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知道自己要什么,那我早去寻找了。像这样没头尾的话,自然是来自没头尾的心思。
人怎么会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呢?人们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权位,名利、健康、安逸、自由、情欲……随便哪一条都够耗尽一生了。
事实似乎是如此的简单清楚,可总有人要疑惑宗教、哲学到底是因何产生的呢?单单是世人为求而不得的痛苦而自开的药方?怕也不尽然。帕斯卡尔说:“我困惑地发现自己是在这儿而不是在那儿,因为何以我在这儿而不是在那儿,何以我在此时而不是那时,并没有任何理由。”在奔向你那个清晰的“你要”的路上,不妨偶尔停下来想想,在这个无限浩瀚、巨大而盲目的宇宙空间之中,在这个令人恐惧的无限之中,你到底能算上个什么呢?
不过也不要停太久,那没意义,因为能够知道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即便)观自在菩萨(也要)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你什么都放下)度一切苦厄(却成为绝大多数读《心经》的人更深的求而不得的苦)。人们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可悲,毕竟每一个盲目的微不足道的渺小个体都终将被时间的洪流裹挟尽数重归虚无。
日剧《四重奏》中有一位匿名者来信,把那些努力追求不可能实现梦想的人称之为“烟灰”,质疑这样的坚持没有必要,也没有未来。
可是,管那多干嘛,you’re never ready. you just do it. just do it.《实习医生格蕾》
just do it是耐克的广告词,李阳老师有一段诠释它的话,那是我高中最美好的时光……虽然没有把美好延续至今,但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心依旧……