板豆淀粉。大爷那一支有两个儿子,但都没有继承家业继续从事卖踅面。后来,大爷去世的早,爷爷对两个侄子跟亲儿子一样对待,抚养教育他们成长,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我爷爷这一支共弟兄四个,当时家里常年雇佣伙计,爷爷为人忠厚谦和,他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善待伙计们,并张罗着为家里贫穷困难的两个伙计娶了媳妇。爷爷的仁爱赢得了伙计们对爷爷的尊敬,他们尊称爷爷为干大,将爷爷当父亲般尊敬爱戴,每年春节的时候,他们总会带上妻儿提上调合馍馍(当时给长辈拜年的最高礼品)给爷爷来拜年。从入农业社至1976年这段时间我家曾中断了踅面经营,1976年家里又接着经营踅面生意,我的父亲田茂林先生,那时候就跟着爷爷卖踅面。
。
【父辈守业的艰难】
1983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这时,我们家告别了摆摊卖面的辛苦,开始租用固定门店经营踅面。说实话,那时候,我不喜爱卖饭这个行当,初中毕业后,血气方刚的我一心想要学开车当一名司机。但当时家里缺少老力,父母们晚上摊踅面白天卖,每天总是忙到半夜,着实辛苦。有一次过交流会,吃踅面的顾客涌涌不退,两个鏊不停的摊踅面也供不应求,当我看到父亲累的直不起腰的时候,心疼的直掉眼泪,作为长子,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父母,缓解他们的劳累,最后也只好忍痛将自己的爱好压在了心里,开始跟着父亲学做踅面,卖踅面,开始了我的踅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