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四川省广安县的一位老人因病去世,按理说由他的家属自行举行丧礼即可。
但这个老人刚一去世,县委的人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他的家中,几次商讨老人的丧礼规格要不要提高。
这毕竟是邓小平的长辈,事情还真不好办。
最后县委考虑到有邓小平这层特殊关系,还是把老人去世的消息上报给了邓小平办公室,同时也向他请示老人丧礼的标准。
那会的邓小平已经85岁了,双鬓花白的他接到消息的那一刻神情还有点恍惚。
片刻后缓过神来,邓小平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三句话,此后并未有任何特殊表示。
这个老人和邓小平到底是什么关系?他去世后邓小平又说了哪三句话呢?
一起长大,情同手足
这个老人名叫淡以兴,是邓小平的亲舅舅。
邓小平出生的时候,他这个小舅舅刚两岁,俩人从光屁股的时候就在一起玩,一起上私塾,二人虽名义上是甥舅,但其实更像是亲兄弟。
邓小平和淡以兴上完小学后,淡以兴回家准备经营自家的田产,邓小平一个人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
后来邓小平在父亲的支持下,准备去法国留学,当时他的出国费用大约要三百大洋,父亲邓绍昌卖掉家中大部分田产后,还是没能凑够钱。
于是,邓小平的父亲和母亲淡氏一起去了淡家,寻求他们的帮助。
淡家当时就痛快地拿出了家里的现大洋,又变卖了一些家产,两家这才凑够了邓小平去法国的费用。
出了资助邓小平外,淡以兴还帮助了邓小平的弟弟邓垦。
1939年正是抗日战争闹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邓小平的弟弟邓垦决定去陕北抗日大学参加革命。
淡以兴知道这事后,二话没说就变卖了家里的资产,筹了一笔钱给邓垦,支持他去了延安搞革命。
国民党政府知道这件事后,直接通缉了淡以兴。
这逼得淡以兴不得不逃离了家乡去外地当帮工,他的妻子杨明凤给别人当佣人,四个幼子送人的送人,闹得妻离子散。
直到1949年解放后新中国成立,淡以兴才回到老家,找回了自己的一家人。
与此同时,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党委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坐镇重庆,主政西南,邓垦也成了重庆市的副市长。
这下,淡以兴的两个亲外甥都成了大官,村里的乡亲们都好生羡慕,总是劝淡以兴去找邓小平给自家要个一官半职。
淡以兴刚开始倒也没什么想法,总是说道:“当啥子官哟,能吃饱饭就行了,不麻烦他们。”
但后来听得多了,淡以兴心里还真有了些念头,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1950年开春,淡以兴就和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去了重庆,警卫员崔来儒得知俩人的身份后,马上就去找了邓小平报告:“政委,您舅舅和老娘从老家来看你了。”
邓小平也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崔来儒问他要不要把妻子卓琳找来时,邓小平只是摆摆手:“让接待所的人安排他们住下就行。”
一听这话,崔来儒急了,淡以兴刚才就在外面等得不耐烦了,直嚷嚷着要喝酒、吃香肠、吃腊肉……
崔来儒紧跟着又劝道:“政委,家里老一辈的人来了,您不招待,别人会说闲话的。”
邓小平听完始终不语,挥了挥手就继续开会了。
到了晚上,邓小平回到家里,淡以兴喝得脸通红地坐在那等他,一开口就质问:“贤娃子,你是不是当大官后就六亲不认了,皇帝还有几个草鞋亲呢。”
邓小平苦笑一声,张嘴叫了舅舅,但不等他多说,淡以兴就开始说起自己的姐姐淡氏,说姐姐是如何想念邓小平,40出头就早死……
直说的邓小平眼睛湿润,不由得回忆起了在老家的往事,而淡以兴看着邓小平心里还有这些亲人又高兴了起来。
甥舅俩这才拉起了家常,过了好一会儿,邓小平看着淡以兴说:“舅舅,你到重庆来看我,我知道你想谋个差事,但共产党的差事不白给啊。”
其实说了这么些话后,淡以兴没想再难为自己外甥,此后也没提过这事,临走时还告诉邓小平:“舅舅虽然没啥子本事,但够养活自己了。”
而当时的邓小平却没料到舅舅后来会再次被自己连累遭了难。
舅舅遭难,外甥寄钱
淡以兴从邓小平这回去后就安心在家务农,后来从1958年开始,淡以兴每个月还能收到卓琳给寄来的生活补助,10元到20元不等。
同时每次随钱而来的还有一封信,在信中,卓琳总是叮嘱淡以兴不要找当地政府帮助称:“我们会给你寄钱养活你。”
这其实正是邓小平的意思,他还特地给当地的政府交代过不能对淡家特殊照顾。
而淡以兴知道邓小平这个外甥一直记挂着自己,能想着给家里寄钱,倒也没什么怨言了,平日里还总说:“享到外甥的福了。”
所以那几年,淡以兴一家人就在家种地干活,虽然累点苦点但日子过得还算踏实。
可没想到在邓小平困难的那几年,淡以兴作为邓小平的娘舅,直接跟着倒了大霉。
那些人把各种各样的手段都使到了这个老人身上,让淡以兴是吃尽了苦头,而那会的淡以兴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身体常年不好,一病就要卧床好几天。
1976年4月份,大病一场的淡以兴好不容易出了门,准备活动活动筋骨,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好友金福生。
金福生看着淡以兴蔫头耷脑的样子,宽慰他邓小平会没事的,又邀请他一起去龙溪场转转。
淡以兴听后还是不停地叹气:“我都这副样子了,啷个能去?”金福生却拉着他就走:“你这是没沾荤腥,割点肉回去补补就好了。”
两个老人到了屠宰场排着队买肉,队伍中有人认出了淡以兴:“那不是邓小平的舅舅吗?”
一个人先开了口,随后大家都嘀咕了起来,割肉的屠夫注意到了队伍里的动静,大声喊道:“哪个是邓小平的舅舅,到前面来。”
淡以兴战战兢兢地不敢往前,还是队伍里的人把他推到了卖肉的案桌前,那屠夫也不多话,直接就给他割了两斤肉。
可是淡以兴身上就有一块钱,只够买一斤的,屠夫却坚持把这两斤肉递给了淡以兴,并说道:“你什么时候带钱补给我就行了。”
拿着这两斤肉,淡以兴的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好在很快就到了1977年。
那年,邓小平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省吃俭用,但知道淡家的日子不好过,他给舅舅的钱一直都没有停过,还曾专门给舅舅寄过大衣。
之后几年,甥舅俩虽然一直没有再见面,但还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
1985年前后,淡以兴的身体不大好了,他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说了自己的情况,说想再见见邓小平。
邓小平那会的工作也很忙,最后是邓小平的妹妹邓先群给回的信:“幺舅年纪大了好好保重身体,有时间就会回去看你的。”
这并不是随意敷衍淡以兴的一句话,1986年,邓小平回到了成都过年。
当时淡以兴一家还在广安县,县委的工作人员兴冲冲地跑到他们家,告诉了他们邓小平回来了的消息,还专门提到邓小平请他们去成都相会。
淡以兴高兴了一会又摆起了舅舅的谱:“娘亲舅大,他怎么也该来看我,我才不去看他。”
儿子淡文全知道父亲这不是真心话,赶忙做他的工作,称邓小平是领导,来了怕惊动地方,淡以兴这才跟着县上的人出发了。
甥舅这次相见时,俩人都老了,但都很高兴,淡以兴不停地向邓小平问好,邓小平也一一回应:“好,好,幺舅好。”
中午吃饭的时候,邓小平保持一贯的节俭,桌上的菜不是多丰盛,淡以兴看着直撇嘴:“你当这么大的官,就吃这,连嘎嘎(肉)都没几坨。”
邓小平听后只是一笑,随后让人再来添了几个菜,吃完一顿便饭后,邓小平还专门和舅舅舅妈合影留念,并叮嘱他们:“要让孩子们自力更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这也是邓小平最后一次见到舅舅。
舅舅离世,不搞特殊
1989年11月14日,淡以兴去世了。
广安县委知道淡以兴是邓小平的舅舅,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一时难以确定淡以兴丧礼的规格是不是要提高,就专门把这事报到了邓小平那里。
邓小平同志传达回来的只有三句话:
“知道了。”
“规格够高了。”
“不再送什么了。”
而很多人都愿意把这三句话理解为邓小平曾经说过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身居高位,但他一直把国家和人民排在自己前面,“邓小平舅舅”这个头衔自然不会有什么特殊的,他的葬礼规格也用不着提高。
甚至到淡以兴的葬礼上,邓小平当真也没再送花圈和唁电。
但淡以兴离世后,邓小平还是每月都会给他们家寄钱,直到1990年舅妈离世才停止。
而对于淡以兴的儿子淡文全,邓小平这个当表哥的也从未给过他任何特殊照顾。
淡文全在解放后参过军,复员后回家当了农民,他了解邓小平的处事风格,也没有想过靠这个表哥出人头地,一直踏踏实实地下地干活。
1991年,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回老家祭祖的时候,淡文全还在席上当场表示:“我是个农民,我愿意当个好农民,不给小平表哥找麻烦。”
后来淡文全就和两个女儿在当地一起开了一家“淡氏农家乐”,生意不算多好,但满足一家温饱没问题。
有的游客知道这是邓小平的舅舅家,还会专门来和淡文全合影,他都很开心,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见过邓小平一面。
表哥表弟从来没见过面,乍一听是难以置信的事情,但这对邓小平来说并不奇怪,他实在是不愿别人借着自己的名头行事。
邓小平从少时离家到法国求学,一路成为领导后,他却再也没有回过广安老家,广安县见过邓小平的人十个指头都能数清。
当然也有人向邓小平提出过:“家乡人都希望您回广安指导工作。”邓小平一次也没有答应,最多表示:“代我向家乡人民问好。”
邓小平确实一直在避免回老家,不为别的,就是怕麻烦。
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曾在书中专门提过这个事情,邓小平他其实不止是自己不回去,女儿邓榕几个人想回老家,邓小平同样不让。
后来她们才知道邓小平是怕,怕邓家的人一回到老家就兴师动众的,骚扰地方,这样不好。
长女邓林同样表示:“我父亲说,回去这个找你办事,那个找你办事,麻烦得很。”
邓小平成为领导后,自家舅舅都想从他这谋一份官职,其他亲戚更不用说了,所以为了避免大家闹得都不好看,邓小平直接就不回家了,断绝他们想“走后门”的念头。
在邓小平这里,绝对不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美事。
结语
身处高位不忘形,深处低位懂蛰伏,这大概就是邓小平同志经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之后仍能一路向上的原因。
不管当上了多大的官,邓小平始终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他一生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对自己、对家人、对亲戚都从不搞特殊。
老话说得好,爹亲叔大,娘亲舅大,30多年来,对于淡以兴这个亲舅舅,邓小平愿意每月给他寄钱,但除了自掏腰包,额外的其他东西,那是想都不要想。
由此可见邓公的高风亮节,他可以不愧对自己的血脉亲情,但也不会借着手中的权力辜负国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